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吴尚达:张伯礼与矛盾论

2022-05-10 18:03:2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吴尚达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张伯礼挂帅战上海疫情,提出三原则:一、新冠 和基础病并重;二、注重扶正怯邪,偏重扶正;关口前移。截断病势。三原则很符合辩证法。

  这次上海战疫情在指导思想上曽存在一种形而上学观点,死亡率高,把根本原因归为老年基础病,认为‘死亡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这是形而上学的一种看法,没有把基础疾病和新冠肺炎联系起来,到底二者是什么联系呢?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基础疾病是内因,是根据?不是,患者正气不足才是内因:新冠病毒是外因,是条件,新冠病毒侵入人体通过人的正气不足而起作用。这就是新冠肺炎和基础疾病二者的联系,不把二者联系起来看,孤立地看待和对待它们,只能贻误战机。

  张院士的三原则的核心是“扶正怯邪,偏重扶正”。新冠和基础疾病并重,这是一对矛盾体,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都在于正气不足,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战新冠的主动权,才不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乱抓一把,耽误了病人。"扶正气",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最重要的观点,基础疾病患者机能活动能力及其抗病、康复的能力都很差了,身体再没有年轻人那种活力了。这就是缺乏了所谓的正气。关于正气还包括患者的正确思想和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抗病意志力等。从矛盾论的角度来看这都属于“内因”。

  所谓无症患者的说法是要分析的,既检查为阳性就意味着新冠病毒已侵入人体,否则,怎么会是阳性?侵入人体的这种“邪气”已经和人体内的‘正气’形成一对矛盾。张院士说,‘先证而治,截断病势”,是完全合乎辩证法的,张院士说,轻者转为重者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就是要稳住基础病,先证而治,治未病、有苗头就用药,要快要早,不让轻者转为重者。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又早又快地抓紧解决矛盾.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我国中医的祖先就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之说。这里没有贬低‘中医和下医’的意思,但是,治“未病”的医生显然是高明的。抓住病情的发展规律,在疾病还未发生之前就消灭了它发生的根源,这就是治“未病”。张伯礼的先证而治,截断病势,就是治“未病”。治疗新冠肺炎,就是解决矛盾,就是解决这样的矛盾——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是通过人体的什么“内因”而发生了怎样的作用而使阴阳失衡的矛盾。比如患者发烧,这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炎症的反应,还不是新冠肺炎.如果解决不了发烧这个问题,病情就还要向前发展,就可能发生新冠肺炎。因为高烧就意味着患者体内已有了病原体,就意味着感染了新冠病毒,凡是解决不了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初始产生的问题,绝大部分由轻转重以致死亡。中医抓住“初始产生的问题”,抓得准,抓得狠,有办法.张院士说,疾病有个人发展过程,也就是有个量变过程。在这里一个关键问题是,新冠病毒是什么时候感染的,用矛盾论的话来说,就是矛盾从患者一入院就存在呢,还是入院后才产生呢?矛盾论告诉我们,一个矛盾过程矛盾是自始至终存在的,那种认为‘无症’便是无病是不对的。张院士"先证而治"立于一个早字、快字,截断病势,实际上就在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这是关键的一步,张院士抓得准/抓得紧而且很有成效,凡是这关键的一步没有做好的,患者就有轻转重,以致死亡.

  我认为,张伯礼院士医术高明,除了他的医术精湛、深厚以外,就是他的施治符合辩证法、运用毛主席的矛盾论。这一点,使他如虎添翼。医生诸君想想,张院士的施治是不是符合毛主席的矛盾论?

  2022年5月9日

  【文/吴尚达,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