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何新是如何歪曲马克思主义的

2018-08-14 17:55:2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秦渝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摘要何新的断言虽然违背了历史事实,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一公开宣扬“补课论”的文章,值得分析。今天,在我们回顾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时候,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的论述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说,《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毫无疑问,《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核心思想同样适用于观察分析社会主义社会。

  历史事实表明,尽管苏联资本主义复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与“按劳分配”相联系的资产阶级法权,即财产私有制。这种财产私有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表现为生活资料私有制,以后逐渐扩展到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当生产资料私有制成为社会的主体制度的时候,就标志着资本主义复辟了。伴随着资本主义复辟的过程,产生了一大批资产阶级分子,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则日益相对贫困化。要制止这种和平演变,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起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即由广大人民管理国家事务而不仅仅起监督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长期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说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应该先发展资本主义然后再搞社会主义。人们把这种说法叫做“补课论”。尽管这种来自一百多年前臭名昭著的第二国际头头们的xzzy论调早已受到恩格斯和列宁的批判,早已被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粉碎,但是,由于中国那些坚持“补课论”的人从不公开正式地宣扬“补课论”而是“只做不说”地搞资本主义,如果有谁想要与之理论,还真找不到对象。现在好了,有人愿意充当这样的对象了。

  今年8月5日,自称“不信仰共产主义的佛教居士”何新先生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一个极其深刻的历史观点》的文章,断言:根据马克思提出的原理,俄罗斯在1917年革命后建立的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斯大林主义模式的红色贵族等级特权制度,中国在1949年革命后建立的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何新的断言虽然违背了历史事实,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一公开宣扬“补课论”的文章,值得分析。

  一.何新是如何歪曲马克思的

  何新的文章是从引用马克思的文章《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中的论述开始的。他写道:

  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消灭的物质条件尚未形成以前,即使革命阶级暂时地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

  据此原理观察现代历史:

  ——1917年在推翻农奴制的革命后,俄罗斯有没有可能在资本主义经济不成熟的社会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事实也没有。实际建立的新制度,是斯大林主义模式的红色贵族等级特权制度。

  这一制度在1990年代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白色革命所颠覆。此后的俄罗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基础上建立了现在的半国家资本主义、半市场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制度。

  ——那么,1949年的内战革命后,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有没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显而易见,何新得出关于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论断的关键是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消灭的物质条件”说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成熟”。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公然歪曲,马克思从未说过“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消灭的物质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成熟”。那么,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消灭的物质条件”指的是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理论和历史相对照,为此,我们不得不请读者原谅我们一段段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不过,这样做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何新文章涉及的马克思的文章《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中的相关论述是:

  “……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必然消灭、从而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必然颠复的物质条件尚未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即使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本身的辅助因素(如1794年时就是这样)。所以,法国的恐怖统治所能起的作用,只是通过自己的猛烈锤击,象施法术一样把全部封建遗迹从法国地面上一扫而光。这样的事情是懦怯的资产阶级在几十年中也办不到的。因此,人民的流血牺牲只是给资产阶级扫清了道路。”

  马克思的这篇文章写于1847年10月底,与《共产党宣言》的写作几乎是同一时间。文章中提到的1794年发生了什么事呢?

  众所周知,在1789年7月14日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由于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大工业阶段,革命的主力不是无产阶级而是第三等级中的农民和城市平民,其领导核心是雅各宾派。1794年7月27日,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史称“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宣告了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共产党宣言》说:

  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显而易见,马克思之所以说法国大革命中无产阶级的胜利只能是暂时的,原因是那时的法国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大工业阶段,无产阶级还不是革命的主力。

  《共产党宣言》又说: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说:

  彻底的社会革命是同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条件联系着的;这些条件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因此,只有在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社会革命才有可能。(马克思:《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1874年一1875年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287页)

  以上所引马克思的论述清楚地表明,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消灭的物质条件”就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壮大的在人民群众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业无产阶级,而不是什么“资本主义的成熟”。

  也许是看到或者预料到会有人歪曲马克思的理论,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致约·布洛赫的信中说: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5页)

  二.列宁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

  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

  列宁坚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说,以为必须在大多数人口“完全”无产阶级化以后才能实现无产阶级革命,那是完全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和xzzy》,列宁选集第2卷,9页 )

  列宁说,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毫无疑问,没有革命形势,就不可能发生革命,而且并不是任何革命形势都会引起革命。一般说来,革命形势的特征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举出下面三个主要特征,大概是不会错的:(1)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上层”的这种或那种危机,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危机,给被压迫阶级不满和愤慨的迸发造成突破口。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些群众在“和平”时期忍气吞声地受人掠夺,而在风暴时期,无论整个危机的环境,还是“上层”本身,都促使他们投身于独立的历史性行动。没有这些不仅不以各个集团和政党的意志、而且也不以各个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变化,革命通常是不可能的。这些客观变化的总和就叫作革命形势。这种形势在1905年的俄国,在西欧各个革命时代都曾有过;但是,这种形势在上一世纪60年代的德国,在1859—1861年和1879—1880年的俄国也曾有过,当时却没有发生革命。为什么呢?因为不是任何革命形势都会产生革命,只有在上述客观变化再加上主观变化的形势下才会产生革命,即必须再加上革命阶级能够发动足以摧毁(或打垮)旧政府的强大的革命群众行动,因为这种旧政府,如果不去“推”它,即使在危机时代也决不会“倒”的。(<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2卷,620-621页 )

