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情况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的分析

2021-03-01 16:26:2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午驹
点击:    评论: (查看)

  我国在建国之初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就业情况可以分三个大阶段: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就业人数迅速增长。1949年,全国就业人员1808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533万人,城镇大量劳动力处在失业状态。各级政府在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失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努力扩大就业。1952年,城镇就业人员迅速增加到2486万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效带动了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到“一五”结束的1957年,全国就业人员达到23771万人,比1949年增加了5689万人,年均增长3.5%。城镇就业增长更快,1957年城镇就业人员达3205万人,比1949年增长一倍以上,年均增长9.7%。

  (二)从“大跃进”到改革开放前:就业人数缓慢增长。从1958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就业规模波动较大、增长缓慢。1958年,城镇就业人员一年“跃进式”地增加近2100万人,而1961和1962两年,又“急退式”地每年减少近800万人。1978年,全国就业人员40152万人,城镇就业人员9514万人,20年间,年均分别只增长了2.1%和3.0%,增速明显减慢。

  (三)改革开放后:城镇就业持续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有效联动。2018年,全国就业人员达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43419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3.9%。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的背景下,党中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全国城镇就业总量增加了6300多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人以上。

  由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我国自开国以来的社会就业情况一直在中央调控下保持一个较为合理的结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就业问题就随着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更加突出,就业的个性化与自由化使得当时的财富流通与分配更加自由,因此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差距与贫富分化也在潜增暗长,成为日后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因此共同富裕的诉求与思想应运而生。

  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第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正了人民长期以来对于共同富裕的错误理解,社会主义突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因此整体而言就是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富裕,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福祉也越高。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我国经济相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于是便诞生了社会主义就是贫穷的说法,以及共同富裕被曲解为平均主义的情况,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不是贫穷的口号,并提出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而不是分配上,为后来共产党人发展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第二个重要方面重点批判了国家本位与社会本位,主张以人为本,力求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还应该坚持按劳分配以及劳动致富的理念,广大社会群众无产阶级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小康生活,而不是“大锅饭理念”,那样只会造成共同贫困,与共同富裕的宗旨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此外,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扩大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如今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国家经济的总体增长使富裕地区发展的同时,对贫困地区带来了如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后,农村妇女的生产力明显提高,且人口因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量增长,导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出现,人们不能再被束缚在土地上,因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浪潮向发达地区涌入,随着时间推移,大城市城市病与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又显现出来,因此国家大力推行一系列政策缓解乃至根除这种现象。2005年10月,胡锦涛主席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来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和目标,彼时,有三个建设现状:(1)重视眼前建设,忽视长远规划(2)重视基础建设,忽视文化建设(3)重视政府主导,忽视群众主体。因而针对又提出对策:(1)科学规划新农村,加快新农村发展(2)发展新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3)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环境。

  在此一系列政策下,城乡差距有所缓解。为后来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建设农村经济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乡村振兴强调:“现成的,可照搬的经验”。由此来看乡村振兴责任重大而前路曲折。因此总书记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提出“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等几个关系,并强调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小企业增多,新兴农业的推广,都极大的吸引了广大农村劳动力“回巢”,为农村经济发展复苏确立了条件。

  农村经济发展不仅缓解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与矛盾,还极大地降低了农村的贫困率,是脱贫攻坚工程的重大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标准不断提高。

  在沂蒙老区,经济依托政策得到快速发展,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始终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市视察是不仅对于沂蒙山区的脱贫工作做出高度评价“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学习与弘扬沂蒙精神对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小范围的脱贫对全国都起到借鉴与模范作用,积点成线,集线成面,乃至全国共同富裕。

  2021年1月15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临沂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全市就业创业相关情况。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市上下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的落实,建立四级联动快速协调帮扶机制,设立用工服务专员,开展“点对点”重点帮扶,疫情期间为3800余家企业招用员工3.1万余人。2020年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8万人,落实培训补贴和以工代训补贴1.38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66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287.8%;落实就业补贴资金1.15亿元;全市累计为11577户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78亿元,惠及职工42.49万人;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完成计划的133%,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基本稳定,为全市人民的民生福祉保障做出了巨大努力与贡献。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总体就业率稳步增加,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就业人数仍在上升。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无论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还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疫情期间,都保证了就业基本稳定。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富裕应当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为我们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他提出“要加大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入地和劳务输出地的精准对接,稳岗拓岗。”等一系列促进广大农村与城市人群因才适岗的政策,真正的做到了惠及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感,助力民生福祉。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及至今天,中国的民生福祉一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处于稳步上升的良好趋势,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为人民服务庄严地写进党章,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为人民福祉而奋斗。中国人民拥护党的领导,积极配合党的各项经济建设工作,得以享受党的领导成果,民生福祉稳步上升。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