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曾飞:温氏教育情结及其社会效果

2014-01-13 15:06:2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曾飞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013年底搜狐网[注]就《温XX家宝谈教育》首发发布了以“温XX的教育情结”为题的整版浩文,为温氏教育路线呼喊之气势相当宏伟,诉求相当强烈。

 

  文中提到,温XX说:“提起教育,我确实非常有感情!”何种感情与诉求呢?我们不妨也来听其言,观其行,审其后果,品品温氏教育情结的个中滋味。

 

  对此,笔者本来还不想谈。今日之所以不得不谈,除了搜狐等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网络媒体之高调张扬,还因为2013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以《温XX谈教育》学习座谈会发言摘登——一部记录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伟大进程的重要著作》的重要文章。文章归结为:“总之,《温XX谈教育》一书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及其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温XX的教育理论俨然已经取代党的十八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而成了教育部今后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于是我们也就不得不谈了。不谈对不起我们亿万在教育腐败,应试教育与题海战术的奴化教育淫威下苦苦挣扎,而天生的创造精神和自由人格被刻意泯灭的青少年们——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一.教育强国——国家本位

 

  人民主体、人民本位还是国家主体、国家本位(进一步蜕变就是政府主体以至官僚本位)是一个事关绝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原则问题。在人民主体还是官僚主体,人民本位还是国家本位的问题上绝对不能含糊其辞。否则,问题的性质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人民教育就蜕变成了官僚教育、奴化教育。

 

  对于教育,马克思说:“以人自身为对象的特殊实践,就是教育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649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概括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内涵:“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因而,王铁群在《共产主义的本质——“自由人的联合体”》一文中指出:自由——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使人成为“完整的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

 

  中国自古就有以人为本和自由人的传统。

 

  《尚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庄子的《逍遥游》描述自由人的境界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遵循自然的本性,顺着阴阳六气的变化,自由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人们还需要仰赖于什么呢?所以说,境界至高的自由人忘我,精神世界超脱物外的自由人心目中没有功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自由人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墨子则倡导人人自由平等。《墨子·法仪》曰:“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在西方,哲学家康德也认为: “教育以人类个体的未完成状态为起点,以人的向善倾向和人类已有发展状态为依托,以人性的完善为终点。”(出处:王少梅《论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与基础德育》)

 

  资产阶级早期的思想家卢梭也指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不论是谁,只要在这方面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就不会欠缺同他相称的品格。”(《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9页第5段)

 

  因而,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为了人自身,为了人的自由人格的形成,而绝非主要是为了国家。

 

  但温XX却强调说:“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希望你们学好本领,为国家服务(2009年6月5日,教育部网站,《温XX总理在西安交通大学同学生的谈话》)”。似乎教育主要就是为了国家,凸现了温氏教育以国家为本的异常情结。这种情结有着中国传统封建教育思想的深厚渊源,在封建社会,封建教育着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服从权威、尊卑有序的教化,服务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生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科举考试,被筛选而进入官僚阶层——无论是学习后当官还是当顺民都是为国家服务。其间还渗透着韩非子“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等君权至上的专制统治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人民至上,只有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前提之下,国家的积极作用才能被肯定,爱国主义的口还才是正当的。丧失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国家至上”就必定成为反动的思想,独裁统治者愚弄人民的工具。当年大独裁者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说过:“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家就代表着他的民族,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集权的国家,国家的所有公民必须要有国家至上的意识,把国家看成高于一切。”

 

  自喻为“教育世家”与“共产党人”的温先生难道不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对于教育目的,马克思表达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不是温室氏的“全面发展”;在这里“自由”作为发展的定语极其重要,不可忽略。刻意忽略就改变了原来的涵义。

 

