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申鹏:南京最“武德充沛”的地方

2021-12-28 09:21:5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申鹏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其实在80年代以前,人们到南京游玩,第一站不是去中山陵,也不是去夫子庙,更不是去什么生造出来的“美龄宫”,而是去看一座桥。

  南京的老同志告诉我,那时候的节假日,工人、农民、学生,都爱走在那座桥上,人多得人行道挤不下,有人经常被挤到车道上去。

  那个时候,那座桥不只是南京的名片,还是中国的名片,工人阶级的名片,那时候还衍生出了很多“文创产品”,家里用的搪瓷缸、水杯、洗脸盆,都印着那条大桥,甚至还有一部著名的自行车,就叫“大桥牌”自行车。

图片

图片

  我们小学生的作业本、练习簿上,都是那座桥的雄伟英姿。

  那座桥,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大桥底下,有个“大桥公园”,我建议来南京的朋友,都去看一看,那是南京最阳刚、最爷们、最“武德充沛”、最工业朋克、最具有“社会主义审美”的地方。看下面这张照片吧,这粗犷、厚重、顶天立地的建筑风格,在其他地方是很难看到的,你知道我眼里这是什么吗?这就是工人的“工”字,这是天下的主人。

图片

  再配上这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瞬间热血沸腾,情绪拉满,耳边仿佛有千万人在歌唱,气冲霄汉,敢叫大河改道,敢叫群山开路,这才是最纯正的共产主义味儿。

图片

图片

  还记得去年有个中国画师,创作了一系列叫做《中国2098》的画作吗?满满都是社会主义工业朋克的味道,让大家都觉得耳目一新,实际上,这样的风格,在现实中就有。

图片

  别小看这块地方,现在虽然只是大爷大妈打拳、健身、跳广场舞的公园,但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是时代的足迹,比方说,我随便踩的这块地方,就是一块窨井盖,钢铁浇筑,年代是1966!它依然在工作。

图片

  所以不要吹什么日本的“工匠精神”,也不要吹什么“德国下水道”了,咱们社会主义才是真材实料、工精料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扛得住岁月的磨砺。苏联有句老话叫做“但愿石头像人一样坚硬”,在咱们这儿,那个年代的钢铁和人一样坚不可摧。

  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去长江大桥纪念馆中去看一看,那里有一整个时代的记忆!12月26日,我们走进一楼大厅的时候,有个很小很小的懵懂孩子忽然大喊:“那是我们中国人的雕像”.......旁边有个老爷子告诉他:“不错,那是我们最伟大的中国人的雕像”。

图片

图片

  一楼大厅两侧是两行大字,写着:“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玻璃橱窗里,展示的是当年科学家、工程师们的演算草稿、绘图工具、测量仪器,还有工人们藤条编织的安全帽、锤子、镐头、以及很多自己发明的劳动工具,要知道,在当年,我们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我们的工程人才占人口比例还很少,我们还不是今天的“基建狂魔”,但就是靠着一群人的艰苦奋斗,造出了长江上的这条钢铁巨龙——当年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图片

图片

  很多人可能不认识下图这个奇怪的装备,这是当年工人潜水用的装备,看起来非常蒸汽朋克,当时我们没有先进的潜水装备,只能靠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江心洲桥墩施工的时候,需要进行深潜水作业,我们就使用这么沉重笨拙的“土装备”,突破空气潜水60米的深度极限,勇闯“生命禁区”。1963年初,在7号墩的潜水作业中,十几名潜水员连续突破了警戒线,下到65米深水下作业,顺利完成任务。

图片

  下图是铁道部大桥工程第二桥梁工程处第三铆工班合照,大桥钢桁梁的联接工艺是用烧红的铆钉对正铆孔,用风枪挤压铆死,板层多达9层,板束最厚达188mm,共有150多万个铆钉。工人在现场炉旁烧制时温度很高,劳动强度极大。时隔50年,在2017年开始的南京长江大桥大修中,人们惊奇地发现:150万颗铆钉绝大部分完好无损,需要更换的只有 6000 多颗,即每1000颗 里只有4颗需要更换。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工匠精神”。

图片

图片

  下图是当年桥梁工程师曹桢使用的“曹桢计算尺”,曹桢在1958年主持南京长江大桥下部结构及钢梁安装设计。正桥基础中,以浮式沉井最有特色,最具开创性,且难度亦最大。此后,在多座国内外特大桥梁基础施工中推广采用。

  193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铁道部曾以10万美元重金聘请外国桥梁专家约翰·华特尔,对下关、浦口间建桥进行考察,最后却得出“水深流急,不宜建”的结论。10万美元买了八个字,帝国主义的专家真是能赚钱啊。

