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何干强:岂能用西方政党思想进行中共党史教育

2021-09-19 17:10:26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作者:何干强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021年4月30日某高校新闻网发表了一篇学生记者团的报道《某教授华园讲坛解读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①。报道实录了演讲报告的全部内容(以下简称《解读》),并介绍,报告人是该校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这场报告被列为推动该校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的“系列专题报告会”之一;该校校长主持报告会,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都出席了会议。《解读》很快被凤凰、澎湃、易网、观察者等多家网站转载,已造成一定社会影响。

  在笔者看来,《解读》的内容很值得商榷,实际上是用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思想,曲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组织制度和建设,贬低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如不加澄清,任其传播,难免将党史教育引向邪路。

  一、《解读》明显偏离党史教育的基本要求

  《解读》的逻辑思路是,首先对当代世界的政党,进行分类比较,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党之林中已经是一枝独秀。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②;中国今天所取得成就的原因,应由“这两个现代化互相促进”来解释。接着,围绕中国共产党能使中国今天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是一个开放型政党”、“是一个非常强调社会参与的政党”、“是一个学习型政党”、“也是一个自我革命型政党”。继而,通过论述中国共产党近年来领导的“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制度建设和“自我革命”,论证她是“促进中国传统现代化的政党”。全文的结论是,“有人问我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开放的,从来不会宣布历史的终结。”

  从报告的内容来看,《解读》大讲世界各类政党“模式”,宣扬中国共产党的“开放性”特征,却不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即根本不提党的阶级性质和关键性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至今已100年,这篇报告却只讲近40年。报告大讲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和“改革”,却不讲中国共产党建党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验;不讲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经验;不讲党实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伟大实践,不讲党强调和坚持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更不讲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解读》主要使用国际流行的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思想的术语,让人感受不到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我们知道,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提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显然,《解读》与中共中央实施“党史学习教育”的上述基本要求偏离甚远,也可以说背道而驰。

  二、撇开阶级本质比较国际政党是肤浅的错误的

  贯穿《解读》的主线,是把中国共产党与国际上的各种政党做比较。科学的政党之间的比较,本应阐明不同政党在阶级性上的本质差别。这是因为,遵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党必然是具有一定阶级性质的组织,而划分阶级的基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从生产方式中产生出的生产关系,其中的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它决定了阶级的形成和差别,而政党则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物。因此,政党类别的划分,最本质的是要区分政党的阶级性质。但是《解读》却用西方政党政治思想,把人们的认识引向不同政党“模式”的表面差别。

  这篇《解读》“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把当前的世界主要政党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西方政党,第二类是发展中国家政党,第三类是东欧前共产主义的政党。”“西方政党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美国和英国的典型自由主义政党,另一类是欧洲大陆型政党。这两类西方政党共同点都是以选举为中心,政党只有在选举期间才发挥作用,平常没有什么大作用。”这样的划分,一下子把人们对政党的认识,引向了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理论的思维方法,也就是只看政党所处的国界、地区、组织活动形式等表面的共性或差异,而无视不同政党的阶级本质和由此产生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按照《解读》这样的划分,中国共产党就会被划分到发展中国家政党一类,这只能混淆我们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政党的阶级性质,这种误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谈“西方政党模式”时,《解读》说,“工业化就是把从前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转化成为中产阶级”,这是欺人之谈。照此说法,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再存在无产阶级及其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了,这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尽管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尚未走出低谷,但是,欧美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绝没有消除。须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不但没有停止剥削包括本国的世界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进一步加深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本矛盾。这是欧美许多国家始终存在贫民窟、失业工人,也是世界性的周期性金融、经济危机从未消失,而且不断加深的根本原因。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欧美国家的无产阶级绝没有转化成所谓“中产阶级”。不错,现代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缓和本国的阶级矛盾,不得不拿出一部分占有的剩余价值,对本国工人阶级实施某种福利政策,这确实相对地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收入,但是这些国家工人阶级并没有因此就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他们依然是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因为“‘无产者’在经济学上只能理解为为生产和增殖‘资本’的雇佣工人”③。也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世界也都存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和劳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或共产党,他们仍在继续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艰苦斗争。而《解读》却根本不讲欧美国家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及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应当指出的是,“中产阶级”是按人们的收入差别判断“阶级”性质的资产阶级政治学概念。它尽管也称“阶级”,但是绝非唯物史观的阶级概念。因为收入的高低属于分配关系,而分配关系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来决定的。只从收入分配的高低来谈阶级,只能模糊阶级的划分。按“西方政党”是“70%中产阶层的代理人”这种说法,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就成了代表大多数人的政党,这样一来,就否定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占人口少数的垄断资产阶级有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的存在。这完全不符合事实。其实,西方政党的阶级属性,主要应看政党的政治、经济纲领、组织规则、行动目的,尤其要看政党组织的领导集团代表的是那个阶级的利益,而决不是看政党所有成员的平均收入。美国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属于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欧洲的所谓“工党”“社会民主党”,尽管吸收了普通工人加入,但是由于工人贵族掌权,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所以决不是所谓“中产阶级政党”,而是垄断资产阶级政党。

