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国民政府的衰亡,从法币开始

2021-09-01 09:49:31  来源: 蒋校长   作者:铁血老蒋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最近,阿富汗的话题非常火爆,而不少人把阿富汗政府的迅速垮台,与当年国民党政权光速丢掉大陆做了对比。

  的确,国民党败得太快了,快到连他的对手都没想到。

1.jpg

  1947年7月21日,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的一个临时搭起的凉棚下,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解决对蒋介石的斗争。

  可谁能想到,仅仅过去两年时间,蒋介石已经逃到了东南小岛,丢掉了大陆。

  各个领域专家都对蒋介石为啥这么快丢掉政权做了解读,其中经济学家的观点很有意思:

  国民党,实亡于法币。

2.jpg

  01.

  法币是啥?

  法币可不是法国的货币。

  广义上讲,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不过在中国这个语境里,一般指的是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的流通货币的名称。

  有人就奇怪了,民国1912年就成立了,怎么到1935年才发行货币?这就要从中国的币制发展说起了。

  我们知道,在古代,中国的货币是贵金属,比如黄金、白银和铜钱。《鹿鼎记》中一沓一沓的银票严格来说只能算票号的“存折”,而非国家认可的货币。

3.jpg

  到了清末,为了维持统治,清朝开始铸造银元和铜币来作为法定货币,可是还没完全完成币制改革,清朝就灭亡了。

4.jpg

  民国成立后,国家也没什么统一的币制政策,于是北洋政府铸造“袁大头”银币,以及面值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的铜币,但因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各地铸造的钱币质量参差不齐,整个国家基本上处于货币混乱的状态,清朝的银币,民国的银币,外国的银币和纸币,军阀发行的钞票,甚至散碎银子都在市场上流通。

5.jpg

  等国民政府好不容易统一了全国,就发现国内的币制改革还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当然了,最坚挺的,还是银币,毕竟银是一种贵金属,其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所以当时的中国,实际上采用的是“银本位”的货币政策。

  可是要命也要命在这个“银本位”上。

  银是一种贵金属不假,但在国外,银其实还是一种商品,当商品成为货币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国际银价有波动,你中国的银币波不波动?

  这种恐怖的可能,在1929年成真了。

6.jpg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对本国的影响,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战,并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了货币贬值政策,国际银价随之上涨。

  很多人因此就发现了生财之道,把国内银币卖到国外,就能获得比银币面值更多的钱,最高的时候,可获得15%的利润,而且稳赚不赔!

  中国就这样遭受了无妄之灾,一场恐怖的白银外流发生了,无数外国人挥舞着钞票到上海套购银元,然后运回国内。1934年当年,中国白银净流失2.57亿元!

7.jpg

  ▲上海是中国银元主要流出地

  在上海,通货紧缩造成的“钱荒”使交易效率大大下降,工厂关门、银行挤兑,房地产泡沫破灭,金融市场崩溃,1000家企业倒闭,失业人数达到50万。

  就连日本人也落井下石。日本人在上海大肆收购银元,然后用军舰一船一船运回日本,日本人的算盘,是直接抽干中国市场的血液,让中国不打就输。

  再这样下去不行啊,1935年3月,上海总商会联名上书国民政府,要求政府出面进行币制改革,发行纸币。

  发行纸币看似简单,但纸币又不是印钞机一开就能哗哗出钱,而是需要“储备金”的,有多少“储备金”,才能发行多少货币。

8.jpg

  可是当时中国穷得叮当响,哪来的贵金属当储备金?于是国民政府就只能找一种比较坚挺的外汇作为“储备金”。这可是关系到国本的大事,一旦这样操作就等于把国运交到别人手上。

  日本人赶紧凑上来说中国法币和日元挂钩吧,英国人说跟英镑挂钩吧,美国当时觉得中国还很弱小,就同意中国可以不与美元挂钩。

  国民政府见美国还算厚道一点,就向美国出售了1.8亿盎司的白银,用来换取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最终在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币制改革。

  改革方案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你们之前手里的钱,不论是白银、银币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纸钞,不能再作为货币使用啦!一律到银行兑换成法币!

  大家又不傻,你拿纸币换我的金银,哪有这么好的事?就算民间市场可以用政府权力来推行,那洋人的银行怎么办?洋人可是得罪不起的,最后孔祥熙跟洋人银行谈判,你们可以交出60%的白银,其他用股票、债券等冲抵,这就相当于外资银行用60%的价格,就换取了100%的法币。

  就算这样,洋人们也不愿意,最后还是因为1936年国际白银价格暴跌,外资银行才交出了白银。

  就这样,国民政府拿着自己的黄金白银和换来的外汇作为“储备金”,共计发行了14亿面额的法币。磕磕绊绊,终于完成了币制改革,法币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

  02.