  “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P456)而成为社会和自然的主人,而不沦为奴隶。难道教育仅仅是温先生实现强国大计,培养精英与平民对立的两极分化国家新秩序的政治工具?如此,是以人为本、人民做主还是以权为本、精英统治理念在教育领域里的伸张?这一目了然:关于教育的“百年大计”无非就是为了通过教育夯实强大国家的基础——把国民通过教育的考试筛选,划分为精英与平民两大阶层,从而构建精英统治的基本社会格局——两极分化的精英统治,也就是传统的“圣人治国”的强势国家。显然,这样的国家只能是官僚精英的国家,而不会是人民的国家。这从“国富民强”的诉求可以得到印证。2011年05月0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温总理“五点希望”给青年指点了啥迷津》:“广大青年为有这样的好总理而骄傲,为总理的指点迷津而感动,相信不就的将来,青年群体定会担起国富民强的大梁。”一句话,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能挑起国富民强的大梁之精英。此谓之“精英教育”,这是前些年我国教育界的响亮口号。人们不要忘记,“国富民强”与“民富国强”有天壤之别:前者国家财政超速增长,国家真的富了,官僚们建起了宏伟的办公大楼,官僚们霸占了无数空楼鬼城,用国家钱财走遍了全世界而挥霍无度,到处充当大哥撒钱,救美国,救欧洲,倾全国之力大操大办各种耗费无度的国际盛典,极尽奢侈华丽的强国显摆,风光无限;同时,还要求民众成为具有“铁血军魂”的强悍臣民来保卫他们的国家。然而民众呢?民穷困了,当房奴了,当光棍了,当农民工讨薪了,当学奴、医奴了;农民失地了,成了伟大的“农民工”、“北漂一族”、“留守一族”甚至“性工作者”;他们愤怒了!他们不得不强悍了,反抗了!于是有了官场的感慨,教育乏力,未能培养亿万只会“做好本职工作”而不问国事的“爱国”顺民啊!感慨平民的“素质”不行,成了所谓的“刁民”!在如此教育情结之下,人民主体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只有官僚主体的强国使命和倚重教育工具图谋国家大治的伟大情结。

 

  对此,恩格斯1881年在为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一书写的单行本“导言”中提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是人民主体必须把“……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而绝对不是由父母官来重视教育,教化老百姓,让他们乖一点,并且贯彻温氏的“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的教育理念,勉励学生“学习为了国家,爱国努力学习”(2013年10月31日搜狐社区《学习为了国家爱国努力学习》),以便将来能够胜任国家给予的岗位工作,为国家服务,确保国家和官僚更富,平民更穷。

 

  同时,刻意强化国家的地位,使之成为一切的核心,甚至走向国家崇拜,则根本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指出过:“以往国家的特征是什么呢?社会起初用简单分工的办法为自已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来保护自己共同的利益。但是,后来,这些机关,而其中主要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特殊的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这种情形不但在例如世袭的君主国内可以看到,而且在民主的共和国内也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2卷第334-335页)在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所写的导言中,恩格斯还提出:“国家再好也不过是在争取阶级统治的斗争中获胜的无产阶级所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也将同公社一样,不得不立即尽量除去这个祸害的最坏方面,直到在新的自由的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有能力把这全部国家废物抛掉。”因而提出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来为国家服务的口号是不妥当的,其直接的恶果是边缘化了教育为了人本身的正当目的。反而使教育成了巩固具有祸害特征的“国家”的政治工具。这一点,正是温XX整个教育情结的结症——本质上还是封建官僚教育思想的延续。

 

  二.素质教育——有效培养精英与打工仔

 

  在让受教育者“学好本领,为国家服务”的前提下,温XX一再倡导“素质教育”。

 

  2010年03月09日中国新闻网《温XX坦言对教育非常有感情 阐述“什么叫素质”》:温XX说:“提起教育,我确实非常有感情!”“刚才你谈素质教育,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什么叫素质?”温XX说,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很好定义,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素质。但素质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启发式教育,通过学思知行的统一,让孩子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自由的释放和全面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温XX似乎也谈到了“自由”。但他的所谓“自由”是指受教育者智慧和能力得到释放而提高所谓素质的“自由”,而不是人格自由发展从而能够成为社会和自然的主人。让受教育者“智慧和能力得到自由的释放和全面的发展”目的还是为了国家富裕而拼命工作当奴隶,而不是成为社会和自然的主人。而“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素质”,这“素质”如何测评呢?目标管理,加以量化,也就是考试分数。于是逻辑地推演出“智”——学科100分,“体”——体育100分,“德”——品德100分那就达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佳“素质”。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下,教师和校长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来追求分数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应试教育”——教育的功能就是通过层层考试筛选,把国民最终划分为精英和平民。最高分的精英进北大等名校然后送美国留学成为美国的二等公民,次一等的读本科重点大学挤进中国官僚阶层,素质差的胡弄一下出去为精英打工。于是奠定了社会两极分化的基本格局。这种诉求,正是温氏十年功业的精华:社会的精英与平民的分化新秩序——所谓的精英统治。难怪先前请百姓务必忘了他的温大人,退职后竟然如此不顾诺言跑出来出书立说,吸引眼球,不让人忘了他而广撒他的教育真言,图谋影响政局以确保他的社会两极分化的伟大杰作不会分崩离析,确保精英们能够继续独享改革的财富成果。

