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品:不知道医生是谁的——家庭医生“签约”
不知道医生是谁的——家庭医生“签约”
作者:钱伟品 原创:2019-09-24
2019年5月,我去社区取一年一次的《体检报告》。
在取到报告之前,被告知首先要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我问社区医务人员,我的家庭医生是哪个医院的哪个医生啊?
医务人员回答:“不知道”。我说不知道怎么签约呀?
她说,你不要管,只要签了就是。
我不签约拿不到体检报告。只得签了。体检报告拿到后,医务人员又要我代妻子还要签一份。我又问妻子的家庭医生是谁?得到的回答——还是“不知道”。
我签约完了,拿了两份体检报告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百思不得其解——
“连医生是谁都不知道”,算哪门子家庭签约医生哦?!
这样的家庭医生“签约”——不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吗!
不是中国特色卫生医疗部门对祖国对人民的故意欺骗吗?!
----------------------------
家庭签约医生,不符合中国国情
作者:钱伟品 原创:2017-06-25 22:58:32 首发:新浪网 民族复兴网
医药改革,改出看病贵看病难、医闹伤医成常态。则——医院成立“警务室”。
医院成立警务室,医患矛盾依然愈演愈烈。即——实行“家庭签约医生”。
“医院成立警务室”也好,“实行家庭签约医生”也罢。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中国特色医药改革中的翻版而已。却丝毫不能真正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医闹伤医等”医患矛盾的根本问题。
看病贵看病难、医闹伤医,医患矛盾愈演愈烈的本质根源是——医药改革去除了医药社会主义事业的公益性。把医药脱变为“产业市场商品化”的逐利行业。
同时,医药改革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医院成立警务室”——实际事实却却是医闹伤医有增无减。如若实行“家庭签约医生”——又不符合中国国情。
1、中国14亿人口、近3.5亿个家庭,哪来这么多的“签约医生”?!
我国14亿人以4口之家计3.5亿个家庭。1个医生签约10个家庭,也必需3500万个医生,而且必须是“全科”医生。我国目前有足够的全科医生吗?面对放开二孩,单儿科医生就缺乏的不得了。医生大大缺口,签什么约呀。特别是广袤的农村和边缘山区,医生全科医生更是奇缺。根本无法“家庭签约”。
2、医生“家庭签约”了,真能彻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吗?!
看病贵——主要是“医疗、药品、检查”自费费用高。看病难——主要是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大中城市,资源严重不均等。特别是人员相对集中的社区和乡村绝对“缺医少药”。
尤其是6亿农民,目前真正有几个“合格”的全科“签约医生”呀?!
医药改革,理应重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而中国特色改革却却将医药改革的重点摆在“医院成立警务室”和“实行家庭签约医生”上。因此,医药改革实际成了长期——隔靴抓痒。痒的不抓,不痒的抓出血来。
3、签约医生上门看病,哪来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医疗检查器械相配套?!
目前医疗,为了尽量减少“医患”矛盾或纠纷,医生看病大多依赖医疗“器械检查”。并且在《检查报告》中往往结论为:“未见异常”(未见异常,不等于没有异常)。为纠纷“官司”留下足够有利医疗的“余地”。
实行家庭签约医生制度,哪来这么多“医疗检查器械”,特别是一些有一定“质量”的器械,叫医生怎么带着上门啊?
4、家庭签约医生上门服务,不仅不能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反而增加了医生上门的交通费用和医疗困难。
一个签约医生,一天真正能上门服务看几个病人?天知道。
叫“签约医生”一家一家联系看病,并且上门服务。医生的体力、精力、时间、等等,都是有限的。医生负担重了,势必影响到为病人看病的数量和质量。1医生若在医院一天能看30-40个病人,如果到家庭上门看病也许一天看4个家庭已困难重重了。
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各种《方案和意见》,靠“三脱离教育”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直接国考为“三门官员”去设计,难免“脱离国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及不可操作性”。中国特色住房改革房价10年“调控”成“空调”,就是最生动的写照。
「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钱伟品:金钱狂躁精神缺失,是一种病态
- 钱伟品:微信,为群众制造“大麻烦”
- 钱伟品:走在大路上 明天更美好
- 钱伟品:毛泽东是对的
- 武汉一医生十年坚守 每月驱车两百多公里义诊
- 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解决群众看病难
- 钱伟品:中国“愚民教育” 源远流长
- 钱伟品:月牙泉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