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中东内战】阿拉伯之春的根源

2021-04-17 11:44:35  来源: 赤色星灵佐伊   作者:赤色星灵佐伊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26岁青年布瓦吉吉,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为了生活去摆地摊,被警察暴力执法。该青年一怒之下自焚抗议,伤重而亡。当地居民爆发大规模抗议,并与当局冲突。抗议迅速席卷全国,2011年1月14日,总统本阿里出逃,离开了他统治23年的国家。

  其后,埃及、也门、巴林、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纷纷动荡。22个阿拉伯国家,20个发生不同规模的抗议,其中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转变为革命。

  阿拉伯国家的动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虽各有其国情,但都有类似的问题。他们大都经历过类似伊拉克的改革,即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国家资本主义破产后的私有化阶段,私有化导致腐败、阶级矛盾扩大的阶段。而且,这些国家的改革,大部分都没有伊拉克彻底,其遗留的问题比伊拉克多且更严重。只不过伊拉克惹了美国,在外部作用下,迅速瓦解。不然,伊拉克应该也能挺到阿拉伯之春再出事。

  以埃及为例,纳萨尔时代就搞了国有化运动,外国资本全部收归国有,私人资本限制在1万埃镑内,国家掌握了非农领域80%以上的经济命脉。

  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受到较大打击,纳赛尔郁郁而终。其后,埃及开启了私有化改革。自萨达特开启、经穆巴拉克深化的私有化改革,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政府官僚和资本家勾结,贱卖国有资产,催生了一大批操纵国家经济的寡头。譬如钢铁大王伊兹,他以前做钢材进口生意,1999年在私有化中获得了亚历山大国家钢铁公司,2007年他属下的钢铁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70%。沙维瑞斯家族的几个成员,分别在电信、建筑、酒店等行业中拥有超大公司,其中三人同时登上福布斯2007年“中东最富20人榜”。

  商业经营与政治权力的结合给埃及民众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财富可以巩固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可以带来财富”,只有那些与执政党存在关系的人,才能从埃及的经济发展中获益。国企工人丧失劳动保障,或提前退休或下岗进入低保行列(人数约50万,占国企工人总数的1/3)。上百万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在经济繁荣期,基础建设项目提供了劳动力需求,但随着经济转入不景气,大批基建项目下马,进城务工的农民失去了工作机会,滞留于城市边缘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埃及人口从20%跃升至44%,在21世纪以来的十年,尽管GDP高速增长,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仍从16%上升到20%。青年人失业率非常高,2006年,失业人群中90%是年轻人30岁以下。没有工作或不找工作的年轻人,大致在50%以上。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和是围绕在穆巴拉克周围有政府背景的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

  埃及革命之前,工人运动不断增加。2005年,有202起集体行动;2006年,有222起集体行动;2007年,有614起集体行动。从2004年到2008 年,有170 万以上的工人参加过1900起以上的罢工。

  在此过程中,宗教势力迅速崛起。

  1986年,大致6000个埃及人才有一个清真寺,而2005年平均每750个人就有了一个清真寺。新进人员,大多是年轻人。当人们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时候,宗教就诞生。现实不公,贫富分化,道德沦丧,出路在何方?不知道。埃及人民,在世俗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能转向宗教去寻求解决的答案。

  环顾四周,突尼斯也是类似情况,叙利亚也是类似情况,利比亚比这个还糟糕,毕竟国内还有那么多的地方部落势力。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粮价大涨,导致这些国家国内物价暴涨。本来就没有工作,私有化改革还把福利革掉了,物价又这么高,政府贪污腐败早就使得国家民众不满,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然而,中东的地位太特殊了,太多的势力盯着了,国内群众的革命,就在各种外部力量干涉下,走向了无休止的内战。

  利比亚

  阿拉伯之春,起自突尼斯,随后往周边扩散,到利比亚后,第一次引起内战。自此,中东形势开始逐步失控。

  利比亚的执政者是卡扎菲。1969年,卡扎菲通过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上台。其后进行经济改革,收回美英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废除同西方公司的不平等协定,将所有外国公司收归国有。利比亚废除土地私人所有制,甚至一度鼓励工人抢占自己的工厂并参与生产资料管理等。