 

  2010年09月01日中国网《温XX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又说:“……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同时还指出“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靠教育。”2010年03月09日中广网《温XX谈素质教育》:“温XX说,这几年,我为职业教育到处奔走呼喊。我说过,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人必须通过就业,才能为社会服务。”

 

  所谓“引领新潮流”的“杰出人才”,按照“公共知识分子”的解读那就是所谓的“精英”。培养一批精英来治国,实现强国的目的。所谓“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就是培养打工仔,好为社会服务,打工实现富国的目的。

 

  如此素质教育,一方面是培养精英的治国素质,强化国家;一方面是培养平民的打工素质,使国家富起来。此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者也。看看中国最牛的大学北京大学的牛气你就明白前者。其一,北京大学牛在入选的学生最会考试。“走在外校校园里,记者随手‘抓’了几个学生打听孙X和黄XX的信息,学生说得最多的两个词就是‘牛人’、‘神人’。‘她很有才气,成绩很优秀。’(按:才气=成绩很优秀)孙X的一位同班同学说,学习方面,孙X的确“牛气冲天”,大考小考基本上都是年级第一。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孙X不光夺得了个人一等奖,还助外校拿下团体一等奖。 ”“事实上,从前两届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生”的录取情况来看,从这三所学校走出去的9名学生都交出了‘不负众望’的答卷:8人高考‘裸分’超过600分,9人均被北大录取,还产生了一位湖北省文科‘状元’,一位武汉市文科‘探花’。”(2011-11-23武汉晨报《北大清华推荐生:武汉“最牛中学生”牛在哪》 )其二,“据不完全统计,拥有北大教育背景(曾在北大就读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在任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共有57人,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人数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5月25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0中国亿万富豪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上榜的亿万富豪中,北京大学造就和培养的亿万富豪人数最多,高达63人,雄居“2010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榜首,是我国“造富能力”最强的大学。”(6月2日2010年06月03日新华网《培养富豪和高官最多是北大的荣耀吗》)一句话,北大收考试状元(筛选出来的种子),出高官豪富(精英治国之才)。因为在中国,官与富高度相关。官员富豪自古都是“经世治国之才”如何说就不是人才呢?君不见,近年来影视上的高官豪富面对主子口口声声“奴才”、“奴才”吗?这在此前的中国绝对是共识。这也完全符合事实,官僚对贱民虽然是半拉子主子,但对君主自然还是完完全全的奴才,只有奴才才有资格当高官富豪,高官豪富都是主子赏给的。至于打工仔那更是低级的奴才。有了大量的奴才秉性的臣民,才会有所谓的大治,这是封建中国千年来治国平天下的至理。于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化,使臣民变得无比听话,成为驯驯服服的有素质的臣民,忠心耿耿地服务于国家。教育之路也就高度简单化了,背经典,考状元,出人头地,争当高低各不同的有素质的奴才。依照这样的基本思路,你就看懂了温氏所创造的光怪陆离的中国教育现状。

 

  为了避免人们的怀疑,一直到了2012年9月7日温XX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才蹦出了一句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教育根本目加以修改之后置于素质教育之下来加以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被修改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还是被边缘化,淡化了“自由发展”,蜕变成了“自由全面”,并且只是成了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手段。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目标,温XX把美国垄断资本奴役雇员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引进了教育界。2010年03月05日人民网《温XX: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今天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XX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于是可怜的教师们在绩效工资的驱使之下迫于无奈,开始了争夺学习时间和题海战术的狂热,逼出了中小学生因为不堪重负和作业恐惧而接连自杀的人间惨剧。

 

  于是,教师为了考试成绩和高考之类的升学考试而不顾教育心理学规律,采用最实用主义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来谋取教育绩效,赢回被无端扣发的那一部分“绩效工资”。著名心教育理学家皮亚杰很早就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第二个目标是形成有批判精神,能够检验真理而不是简单接受所提供的每件事情的头脑。”他还指出:“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亿,是培养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之才。”因此,皮亚杰反对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做法。但温氏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却逼使教师不得不抄短路走捷径,不顾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而赶鸭子上架,造成教学灾难。其效果和企业里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一个样,雇员为了用最小的代价获取绩效奖金,不得不造假创造绩效,只顾眼前利益,而根本不顾企业的长远利益,往往导致企业的破产。同样的道理,在绩效考核的重压之下,中国的义务教育遭受了最严重的摧残。