  因此,如果要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依然激烈的当代世界,对形形色色的政党进行科学分类,那就必须遵循唯物史观,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一定政党的阶级性质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有必要指出,撇开政党的阶级性,只从超阶级的现象差别来划分政党的类型,这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肤浅性。而撇开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来宣扬所谓党的“现代化”和党的“制度改革”,这也是资产阶级瓦解无产阶级斗志的卑劣手段之一。

  三、说“西方国家误解中国共产党”耐人寻味

  《解读》的政党比较是从“西方为何误解中国共产党”谈起的。报告人说,“1990年我去美国留学后吃惊地发现,西方根本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西方学者少之又少”;“今天西方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研究中国共产党,误判导致了错误的政策。美国的反共浪潮,很多都是基于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错误认知”。

  所谓西方,约定俗成的含义是包括帝国主义在内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照上述解释,他们“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和掀起“反共浪潮”的原因,就被解释为对中国的“误判”或“错误认知”,而不是出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敌视中共和社会主义的反动阶级本质和立场。这给世人灌输了一剂迷魂汤,掩盖了国际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否定了在当代世界,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具有对抗性矛盾的社会力量,存在着反华、反中共敌对势力的真相;似乎解决对抗性的国际阶级矛盾,只要“西方”改正一下对中国共产党的“错误认知”就可以了!然而,“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和“反共浪潮”这绝非是“没有好好研究中国共产党”导致的“错误认知”,而一种对中共和中国人民采取的有意识的敌对行动。只要我们的党和人民坚持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世界上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就一定会对我们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们必定会沿着“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的规律,与我们顽抗到底。

  说“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西方学者少之又少”、西方国家“没有好好研究中国共产党”,这个判断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和反动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公开地、尤其是秘密地“研究”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为美国政府决策提供服务的智库如兰德公司等长期对中国研究,并积累资料,美国政府能不断对中国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对策吗?本世纪初,媒体公开披露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专门针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十条诫令》④,如果没有对中共和中国的长期深入研究,能够那么恶毒狡诈吗?美国纽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了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著的《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和死亡》⑤,其中第四部分论述的是作者对中共领导人的认识,如果没有作者组织同伙长期研究,他能写得出来吗?只要读一下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2011年在美国纽约企鹅出版社出版的专著《论中国》⑥,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美国高层智囊和学者,对中共和中国的研究有多么深入。怎么能说,西方对中共的研究“少之又少”呢?当然,我们说西方的统治集团和敌对势力很重视研究中共和中国,这绝不意味着,他们的研究会得出科学的结论。他们当然会收集各种对我们也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以利于他们的研究;但是他们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研究目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反动的阶级立场,决定了他们的研究,是不可能认识客观真理的。

