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刘仰:中国还能走多远?

2011-12-31 20:51:32  来源: 作者博客   作者:刘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本人注:央视四套不久前播出的四集专题片《大国和谐》与我有点关系,片尾有我的名字,列在“策划”中。总体上说,我对此专题片并不满意。《大国和谐》策划的最早动议是想做一个向周边国家或与中国交往的欠发达国家介绍中国发展动力的普及性电视节目,对此,我的确比较有兴趣。例如,可以说说中国的文化特征、历史渊源和中国人的特性,以及中国与这些“穷兄弟”的共同点和值得互相汲取的经验教训。但是,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主题变了,这不是我能控制的。这也是我对电视早已热情不高的原因。

    当然,主题落在“和谐”也未尝不可。主要由外国人来评价中国的发展,它导致的结果是,原先观众定位是不太了解中国的外国人,现在的观众定位既包括外国人又包括中国人,变得不太清晰。节目制作团队的其他人在很多问题上与我的想法并不一致,甚至差异较大,因此,越到后期,我的兴趣越低。在播出版中,保留了一些我的痕迹,但还是与我的想法有很大的偏离。包括解说词在内,比方说,原先我通稿修改的解说词,有的保留,有的删除,有的改动了关键词句,而改动后的内容恰恰是我反对的观点。当然,我自己依然看得出播出版里哪些内容是接受了我的意见。在该片进入后期制作时,我曾为该片写了一篇宣传性文章,在此贴出。

 

    四集电视系列片《走向富裕,走向和谐》(注:这是我原先定的题目,我不喜欢“大国”之类的题目,时隔多年,还在拾人牙慧。硬往当年“大国崛起”上套,真的没有必要。)篇幅不长,但涉及到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从西历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能否持续?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还能走多远?中国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都很不容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中国的现代化似乎就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他们并不清楚这是无数中国人一百多年持续努力的结果。在这30多年中,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很多西方人的预想。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数百年才走过的道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西方社会来不及细想,而将更大的关注集中于中国的未来。于是,“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以及中国统治世界、中国新霸主等等,成为对中国未来不安的猜测。但在同时,国际社会也有很多人把中国当成世界未来的希望。短短30年后,世界就这样极为矛盾地面对中国。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中国人认为,西方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的现代化不过是沿着西方已经走过的道路再走一遍。自从金融风暴后,这种观点日益遭受挑战。人们不禁要问:西方的今天真的能够成为我们的明天吗?我们是否只有在西方走过的道路上较快地再跑一遍?这样的疑问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满清政权被推翻后,当中国在大批留学生的影响下,铁了心要学西方,甚至铁了心要学日本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当时很多优秀的中国人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这一思考的结果的确影响了中国此后的历史轨迹,对其评价,至今依然众说纷纭。百年之后,同样的问题再次摆在中国人面前。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模式,甚至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于是,“和谐社会”日益受到关注。虽然对“和谐社会”的内容还有多种理解,但是,《走向富裕,走向和谐》这一电视系列片,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它从一些已经在中国发生的故事,表明了一个观点:和谐社会的第一步,是共同富裕。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正在不断探索前行。
    近30年来国内外对于中国发展及其未来的种种解读,有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170年前,中国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英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落入日益黑暗的深渊。虽然晚清政府有过几次改变危局的努力,但都没有成功。100年前,辛亥革命爆发,中国人决心换一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62年前,新中国成立,中国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开始了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这一阶段,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成就也有失误。因此,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继承了一百多年中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的延续。(注:片中的外国专家比较肯定这一历史的延续性,但制作方的中国人却偏向于否定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这是我与制作方较大的分歧之一。
    如果说西历1949年为新中国提供了一个发展现代化良好的国内环境,那么,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似乎也可以说,是为中国的现代化争取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在先辈打下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快的发展。
    然而,这一历史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国发展所产生的不同要求,并不被很多人清楚地认识。过去,当中国现代化的外部环境非常险恶时,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是富国强兵,以求在虎视眈眈的外敌面前,首先保住自己的生存。那样一种现代化方式,容易造成注重国家、忽视个人的状况,我们今天不得不说,那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历史的错误。最近30多年,几乎可以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发展现代化外部环境相对最好的时期,因此,富国强兵的国家整体要求,与民众富裕发展的个人要求,在重要性上也发生了变化。再像过去一样过于注重国家整体、忽视个人,很难获得持久而强大的动力。因此,个体的发展和富裕的要求,开始变得重要。
    在此转变中,由于发展速度飞快,也造成一些问题,其中,贫富两极分化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走向富裕,走向和谐》这部电视系列片,在上述历史大背景下,抓住了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关键点——共同富裕。这个关键点并不是“和谐社会”的全部,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国还能走多远?中国将走到怎样的未来?某种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个关键问题能否合理地解决。它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意义,也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动力。
    我们还应该看到,虽然近30年来中国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依然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也不可能在今天全部解决。此外,虽然近30多年中国处于鸦片战争以来相对最好的国际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不安定因素仍然存在。因此,当我们把曾经忽视的个人利益调整到较高的重视程度时,也应该防止另一种倾向,即以个体利益的充分满足来取代国家整体的继续积累。我们仍然应该摆正国家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而不应该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完全以个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忽视国家整体利益。
    电视系列片《走向富裕,走向和谐》也触及到了这个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加,也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和谐社会”发展理念。虽然该系列片限于篇幅,在这一问题上没有充分展开,但是,它有助于人们从实践出发,进一步思考这一话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