 

  三.教育家办学——依然坚持官僚或砖家主导教育

 

  温XX强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

 

  2010年07月14日中国新闻网《温XX: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民主管理》:“……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由谁来培养和造就教育家呢?当然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一身的“一把手”高官了。这和当前学校里谁是教授谁是高级教师全由官方的权力拍定是一脉相传的。也和官方的权力拍定谁是“著名品牌”一个样。君不见,三鹿毒奶粉事件之时,22家奶粉厂家产品含有三聚氰胺,“著名品牌”几乎一网打尽。官方的权力拍定的“著名品牌”如此名不副实(全世界名牌或中国古代的“金字招牌”都是由产品的口碑自然形成的,由权力指定名牌非常逆天)。而由官方拍定“教育家”也很难幸免此等灾难。这很容易理解,连官方拍定的著名专家、教授和科学院士也如此:砖家满天飞,叫兽教授不会讲课,院士很多虚假。据此,谁能相信由官家培养和造就的“教育家”能够名副其实而不是官僚的变种呢?

 

  人们还会质疑,譬如一代教育家王亚南,他是社会公认的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王亚南的教育观不仅体现在他的学术著作中,而目也体现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还敢于抨击当时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对科学与学术自由的扼杀,针锋相对地在大学讲坛与研究论坛上,大力倡导学术研究自由,积极倡导学术自由、研究自由,经常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和自己研究。可见,王亚南成为教育学家,显然是实践的结果,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最多在于识别与聘用。至于“培养与造就”根本无从谈起。这一点也可以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身上看到,谁能够“培养与造就”这样的一位大教育家呢?孔子在世的时候根本没有被当权者所肯定与重用,更谈不上“培养和造就”。仅仅是他死后统治者歪曲他的学说而加以利用,才被加封为“圣人”和“至圣先师”的。

 

  因此,官僚式的温氏的专家办教育本质上也只是精英治国论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古代的王权权力造就了“圣人”,而力推所谓的“圣人治国”,无非是权力统治的自我循环。如今的权力同样要造就“教育家”,而力推所谓的“教育家办学”,无非是还是权力统治的自我循环。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之精神·绪论》中说:“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都自以为讲‘内圣外王之道’。”最后的《结论》中又说:“所以圣人,专凭其是圣人,最宜于作王。如果圣人最宜于作王,而哲学所讲的又是使人成为圣人之道,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内圣外王之道。”所有的“内圣外王之道”都基于一个假设:修身可以成圣人(即“精英”),圣人可以为王(也就是“精英”应当“治国”)。可是历史的不幸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假设仅仅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其实,《周易·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从孔子开始,在儒家那里,不少民众拥戴的君主都被视为圣人。《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误以为从圣人的“神道设教”可到“天下服”,圣人也就最终可以成为王者。于是从圣人走向王者的道路就成为儒家的理想统治模式。但是,《易传》的作者所谓的圣人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他们首先是圣人才最终成了王者的,反而是因为他们首先是王者才被视为圣人的。内圣外王的推理颠倒了因果:事实不是由圣而王,反而是由王而圣。《周易》与儒家所说的圣人,与其说是“内圣外王”,不如说是“以明君为圣”更为贴切。《孟子·公孙丑第二》载:“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哪个圣人比得上孔子?而孔子直到五十六岁时才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即使这司寇,也不是“王”,而仅仅是为王所驱使的仆人而已,谈不上“治国”。

 