  很多人学了中学历史,都觉得法币是臭名昭著的东西,但事实上,当时的法币,对稳定国内形势,以及抗日战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就是粉碎了日本控制中国经济的企图。

  自从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日本就开始大规模地从中国的市面上收购银元,然后运回去自己屯着。如果说没有发行法币的话,这样的抽血就会愈发疯狂,并将直接导致国统区出现大规模的通货紧缩。

  在发行法币之前,日本囤积了5000多万中国银元,这些银元在日本国内是没法流通的,只能作为贵金属来使用。结果1936年白银价格跌了30%,日本套购银元无利可图,一下子全砸手里了。日本军部气的跳脚,嚷嚷着说中国的币制改革是对日本的“公开挑战”。

  随后,日本发现无法用金融战胜中国,于是就干脆出兵,开启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我们都知道,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钱,如果货币改革再推迟几年,中国就会发现,经济崩溃、工厂停工、人民穷困、军人连军饷都发不出来,那还打个啥啊?

  日本人后来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圆的战争》,片子里感叹道:如果不是在1937年之前进行币制改革,国民政府也许不会抵抗那么久,历史也将会改写。

9.jpg

  万幸,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法币已经获得了国民信任,充当了充裕的经济血液作用,恢复工业、发展农业,维持后方几亿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庞大的军费开支,法币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法币的坚挺让日本人恨之入骨,所以日本人开始制造法币伪钞,企图来让法币信用破产,不过在国民政府的阻击下,未能如愿。

10.jpg

  ▲日本印刷的法币伪钞

  其次,法币为抗战筹集了大量资金。

  法币使国民政府拥有了货币发行权,而货币发行权一定程度上就是财权,统一的财权有利于国民政府管理一盘散沙的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

  而国民政府通过发行法币,增加货币流通量,改善了通货紧缩的窘境,稳定了物价,缓和了金融危机,使民族工商业得到复苏,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经济发展了,才有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才能生产和购买足够的军火,提供抗战的经济后盾。

11.jpg

  更何况,法币的成本可比银元低多了,相当于国家用纸币从民间换取了贵金属,这也是一大笔财富,不论是作为货币准备金也好,还是用来抵押向外国借钱抗战也好,都能发挥巨大作用。

  国民政府还和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通过出售白银换取了大量外汇储备,抗战时购买军用物资,大都用的是这笔白银换来的外汇。

12.jpg

  再者,法币有助于抗战时期对英美外交。

  法币在发行过程中,实际上和英镑、和美元挂了钩,也加强了与英美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如果中国的法币崩盘,英美银行手中的法币也会变成废纸,遭受巨大损失。

  这就逼着英美就算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得支持国民政府坚持抗战,夸张点说,中国用法币把英美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总之,法币的发行,对当时的中国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币制改革也是基本成功的,为抗战打下了坚实的金融基础。

  03.

  发行法币的初期效果当然是好的,但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难以继续维持汇率的稳定和严格的财政纪律,法币的发行逐步走向失控。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一败涂地,丢掉了大片国土,连膏腴之地上海南京都丢了,造血能力大大下降。与此同时,军费开支急剧增长,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13.jpg

  除了军费,还有大批的企业随国民政府迁到了后方,一路上颠沛流离,到了后方一看,房子没有,厂区没有,电没有,人员个个嗷嗷待哺,不但不能马上重新开工,还需要政府输血。

  几个因素叠加起来,就是巨额的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并不可怕,如果运用得当,反而可以刺激经济,可当时还是战争状态啊,一切都乱七八糟,缓解财政赤字最快见效的办法是啥?印钱!

  1937年,法币是很坚挺的,100法币能买一头牛,可是到了1938年底,100法币兑换美元就从36美元跌到了16美元,国内零售商品价格涨了49%。

  国民政府一开始还是很谨慎的,想方设法补充外汇储备金,比如在1940年和美国签订了《中美钨砂借款合同》,美国提供中国2500万美元贷款,第二年又分别和美国、英国签订《平准基金协定》,从美国获得了5000万美元,从英国获得了1000万美元,有了这些钱,出现微小的通货膨胀,问题也不太大。

  但是超发货币这种事啊,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突破这个底线,就开始食髓知味,想停都停不下来。教育界要办西南联大?印钱,给!内迁的企业要生活费?印钱,给!前线要军饷?印钱,给!农民要卖粮食?印钱,给!