  1988年洛克比空难后,西方对其经济制裁,利比亚经济受到较大。为摆脱困境,从1997年起,开启私有化政策,一方面筹集资金,一方面缓和与西方的关系。私有化过程中,贪污腐败大量出现,权势者攫取巨额财富。阶级矛盾迅速尖锐。利比亚很富,2010年人均DGP超过1万美元。但是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资源,经济结构单一,致使失业率非常高,且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实际收入很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由于遭受制裁,利比亚石油出口和收入受限,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不断酝酿和激化。贪污腐败更不用说了,毕竟,威权政治下,这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动乱之前,叙利亚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10%左右,国外机构估计真实数据超过20%。且另一方面,青年失业率超过30%。

  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利比亚还有一个特殊的矛盾——部落矛盾。

  传统的部落是利比亚的社会形态。利比亚境内有140个部落和家族,对整个国家的稳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 1969 年以前,卡扎菲隶属的卡扎法部落,仅仅是一个小部落。卡扎菲上台后,该部落迅速发展。其后,在整个卡扎菲时代,警宪军政的重要位置都由卡扎菲部落及其盟友把持。权利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导致部落矛盾扩大。卡扎菲政权在国内石油财富分配上的不均激化了矛盾,东部部落对卡扎菲政权充满敌意,曾在1993年举行过大规模抗议。

  无产阶级和以卡扎菲为代表的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部落势力和以卡扎菲为代表的中央政府的矛盾,最终引爆了利比亚革命。

  2011年2月15日,受到突尼斯和埃及革命的鼓舞,利比亚班加西民众发动游行示威,利比亚革命爆发,反对派势力迅速集结,控制了东部重镇班加西,并扼守沿海公路多个城镇。3月中旬,利比亚政府军反攻,收复多个城镇。3 月17 日,政府军包围了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大本营班加西, 并且轰炸了班加西机场。反对派岌岌可危。

  而就在这个时候,法国跳出来了,号称要伸张正义。

  法国

  法国和北非,隔海相望,北非在历史上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一向视北非为自己的“力量范围”。利比亚周围的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马里等都是法语国家,法国一直想将其纳为一体,但卡扎菲却成为法国难以降伏的一匹野马。20 世纪80 年代,乍得内战,法国和利比亚各自出兵支持一方。

  法国一直谋求地中海盟主的地位,2008 年7 月13日,法国主导下,欧盟27 个成员国和地中海沿岸13 个非联盟成员,在巴黎宣告成立“地中海联盟”。然而,利比亚却拒绝参加。

  法国在利比亚有大量利益,一直想扶植一个听话的政府。利比亚是非洲石油储备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丰厚的石油收益中,获利最多的不是利比亚本身,而是法国。利比亚的石油公司,大部分都是法国的。

  对于法国来说,利比亚是巨大的能源供应基地。法国有个垄断巨头,叫道达尔公司,是全球四大石化企业之一,在利比亚和北非有投资巨大。战前,利比亚向法国每日输出石油13.3 万桶,占利比亚石油出口的10%。美国《时代周刊》网站的报道称,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拥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可是,法国和利比亚冷淡的政治关系,却使石油和经济部门认为法国的长期利益得不到保证。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法国受到重创,2008年 GDP增长率仅为0.2%,2009年更是跌至-2.9%。利比亚动荡后,石油出口一度中断,一定程度上造成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法国来说犹如雪上加霜。

  卡扎菲不听法国的话,法国早就想找个机会收拾他了。内忧外患加在一起,随便找个借口,开打。利比亚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时,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就派遣管理和石油专家前往班加西,与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接触,商讨战后参与利比亚石油恢复出口事宜。由此可见,帝国主义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顾人民死活的。

  利比亚动乱后,法国牵头,法美英迅速统一立场,2011年3月19日,西方空袭利比亚,战争大规模爆发。

  在法国强势介入后,反对派迅速扭转战局,步步紧逼。其后,利比亚军队出现大规模分裂。10 月20 日,卡扎菲在执政当局武装攻占苏尔特的战斗中被抓获,随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至此,利比亚国内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基本结束。