  进行中共党史教育,在涉及国际政党和政治关系时,本该联系国际阶级斗争的实际,教育人们树立国际阶级斗争意识,提高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的政治警觉性。如果根本不提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敌我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还要说敌对势力对我方的研究“少之又少”,这究竟对谁有利,岂不耐人寻味?实事求是地说,《解读》兜售这种虚假信息,只会起麻痹、松懈人民群众对国内外敌对势力警惕性的作用。

  四、搬用西方政党政治概念势必搅乱人们的思想

  《解读》使用了许多西方政治学的专业词汇或概念,诸如“政党模式”、“自由主义政党”、“欧洲大陆型政党”、“中产阶级”、“中产社会”、“集权社会”、“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政党”、、“原始资本主义的形态”、“福利资本主义的形态”、“民主化运动”、“政治转型”、党的“集权模式”、党的“现代化”等。学术研究不是不可以批判地使用这些概念,但是照搬它们来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教育,难免张冠李戴,起负作用。这里着重对《解读》中使用的“民粹主义”概念略作分析。

  《解读》说,“今天欧美的政党越来越成为民粹主义政党”。这里用“民粹主义”来说明欧美政党性质,显然离开了政党的阶级性本质。由于本世纪以来,我国某些有影响的“理论家”,也公开地使用“民粹主义”概念发表意见⑦;却并未对其含义作出解释,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做一番研究。

  经笔者研究,近些年来流行的“民粹主义”,在含义上已经与俄国历史上流行过的民粹主义有质的区别。19世纪60—70年代俄国产生的早期民粹主义,曾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性,他们鼓吹“到民间去”,即到乡村去发动农民反对沙皇专制,因而被称为“民粹派”(俄语народник)。到19世纪80—90年代,俄国“民粹派”失去进步性而趋于反动,因为他们主张英雄创造历史,脱离人民群众搞恐怖活动;无视俄国资本主义已经发展的现实,否认已经成长起来先进的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妄想不依靠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工农联盟、进行推翻封建制度的民主革命,就从半农奴制的农村公社直接到达他们主观想象的“社会主义”,因而列宁指出,“民粹主义已经堕落为最平庸的小资产阶级激进主义的理论”⑧。但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的原理来分析,本世纪国际上又流行起来的“民粹主义”概念,在含义上已经不再属于小资产阶级激进主义思想,而是属于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中不同派别中的一种。可以说,现代“民粹主义”不过是打着代表“人民”幌子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之一;而反民粹主义的“民主自由主义”,也同样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之一。站在“民粹主义”对立面的持“自由主义”、“民主政治”观点的流派认为,“民粹主义”者的“核心主张”是在代议制的政治活动中,声称自己合法地代表“单一的人民”,是人民的意志“唯一的代表”,而“民粹主义”是对“民主的真正威胁”,是民主的真正危险;为此,他们把“民粹主义”作为与“多元化”、“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简称“民主自由”)相对立的贬义词来使用,甚至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说成是“民粹主义”的代表⑨。可见,“民主自由”派与“民粹主义”派之间的相互批判,不过是当代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派别争斗而已。看清了这一点,就可以明白,谁反对民粹主义,并不意味着谁就一定是正确的。如果站在“民主自由派”立场上,反对“民粹主义”,这不过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民粹主义”。

  因此,《解读》说“欧美的政党越来越成为民粹主义政党”,真实的含义不过是说,欧美的资产阶级政党已经越来越为被其中的“民粹主义”派控制;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欧美国家的执政党已经改变了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质。如果只讲“欧美的政党越来越成为民粹主义政党”,而不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自由”派控制的政党和“民粹主义”派控制的政党都属于资产阶级政党,那就会掩盖欧美执政党的资产阶级性质,就会掩盖资产阶级政党与欧美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性;这就这势必搅乱人民群众的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的民粹主义概念来解释国内的政治思想和现象,也就势必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难道支持人民群众根据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有根据地批评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私有化“改制”倾向,可以说成是搞民粹主义吗?难道我国各级领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可以说成是搞民粹主义吗?难道美帝国主义出于反共、反社会主义和经济掠夺的动机,对中国实施霸权主义,实施军事上的战略包围,这种只能用国际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才能作出科学解释的行径,可以说成是美国用民粹主义来反对中国吗?