  2012年09月10日人民日报《温XX: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倡导教育家办学》:“要倡导教育家办学。不但大学应由教育家来办,中小学也应由教育家来办。要改变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学校去行政化,校长从厅局级、部级改变为职务级别,官级制还是照旧,照样是官僚治校。人大校长纪宝成认为,取消行政化是努力方向,但不光教育,所有领域包括出版单位、报纸、研究院都要取消,才可行,否则是不可行的。当一个社会以行政级别来衡量所有人的社会地位时,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2010年03月07日新京报《人民大学校长: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具有副部级官爵的纪校长不必如此担心自己的地位。其实,在高度官僚化的中国,去行政级别而改用同样是官封的职务级别只是换汤不换药,改变不了官僚统治模式的现实。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具有副部级官爵的原人大校长纪宝成教授,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如果没有被免职,也将成为一代新培养出来的“教育家”,此“教育家”与官员并无本质的区别。这与高官可以变成国企经理人,国企经理人可以变成高官一个道理,高官也可以变教育家,教育家还是可以变高官的。2009年12月16日新浪博格椿桦杂谈《市委书记兼博导无关教学水平》披露:“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手中接过一纸聘书,从此,他有了第二个身份——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中央美院聘其教书的理由是:王书记在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有卓越成果。 ……懂不懂得美学理论,会不会画规划图纸,这些能力对官员担任相关专业的教授很重要吗?理论上讲是重要的,但对于大学与官员当事双方来讲,也许并不重要。某种意义上讲,双方或许都有相互利用的意思穿插其中。……所以,我不认为中央美院设置的那个新专业是出于培养优秀城建专才的目的,做为公务繁忙的市委书记,也不大可能有精力去研究城建理论来教育他的那些官员弟子。至于官员兼任教授是否合法的问题,鉴于当下不少官员都曾经或正在拥有教授头衔,想必目前还没有法律禁止。只是,对于这类官员,我们今后到底该称呼其书记,还是称呼为教授?”中国的现实就是如此,格局不改变,只改变名称无济于事。前车之鉴多如牛毛,把失业改待业,失业照旧;把妓女改性工作者,妓女照样卖淫。掩耳盗铃,仅此而已。在官僚化不变的格局里也只能是这样。不去官僚化,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教育就无法真正推行。

 

  四.教育公平——教育的机会公平照样促进社会两极分化

 

  2007年03月伊始温XX就提出“教育公平”的话题,至今已六年有余,中国还是不知道教育公平何在!

 

  2010年08月3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温XX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温XX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涉及所有人,接受教育是每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正基于此,我们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2013年07月15日央视网《温XX谈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并非千人一面》:温XX说:“我们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收入的差距可以影响人的一时,但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强调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决不意味着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是要办出特色和风格。”

 

  所谓教育公平也就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关于“机会公平”,中国的经济学大师们铺天盖地地演绎开来,大做文章。

 

  什么是“机会公平”呢?厉以宁教授解释说:“公平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学上大体有三种解释,……“经济学上的第二种解释是:机会均等叫公平。大家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与运动场上赛跑一样,差别是竞赛的结果,但出发点是公平的。(按:两极分化是结果,他不管,只管出发点公平)吴敬琏教授解释说:“关于平等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一个是机会的平等,也有人把它叫做起点的平等;一个是结果的平等。结果的平等和效率有负相关的关系,就是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会损害效率,损害人的积极性。(按:他说结果公平要不得,就给你起点公平吧)而机会的平等一般说来是跟效率正相关的,如果机会平等,大家能够平等竞争,这是能够提高效率的。中国改革以来的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来自机会的不平等。”一方面说只要机会平等了,社会的收入差距就不会拉大;一面又说结果公共损害效率,要不得。自相矛盾忽悠人。从而说只要教育机会公平社会就不会分化为精英与平民两大阶层,实现社会公平,也就不过是一种大忽悠。人们至少可以感觉到,即使做到了“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但中国少得可怜的教育经费,大部分用在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的豪华建设里了,最好的师资等教育资源也大部分集中在那里。平民即使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公平”,能享受到重点学校、名牌大学的教育资源吗?这你知我知,求所谓的教育公平根本不可得。

 

  显然,这是骗局,人们不可能脱离历史发展与经济平等来抽象地谈论教育公平。如此空谈教育机会公平,正好掩饰了社会两极分化的继续发展。

 