  卡扎菲被干掉了,新政府却未统一,内战中迅速形成的各反对派武装势力,成割据形势。矛盾重重之下,国家几近分裂。再之后三年,即2014年,割据各方的原反对派,各自合纵连横,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政权,国家分裂了。国家分裂和军阀割据,成了新的主要矛盾。

  2011年8月时,利比亚的卡扎菲败局已定,北约就将矛头转向叙利亚。

  叙利亚的基本情况

  叙利亚的情况,和前面的几个国家类似。

  60年代中期,叙利亚复兴党政府开始激进的改革。

  工商业方面:对银行业,包括石油工业在内的工矿企业、运输业、纺织业等实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且对外贸易进行监督,甚至发布关于工人参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的法令。

  农业方面:在1958年就开始的土地改革基础上,继续推进土改运动。复兴党政府继1963年修改土改法后,又于1970年再次修改土地法,规定了对地主拥有土地的限额,征收地主超额的土地,同时将国有土地和征用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通过一系列改革,叙利亚奠定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经济基础,其物价稳定,且福利较好。这段时间,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改革,致使大批资本家携资外逃,同时裹挟走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才。这使得叙利亚政权产生分歧。

  1967年,复兴党人内部逐渐产生了以贾迪德为首的激进派和以阿萨德为首的走资派。双方对立,造成民族领导机构和地区领导机构两个权力中心对立的局面。

  1970年11月13日,阿萨德发动“纠正运动”,夺取政权。1971年5月,召开“地区五大”,产生正式的地区领导机构,阿萨德当选为总书记。8月,“民族十一大”上,阿萨德当选为民族领导总书记,至此,叙利亚开启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阿萨德家族时代。2000年6月,阿萨德去世后,其子巴沙尔继位。

  阿萨德上台后,逐步开始资本主义改革。叙利亚政府逐步引进外资,允许私人经营企业。1973年3月通过的永久宪法称,叙利亚实行“旨在消灭各种形式的剥削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然而,这个计划经济却容许三种所有制: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并存。为了缓冲社会主义者的不满,宪法同步规定,私有财产的使用不得同人民利益相抵触。

  各位,是否似曾相识?

  叙利亚开启了自己的改革开放年代,比我国还早十年。

  之后,叙利亚逐步建起了农业自给有余、轻工业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但是,叙利亚缺乏生产资料,必须进口资本货物和消费类机电产品。叙利亚只能出口石油,换取外汇,购买生产资料。

  转眼十年过去了,到了80 年代,一方面石油跌价,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叙利亚在两伊战争中与海湾国家存在分歧,来自海湾产油国的资本输入和援助明显减少。这直接造成国内外汇严重短缺,无法进口生产资料。结果,国内半数以上国有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国内市场供应不足。1986 年,国内生产总值猛跌5个百分点,首次出现负增长,叙利亚经济迅速衰退。

  “改革只能走中国的道路”,叙利亚领导层拒绝了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以中为师,在改革中解决问题,利用廉价劳动力,营造资本的天堂。

  经过30年的发展,总统家族、老革命红二代、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大发横财,财富向官僚和资本家迅速集中。现总统巴沙尔的弟弟马希尔,其人贪污腐败极其严重,为社会所熟知。他这个堂弟,利用其家族,垄断了叙利亚建筑业,资产高达230多亿美元。他的叔伯兄弟,更是掌控着叙利亚的垄断行业和要害部门,诸如金融、电信、石油、建筑等等。

  而传统的工农业,则在土耳其和中国的进口产品冲击下处境艰难,这致使叙利亚阶层、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无产阶级(包括小资产阶级)和以巴沙尔为首的垄断资产的矛盾,成为叙利亚的主要矛盾。

  金融危机后,出口外向型的轻工业经济和能源依赖型的经济受到重大打击,2007-2010年,经济增长分别为5.7%、4.5%、6.0%、3.2%。而叙利亚每年新增约有25万劳动力,官方估计需要7%以上的GDP增长率才能与之持平。到2010年前后,叙利亚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10%左右,国际机构估计其真实的超过20%。并且已经就业的人口中,二分之一的岗位是质量差、工资低、没有社会保障的职位。另一方面,青年失业率更是超过30%。

