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别吹梅贻琦了,这才是那时的清华大学!

2021-09-24 14:53:2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时代尖兵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近年来,为否定新中国高等教育成就,某些人拼命吹捧民国大师和民国教育,将梅贻琦拔高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时代的清华大学到底怎样?他真的能做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吗?

  一是学生比例很殖民。招生计划是培养人才的根本依据,由于梅贻琦时代的清华没有明确的招生计划,院系学生比例很不合理,如1935、1936、1937(代表抗战前)和1947(代表解放前)四年的统计是文法占48%,数学每年只毕业二、三人。根据庄前鼎先生的统计,在1930年前后的民国大学学生中,文法科占41%,工科8—9%,理科7—8%。众所周知,当时的中国要想结束战乱、迅速崛起,需要大量的理工人才,但清华乃至整个民国高等教育“重文法、轻理工”的学生比例很难满足国家需求,反而符合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要求,呈现很强的殖民性。

  二是专业划分不细致。当时的清华全盘照搬美国“自发性”教育制度,虽然设了文、法、理、工等学院,每个学院又设了几个系,但系以下不划分专业;学校跟现在一样实行学分制,不过由于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学生选课不强求是否与专业相关,所以多考虑个人兴趣、难易程度等因素,导致同系学生所选课程五花八门,有很强的盲目性,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如同样是物理系,学生可选小说、文学、散曲、家庭问题、乡村社会学、地学通论等课程,也可选左传、变态心理学、家庭问题、中国乡村社会问题等课程,但两人都能拿到相同的毕业证书。

  三是学习过程美国化。清华为了能让毕业证得到美国政府和高校的认可,工科教材全部来自美国,连学校用的设计规范也都是纽约城的设计规范和美国铁路桥梁规范,授课尽可能讲英语,考试答题、写报告、计算学分等都采用英语,学生对此习以为常且颇为自豪,从而培养了一些“黄皮白心”的学生,体现出美国对清华教学的殖民渗透。

  四是学校教育讲政治。虽然经常有人鼓吹民国大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去政治化”,但其实民国的大学很讲政治。如民国从1940年效仿德国纳粹,积极发展高校师生入党,导致所有民国大学校长都是国民党党员,张伯苓、陈寅恪等所谓的民国大师也多是党员,清华大学自然不会例外,如校长梅贻琦、教授冯友兰、吴有训、钱伟长、熊庆来、华罗庚、赵九章等都是党员,清华大学要求每个学生学习国民党“党义”,法学院还专门开设“独裁政治”课,为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歌功颂德,同时培养一些效忠蒋介石的顺民。

  可见,梅贻琦时代的清华基本抄袭了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服务于美国的战略需要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虽然培养了一批人才,但这些学生之所以成才,一是因为民国的高等教育非常落后,大学生屈指可数,因而多数清华学生能在民国尤其是解放后得到重用,而提拔重用和岗位历练往往是成才的重要途径;二是因为许多学生曾到美国等国深造,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回国后又被继续重用;三是因为这些清华人的天赋和努力,而不是因为梅贻琦及其治下的清华大学的教育制度和理念有多先进,某些人将梅贻琦吹捧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是对历史的歪曲和新中国高等教育成就的贬低。

(2021-9-2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