  五、决不允许轻率地曲解和贬低马克思主义

  进行中共党史教育,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教育广大群众明确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基本来源,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来源;为此,应当促进全党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可是,《解读》却反其道而行之,时不时地插上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评价,而且装腔作势,仿佛是一位古今中外无所不通的“理论权威”在对马克思主义作毋庸置疑的宣判,让听众在冷不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且看《解读》是如何轻率贬低马克思主义的:

  ——《解读》说,“马克思当时的论断主要是对西欧社会,把社会分成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我觉得这一论述在马克思那个时代是正确的”,“但现在看,马克思的论断有点简单了。在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间,还要加一个变量,那就是社会。”

  说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概念“在马克思的时代是正确的”,而现在看就“有点简单了”,用婉转的语言来否认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指导价值,这真是一种巧妙的手法!然而,凡是对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有基本常识的人都明白,这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科学原理的严重曲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是人们每天都共同面对的现实的社会。为了帮助人们从本质上认识现实社会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从来没有把“社会分成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而是创立了诸如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其法律表现是财产关系)、经济结构(或现实基础、经济基础)、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意识形态的形式),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人们的社会存在、人们的意识,社会形态等一系列科学范畴来揭示⑩。如果需要简要地概括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一般的本质结构,至少应当说到四个基本层次,即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合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即便用“经济”来概括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用“政治”来概括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社会的本质结构也至少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式三个层面(马克思区分了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话语体系中,“社会形态”范畴中的“社会”与“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内涵和外延并不相同。“社会形态”范畴中的“社会”,是从本质上对人们共同面对的现实社会的概括,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则是与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精神生活中的精神相对应的概念。《解读》说,“在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间,还要加一个变量,那就是社会。”显然,这是一个主观想象的、抽象的“社会”概念,这个“变量”指什么?只有报告人自己心知肚明了。其实,不是马克思“有点简单”了,而是《解读》报告人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常识。

  ——《解读》说,“马克思批评的原始资本主义后来变成了福利资本主义,社会力量强大起来之后改变了原始资本主义的形态。”这无非在说马克思已经不能解释当代资本主义;显然在曲解马克思主义,掩盖资本主义的本质。实际上,马克思没有使用过“原始资本主义”的概念,他在《资本论》中,一方面从理论上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来掩盖资本本质的辩护论,揭示出,即使资本家最初投资是祖上留下的或自己以往节约下来的所谓“原始积累”的资本,但是经过不断的再生产过程,这些资本也迟早会被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所替换,因而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本质上都是剩余价值。另一方面,马克思详细地论述了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到18世纪末的约330年间,英国发生的资本所有者以多种暴力方式,剥夺小农(自耕农)土地的历史事实,从而证实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⑪;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说的资本家有过的“原始积累”,与后来的资本积累没有什么不同,本质上都是阶级剥削关系,它“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⑫;“只是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⑬, 这里的“前史”,是指尚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之前的发展史,其中工场手工业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最后30多年”⑭(有22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期,资本尚不能单靠经济手段,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站稳脚跟,使雇佣工人实际上从属于自己,满足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因而还不能不以超经济的暴力手段,来强制地剥夺小生产者、造成自己的剥削对象(雇佣工人),并积累资本。可见,马克思关于“所谓原始积累”的科学批判,十分深刻地揭露了资本的本质,这种关于资本本质的分析,这绝没有过时。而且,马克思的分析还告诫人们,资本“原始积累”这种用超经济手段掠夺剩余价值的方式,虽然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已经不再作为主要的剥削方式,但是,历史表明,资本从未放弃过这种手段,须知,当代帝国主义搞新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军事霸权侵略,实质上仍是在使用超经济的暴力手段剥削世界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历史上“原始积累”方式在当代的延续。