  形势岌岌可危,革命呼之欲出。

  叙利亚内战

  在阿拉伯之春的影响下,2011年3月,叙利亚爆发反政府示威。反对势力迅速聚集,短时间出现反对派团体有几十个。4月底出现军事斗争。最初,西方国家还在和卡扎菲干架,对叙利亚仅仅是表示关切,而没有介入。到2011年8月,利比亚的卡扎菲败局已定,北约就将矛头转向叙利亚,欧美对其施加压力,宣称叙当局已经不合法。

  反对派从一开始就仅仅是松散联盟,内部矛盾重重,因争权夺利而发生内斗,缺少足够的武装,自从叙动乱发生以来,将近1年时间,反对派未能有效控制任何一座城市, 这表明叙反对派力量依然太弱,尚不足以动摇巴沙尔政权的统治根基。

  反观叙利亚当局,其力量仍然较强。2011年底-2012年初,叙利亚军队出现过少数哗变,但并没有出现类似利比亚那样的大规模军队分裂,高级将领大都忠诚于巴沙尔。巴沙尔比较有效地掌控着军队、安全部队和情报机构,且在民众中还有相当的威信。叙利亚执政党复兴党还在支持巴沙尔,在这种占据优势的背景下,没有外部力量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很难有大的突破。

  美国扶植叙利亚反对派。约在2012年,美国牵头召开国际会议,将分散的叙利亚反对派整合起来。2013年6月,再次召开11国外长会议,大会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向叙反对派提供紧急军事援助(美国、法国、英国、土耳其、沙特、卡塔尔等)。每当叙反对派战场失利时,上述国家就站出来给叙反对派站台,干预叙利亚内战。

  在美欧实行新干涉主义的支持下,反对派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叙利亚也有朋友。美国就说了,我们西方国家,之所以干涉叙利亚内战,就是因为黎巴嫩真主党、伊朗革命卫队大规模干预叙利亚内战,我们别无选择。

  叙利亚的乱局真是太精彩了,各种势力都登台表演。

  先是阿盟,后是欧美,其后伊朗、土耳其、俄罗斯纷纷上台。

  沙特跳得很高。沙特希望叙利亚政权更迭,这样可以打击伊朗。卡塔尔和沙特一起推动阿盟,对叙利亚经济制裁。其后出钱出枪,支持反对派。

  欧美和沙特基本一条心,但有细微区别。对美国而言,搞掉叙利亚,对鼓励伊朗,拆散叙伊联盟非常重要。叙利亚不仅是伊朗的盟友(唯一可信赖的阿拉伯国家),还是伊朗连接真主党、哈马斯的通道,一旦巴萨尔倒台,伊朗会更加被动。

  俄罗斯坚决挺叙利亚,真是不遗余力地支持,调航母、派战舰、送导弹,尽一切可能保护叙利亚。因为叙利亚有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外,唯一的军事基地,而且可通往地中海。

  中国紧跟俄罗斯。道理也很简单,美国在东南亚对中国围追堵截,中国需要和地区大国俄罗斯抱团取暖,获取俄罗斯在重大问题上的支持。

  伊朗坚决挺叙利亚。叙利亚可谓伊朗的外交政策的基石,如果巴沙尔政权被推翻,这势必击垮伊朗主导的“什叶派新月地带”力量,使得伊朗自身四面楚歌。

  搞笑的是土耳其,自己觉得自己够生猛了,想重温一下奥斯曼帝国之梦,借中东局势开始搞东搞西,完全放弃自己“零问题”外交原则,深度介入叙利亚局势,在土耳其境内公开接纳叙利亚反对派,在军事上训练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分子。更可笑的是,土耳其竟然放纵恐怖分子借道进入叙利亚,最终搞得自己玩火烧身。

  政府军和反对派,各自有各自的支持力量,两者相持不下,谁都干不掉谁。

  就在这个当口,伊斯兰国横空出世。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