  国统区的物价就这样飞涨起来,特别是美国参战后,国统区觉得“苦撑待变”战略成功,上上下下都等着美国人把日本人干趴下,没必要苦熬了,贪污腐败成了国民政府的主流,印起钱来也就更无顾忌。

  四大家族为了敛财,让宋子文下令印“生产贷款”,用来投放到国统区的企业恢复经济,这本来是个好事,但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四大家族下面的皮包公司,这些皮包公司上午拿到贷款,下午就去市面上套购黄金和美元,借此敛财。

  就这样,1943年秋,法币比战前贬值约两百倍;抗战胜利时,法币比战前贬值约六千倍。

  国民政府一看这样不行啊,再这样下去是要出事的,但这时传来了好消息,日本投降了!

  国统区的羊都快薅秃了,那么换沦陷区来薅羊毛!

  所以国民政府接收沦陷区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沦陷区流通的汪伪政权的货币中储券为伪币,必须要兑换成法币。

  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国民政府搞出了个骚操作:兑换比例是1法币兑换200中储券!

  国民政府的算盘打得很精明,国统区的法币通货膨胀了,只需要把法币铺到全国,那么就相当于法币总量不变,但市场扩大了两三倍,能稀释掉相当一部分的通货膨胀。

  可这对沦陷区人民来说可是个晴天霹雳,抗战沦陷的日子已经够难受了,原本盼着国民政府光复,可是国民政府一来,直接说你的财产缩水了200倍!是你你能干?国民政府就是这样靠着一条政策失掉了无数民心。

  一夜之间,无数人倾家荡产。与之相对的,是国统区的官员、民众挥舞着巨额的法币跑到沦陷区去抢购物资,无论是粮食、布匹、药品还是黄金统统买走,制造了巨大的经济混乱。

  经济混乱造成生产无法恢复,在沦陷区原本经营的好好的企业,被国民政府收复后反而破产了,国民政府白白得到了很多城市,但却无法把城市作为自己的造血源泉,相反却成了累赘。

  这个时候,哈佛大学经济系高才生、财经专家宋子文再次秀了一把骚操作:法币国际化!

  简单来说就是开放金融市场,将法币汇率与美元捆绑,黄金和外汇自由交易。

  这个法子表面看起来没啥问题,但却一点也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一个国家的财富是啥?不是黄金,也不是你印出来的纸币,而是你生产出来的生活物资、生产资料、农产品、工业品等等。

  人家外国玩货币国际化,是因为人家有炼钢炉、有钢铁厂、造船厂、汽车厂、化肥厂、军工厂,可是你中国有啥?啥也没有啊,就算抗战前有点纺织、染布、火柴厂这类轻工业,抗战后也都基本倒闭了,以至于老百姓买个火柴都要从外国进口,你那点外汇和黄金储备,能顶得住吗?

  当货币不能与工业品相结合,纸币要想体现购买力,只能流向生活必需品,最后形成灾难:恶性通货膨胀。

  所以法币国际化之后,法币兑美元的官方汇率从20:1一下子贬值到2000:1,市民一领到工资就抛出法币,抢购美元和黄金……

  宋子文急眼了,为了压制通胀,直接把国民政府628万两黄金储备都投到了市场上,他想着,老百姓看到政府有这么多黄金储备,绝对会相信法币的信用了。

  但宋子文太高估国民政府的信用了,在收割沦陷区人民财富的那一刻,国民政府的信用就已经破产了,大家都琢磨着国民政府靠不住,还是换点黄金靠得住。结果628万两黄金抛了330万两,连个水花也没起来,法币兑美元的官方汇率反而贬值到12000:1。

  与此同时,为了打内战,国民政府仍在大量印钱,我们可以比较一下,1937年法币发行量是14亿元,到了1945年发行量已经超过5000亿元。到了1948年,发行了多少?660万亿。

  这个贬值是相当可怕的,要知道1937年法币100元可以买头牛,到了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的火柴,到了1948年的时候,当时上海的百姓去买米都要带一麻袋的钱,发工资的时候更要用小推车来拉钱,领了工资就得赶紧出去吃饭,而且还得吃得快点,通货膨胀让中国当时的经济近乎崩溃。

  最终,国民政府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但此时大势已去,再怎么续命也没用了。

  成也法币,败也法币,宋子文的骚操作失败了,也给国民政府敲下了一个必将失败的烙印,当一个政府的钱不被人认可,那哪来的钱为军队提供军饷和军火?所以我们看到从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解放军一路平推,直接把国民党赶下了海。

  不知道蒋介石在去台湾的路上,看着仅剩的200多万两黄金,会不会恨死宋子文?

  04.

  钱不是财富,钱能从印钞机里出来,但财富不能。

  法币的失败,背后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

  就像现在正在全力印钱的美国一样,虽然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可以把通货膨胀传递到他国,来实现对全世界的收割,但这都是建立在美国霸权基础上的。

  而美国的印钞机上每多印出一张钞票,都是对美国霸权的自掘墙角。

  当有一天美国霸权被他自己挥霍的屁也不剩的时候,美国印出来的钱还有价值吗?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