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找到“活烈士”阎寿光不仅是奇迹
7月18日,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佃户屯街道张和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和庄烈士陵园守陵人张景宪前往蓬莱市探访“活烈士”。在蓬莱市北沟镇阎家村,张景宪一行见到了98岁的“活烈士”阎寿光。1947年2月,已有三个女儿的阎寿光应征入伍,随后参加了1947年的菏泽战役,因在战斗中受伤没及时回到原部队,遂被列入阵亡名单,并寄送了阵亡通知书。后来,在野战医院病愈的阎寿光辗转回到大部队,于1953年复员回家,如今老人已是五世同堂。 送英魂回家,让英魂安息,是退伍军人张景宪的一颗初心(新华网7月23日)。
作为退伍军人,张景宪同志要为在菏泽战役中牺牲的136位英烈找“家”,这不仅是博爱,而且是他积德行善的责任与义务;作为退伍军人,能在已为30位烈士找家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两位“活烈士”,这不仅是奇迹,而是那两位“活烈士”更加机智勇敢,他们才能在枪林弹雨中幸免于难。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与新四军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的顽强拼搏精神;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的支援让解放军犹如秋风扫落叶,让国民党军节节败退。
然而,敌人在大败和临死之前必然会垂死挣扎,菏泽战役就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殊死搏斗。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军的武器装备比解放军好。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先进,而是在为谁打仗,在为谁卖命,在为谁谋利益,是不是属于正义之战,能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指挥战争的人是不是胸有成竹,打仗的士兵是不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正是由于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是在用生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所以他们不怕死,即便是武器装备落后,他们也敢在敌人面前勇于亮剑。也就是说,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和指挥员的高超战略战术,以及人心向背的空前团结一致,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面对武装精良的国民党军,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同仇敌忾,不怕流血牺牲,勇敢杀敌,这是菏泽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精神财富。所以,张景宪同志为136位烈士找家的事迹非常感人;所以,张景宪同志在为136位烈士找家的过程中意外发现阎寿光等两位“活烈士”,这是值得我们热情点赞的。而且,这是我们所期待的结果;而且,阎寿光等“活烈士”的存在,更让菏泽战役获得了宝贵的活的历史;而且,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活着的历史”,这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
古人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而且,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在他的小说《笑面人》中所说:“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因为,这两个“活烈士”比我们更清楚菏泽战役究竟是怎样取得胜利的,有哪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因此,笔者认为,找到阎寿光等两位“活烈士”不仅是奇迹。而且,我们应当向阎寿光老人致敬;而且,我们应当向张景宪同志致敬。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进一步正确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菏泽战役,以及为这次战役中136烈士找家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此,我们这些拥有幸福生活的子孙后代,必须懂得感恩;因此,我们这些拥有和平安宁生存环境的子孙后代必须懂得如何珍惜和继承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并用实际行动热爱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并用实际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郭喜林:为九旬老党员周永开不忘初心点赞
- 郭喜林:逼他人下跪喊爸爸,必须依法严惩
- 郭喜林:时速800公里高铁不仅是成都的新未来
- 郭喜林:涂污国徽,必须严惩
- 郭喜林:用“人民币”点烟拍视频,必须依法问责
- 郭喜林:为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不仅是“商丘好人”
- 郭喜林:张效房老人是中国人民的眼科泰斗
- 郭喜林:甘当“人肉千斤顶”是中国人民好警察
- 郭喜林:“职业假笑”是官僚主义的产物
- 郭喜林:四川人工智能办案,应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