  历史非常生动准确地证明了列宁的上述英明论断。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

  1861年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宣言和法令,使农奴从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下“解放”了出来,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何新把1917年的革命说成是“推翻农奴制的革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到了1917年,战争已使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1917年俄历2月(公历3月)俄国二月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政府。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的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资产阶级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支持下成立了临时政府,从而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面临前线败退,经济崩溃,人民活不下去的局面,临时政府不仅拒绝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以挽救经济,而且坚持“为了国家,战争必须继续打下去”。这样,土地问题和战争问题就成了俄国当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农民获得土地,人民免于战争,只能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1917 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获得胜利,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二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就颁布了“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1922 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4个加盟共和国共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到1940年3月,苏联共有16个加盟共和国。

  1922年,开始于1918年的国内战争结束了,苏联开始了工业化建设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36年召开的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它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苏联的特权阶层主要出现在赫鲁晓夫xzzy集团上台之后。何新把十月革命后苏联的社会制度说成“斯大林主义模式的红色贵族等级特权制度”是颠倒是非,是在掩盖赫鲁晓夫以及后来的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xzzy集团复辟资本主义的历史罪行。

  列宁在谴责第二国际的那些xzzy“英雄们”时说,他们根本不相信世界历史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痛斥第二国际的“英雄们”无视爆发十月革命的现实必然性而把“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当作“口头禅”。(《论我国革命》,列宁选集,第四卷,690-691页)

  必须指出的是,谈到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关系时,人们常说,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起义”的道路而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两种道路的精神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革命总是发生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地方并且在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取得胜利。在俄国,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是大城市,那里有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在中国,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是农村,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农村,那里有千千万万无地少地的贫雇农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正如毛泽东所说,“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中国革命和十月革命不一样的是形式,一样的是精神。毛泽东是列宁革命路线的继承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此后,通过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何新说中国1949年革命后建立的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污蔑,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列宁选集第二卷,629页) 就其本质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本质特征把马克思主义与其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学理论区别了开来。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某些报道和文章尽管用动人的言辞颂扬马克思的生平和业绩,却忘记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这使人不禁想起了列宁的名言: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选集第二卷,439页)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还是他们的继承人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因为社会在发展,阶级斗争的形势在变化。即使在同一时期,各国的情况也不同。那么,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呢?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因此,不论在什么时期,在什么国家,只有具备了这一本质特征的新理论新实践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新理论新实践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否则就不是。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必须能够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

  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苏联。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于1924年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领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仅包含他们关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还包含他们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三.和历史上任何革命一样,无产阶级在夺得政权之后,也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四.共产党人对当前贸易战的原则态度

  自从今年7月初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有意思的是,170年前的1848年1月9日,马克思曾给“布鲁塞尔民主协会”作过一次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15-229页)。在这篇演说中,马克思揭露了自由贸易派宣扬的自由贸易提高了工人福利的欺骗宣传。他指出,贸易自由就是资本的自由,资本为了自身活动的完全自由而把一些仍然限制着它的民族障碍排除掉。自由贸易引起过去的民族的瓦解,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这样,自由贸易就加速了社会革命,马克思正是在这种革命意义上赞成自由贸易制度的。(见弗·梅林著,马克思传,185页)

  列宁指出,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而会输出国外,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783页)

  对于当前的中美贸易战,共产党人的原则态度应该是:

  1.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资本争夺市场,是必然的。美国挑起和中国贸易战的直接原因有两条。一是保护和恢复美国制造业,避免美国产业继续空心化;二是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有较强的依赖性

  2.中美贸易战绝不是单纯的贸易争端,而是关系到中国命运的战略大搏斗的序曲。美国的意图是,在直接向中国施加压力的同时建立美国主导的以西方国家为骨干的新的世界贸易体系,把中国排除在外,以此迫使中国接受美国的要求,达到控制中国经济,使中国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的目的。

  3. 由于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停止私有化,停止教育医疗养老市场化,重建独立自主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以内需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民经济体系是中国摆脱美国羁绊和敲诈的唯一出路,而争取进出口基本平衡应该是对外贸易坚持的基本原则。

  重建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阻力来自中国的资产阶级,特别是买办资产阶级,关键在于领导层指导思想上的转变。一个国家,发展不发展不是硬道理,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领导层能真正转变思想,实际地而不是口头上回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上来,中美贸易战就会成为中国复兴社会主义,避免沦为美国附庸的天赐良机。

  二零一八年八月十四日

    本文发表时修改较大。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