  当年10月,国民政府铁道部下关浦口铁路轮渡设计专门委员会决定采用“活动引桥”,就是把火车开到渡口,然后坐轮船过江。

  老南京人都记得这种奇特的火车过江方式。

图片

  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浦口和下关码头之间的轮渡已提高到每日100渡左右,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而轮渡的渡运能力已趋饱和,“天堑”长江已经成为困扰京沪铁路运输的严重瓶颈。简单来说,我们需要一座大桥,来沟通南北,满足新中国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大家都知道,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建的,但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工程上马时,中苏关系已经出现裂缝,苏联开始撤走专家,所以这是一座新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从技术、钢材、施工首次实现全程中国造。

  今天的大桥底下,大家还能看到一座“废弃”的桥墩,有人以讹传讹说那是苏联专家修了一座桥墩,就撤走了......其实不是,那是我国工程建设人员造的“试验桥墩”,和苏联专家没有关系。

图片

  这座大桥上使用的钢铁,是鞍钢生产的“争气钢”,大桥钢材原计划采用苏联的H2-2号钢的钢材,25级钢采用苏联的CT3和M16C号钢(焊接结构用)的钢材。1960年,我国向苏联订购了1.399万吨。这批订货于1961年4月进行验收时,质量严重不过关,大部分钢板麻面、多肉,角钢肢宽超限,肢端多肉等,钢梁制造工厂在工艺上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序,而这些钢材即使经过修膳仍不能使用。为了确保大桥质量,只好报废不用。我方向苏联进行交涉时,苏联提出必须放弃钢材可焊要求,或者将长板改为“杂尺料”交货。前者对大桥养护不利,后者则使南京大桥打满补钉(拼接板),我方断然拒绝。

  1961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南京大桥钢粱所用钢材不再进口,采用国产同等性能钢材替代苏联钢材,决定由鞍山钢铁公司进行试制。鞍钢人把这项任务看作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因而把试制出来的16锰钢称作“争气钢”

  大桥的建设时候,其实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外部还有帝国主义的严密封锁,以及中苏交恶。

  技术员冯志涟回忆:“国家很困难,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只能借住在轮渡桥仓库内,忍受着夏天的酷热和蚊虫的叮咬。工人更艰苦,在工地附近的工棚中休息,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吃饭时,大家都或站或蹲地端着碗吃,没有桌子与板凳”。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这种超大型工程建设的经验,一切都要自己动手,从头做起。

图片

  因此,南京长江大桥的工地,成了新中国一个伟大的工程尝试和实验场。许多后来的发明创造,都是因建桥而得,如“16锰”、定位、深水沉井浮运、下沉等,许多技术悄然间已达到世界和国际水平,甚至很多技术和工艺今天还在使用——这是中国“基建狂魔”的开始

图片

图片

  这是伟大的工人阶级的壮举!

  二楼展厅里,还有许许多多大桥建筑工人的家书,既有恋人之间的动人书信,也有家人之间的温暖对话,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对大桥建设,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和热爱。

图片

图片

图片

  橱窗里还有一张当时的铁道工人的“健康证”,翻开的扉页上,醒目地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在纪念馆二楼的展厅,可以看到很多宣传画,非常具有冲击力,一眼就能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精气神。

图片

图片

  请记住这段话:“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

  一点没错,一个一穷二白的第三世界国家,一个两百年来被侵略、被压迫、受尽屈辱的民族,靠什么能完成工业化?靠什么去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靠什么去养活自己的人民?靠天靠地靠祖先,靠外人,靠什么老大哥,靠什么西方友邦,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靠人民。

  纪念馆背后的浮雕上,还有他的另外一段话:“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勇气,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图片

  今天,中国已在长江干流上建成各类长江大桥115座,这115座长江大桥中,按桥型分共有梁桥27座,斜拉桥57座,悬索桥22座,拱桥9座;按功能分共有公铁两用桥9座,铁路桥9座,公轨两用桥4座,人行桥2座,管道桥1座,其余均为公路桥。从四川到江苏,从上游到下游,到处都是中国工程的壮举。

  在目前世界排名前10的跨海桥梁中,中国占6座、悬索桥中占6座、斜拉桥中占7座、拱桥中占7座、梁桥中占5座。论造桥,论跨越山海,改天换地,没有人能和我们相比。

图片

  中国今天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能成为天下第一的“基建狂魔”,是人民的胜利,是劳动者的胜利。

  也是他的胜利。

      【文/申鹏,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平原公子”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