  陈传胜著《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正义观是历史地发展的,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平等权利观念,是区分古代的公平正义观和现代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的根据。以平等权利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取代以人的不平等为其自然基础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公平正义观,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意义。实质上,资产阶级公平正义观是资本主义商品交换领域的意志关系和契约关系的观念表现,因而是原则与实践、形式与内容的分裂。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与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相伴而生的,它不仅要求权利平等,而且要求社会的、经济的平等,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与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共存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核心的,它使公平正义的主题发生了由抽象的平等要求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革命性的转换,并把这一转换建立在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之上,是对资产阶级以平等权利为核心的公平正义观的超越,实现了伟大的变革。”“社会历史发展的初期所展现的公平正义是一幅伟大的图画,是伟大的优越性和历史的狭隘性相共存的。进入文明时代,公平正义的发展是在对抗中进行的,这种对抗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全面的对立,表现为一部分人的不发展是另一部分人发展的条件,表现为社会整体发展和劳动者个体发展之间的对抗。商品经济形态的变化在公平正义的历史发展中扮演了两次否定的中介。辩证地看待商品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中占据重要地位。历史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把商品经济的巨大历史作用和社会对生产过程的自发形式的反作用结合起来,为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条件和要素。”也就是说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公平正义观的核心。所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在于受教育机会的平等,而是教育的整个过程必须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本身。单单拿考进学校读书的机会平等说事是把人们引进牛角尖而忽视问题的实质。中国的教育如果不能从整个过程尽力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那么教育对公平正义的促进作用就是空谈。一部分人——目前在中国是新生的官僚资产阶级这一部分人的发展把另一部分人——平民的不发展做为条件。厉以宁非常通俗地表达了这种实现不公平的要害,并把它当为新生的官僚资产阶级继续发展的必要基础来加以推崇。他说:“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按:不发展的一部分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按:发展的另一部分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这一部分人的不发展就是官僚土豪等这另一部分少数人发展的条件。经济上的不公平决定了教育上的不公平。有权有钱的少数人,无论如何高考机会公平,入学机会公平,他们照样有办法利用权与钱来获取教育特权和经济特权,从而实现暴富;而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等多数人只能作为他们发展的条件,牺牲自己来保障那一部分人的发展。教育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经济上实现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密切关联的,不可能分开来空谈教育的公平正义。如果依照厉以宁力推的策略“维持现在的状态”,那么教育公平和经济公平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温氏教育公平论只能是一个骗局,根本不可能实现。

 

  正因为温氏的教育情结实行为国家服务的教育路线,而拒绝实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教育路线,所谓的“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公平)不但不可能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反而成了扩大不同群体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在温氏推行“教育公平”六年多之后的如今,现实是贫富两极分化越发严重。2013年01月18日中国新闻网《中国官方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基尼系数》披露:“中新网1月1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马建堂介绍称,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基尼系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中国的贫富悬殊长期处于警戒线之上。温氏教育情结的社会效果如此,谁之过?如此教育思想能作为教育部今后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吗?人们需要冷静思考。

 

  对于彻底的教育变革,笔者本来还不想谈,想等待变革的条件比较成熟之时详谈。迫于不得已,今日不得不谈,一方面是揭去某些人的伪善画皮,一方面是呼吁立即除去最恶劣之教育祸害。此等祸害最烈者有三:一曰迫使号称“人类工程师”的教师沦为金钱的奴隶,用绩效工资的金钱控制摧毁老师的人民教育的使命感,沦为充满铜臭的市侩,以此等灵魂能造就何种灵魂?二曰唯利是图的商家包围进攻圣洁的教育园地——无良商家收买学校的有权者,在幼小的心灵里填塞吃垃圾快餐的习惯,推销有毒学生奶、垃圾校服之类的商品、电子游戏和色情暴力少儿读物,推销垃圾级的考试考级辅导、补课、教辅、考卷、作业本等垃圾,拉高受教育的成本,扰乱正常教育。三曰触目惊心的教育腐败,除了贪污受贿之外,还有出卖职称职位,抑制有能力的教师,让政客、权力者的亲属之类的不学无术者窃据导师、教授、高级教师的头衔与教育职位,学术造假泛滥成灾,严重破坏学校的教师队伍,污染教育,涌出一批强奸幼女的禽兽校长、暴力虐待学生的匪类“教师”,严重破坏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从根基上瓦解人民教育。三害不立即清除,校园永无安宁之日。

 

  ---------------------------------------

 

  【】搜狐网和张朝阳:据李建华博文《搜狐老板简介》,……胡润简单地对搜狐进行评价,……“张朝阳个人简介:年龄:40,出生地:陕西西安,教育: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主要公司:搜狐公司,公司总部:北京,上市情况:纳斯达克—S0HU sohu Inc(june 2000),主要行业:短信、在线游戏和门户网站,财富:15亿元。”张朝阳的成长经历中,1986年是一个分水岭,他考上李政道奖学金,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学习。……张朝阳联系到了ISI公司,想做ChinaOnline(中国在线),用Internet搜集和发布中国经济信息,为在美国的中国人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服务。ISI总裁当时和张朝阳的想法相近,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融资100万美元,张1995年底以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开始用Internet在中国收集和发布经济信息,为华尔街服务。……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推出了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S0HU)。1998年3月,张朝阳获得Intel等两家公司210万美元的投资,他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及美国的现代西方文化,基本上铸就了张朝阳的精神内核。……目前担任的其它社会职务有:“阿尔布赖特全球发展趋势调查委员会”顾问董事(由美国前国务卿阿尔布赖特女士创办)……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