  如果明白了马克思关于“所谓原始积累”的论述,那末,就容易看出,《解读》所说的“原始资本主义后来变成了福利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既在曲解马克思主义,又露出了为现代资本主义辩护的狐狸尾巴了。必须指出,只要资本主义依然存在,其剥削雇佣工人剩余价值的阶级本性就始终不会改变。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推行的所谓“福利主义”,这其实是垄断资产阶级统治集团面对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这对国有的基本矛盾不断尖锐和加深,在国内不得不采取的缓和矛盾的措施,但是决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也绝不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结局。

  ——《解读》说,“马克思当年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但实际上联合不起来”,“但全世界的资本很容易联合起来。”这分明是打着中共党史教育的幌子,公开嘲讽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并给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国际团结泼冷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的结束语,它不仅是重要的革命口号,而且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战略思想之一。在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被资产者剥削压迫的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组成无产阶级政党,团结广大劳动人民,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有条件逐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并与一切私有制和私有制观念决裂,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但是,无产阶级的解放不只是个别民族国家内部的事,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和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都决定了资本运动必定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通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资本剥削具有国际性。因此,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各国无产阶级彻底战胜国际资本镇压和破坏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必要条件。而由于全世界无产者的处于被剥削的经济地位,这种世界性的联合是完全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历史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如果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出现反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者或叛徒篡夺了领导权,使一定时期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受到破坏,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例如,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就导致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了低潮。但是,违反历史客观规律的现象是不会持久的,只要资本主义世界仍然存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一定会重新形成高潮。那种对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抱悲观态度,是革命信心动摇的表现,而像《解读》报告人这样,断言全世界无产者“实际上联合不起来”,这只能证明他根本不具有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立场。至于他说什么“全世界的资本很容易联合起来”,则是骗人的鬼话。资本家之间的联合,绝不是无条件的“很容易”,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经济私利,为了加强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才会“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⑮;但是,私人资本相互之间从来就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争夺利润的激烈竞争;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从来就有分割殖民地的尖锐矛盾;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更是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这背后都是不同国家的垄断资本集团在起作用。

  由上可见,《解读》曲解马克思主义,颠倒黑白达到了多么肆无忌惮的程度!这实际上起了贬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的坏作用。在中共党史教育的讲台上,岂能容忍?

  六、分析政党一般的表现形式势必曲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

  《解读》对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证。这本该认真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的本质特征,由此才能充分论证我们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必然性和根本原因。然而,《解读》却只是用包括资产阶级政党在内的一般政党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分析论述,这就模糊、曲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

  一是论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却根本不讲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解读》说“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掌握政权而成立,而是有特殊使命——追求中国的现代化”。这是信口雌黄,曲解中共党史。事实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纲领,就遵照马克思列宁主义,规定“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⑯,而且不久毛泽东同志就从血的教训中,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⑰著名论断,怎能说中共党的成立“不是为了掌握政权”?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追求过抽象的现代化,而是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简言之,要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现阶段自己的历史任务;其中社会主义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如果只讲现代化,就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划清界限。很清楚,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用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来替代“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乃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当代战略步骤。因此,只有阐明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才能真正阐明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二是论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开放型政党”,鼓吹所有社会精英都可以入党,这只会破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共《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应达到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政治标准,才能按照“个别吸收的原则”,经过严格的组织程序,被吸收为中共党员⑱。而非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社会成员,是不能被党组织吸收入党的。但是《解读》却宣扬,“所有类型的社会精英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这不是在用建设“开放型政党”作为诱饵,妄图消解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吗?不错,在国际上,英国工党是“对一切人敞开大门”的,但是它早已堕落成资产阶级政党,这种“开放型”,不过体现了资产阶级政党欺骗人民群众的虚伪性而已。《解读》在结论部分对开放型又做了进一步的强调,说“有人问我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开放的,从来不会宣布历史的终结。”这里,报告人把所谓“开放型政党”,悄悄地转换成了中国共产党“不会宣布历史的终结”,但是,承认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思想观点,怎能证明党的组织是“是开放的”?真实荒谬的逻辑。看来,报告人的“前言”不对“后语”,无非是用群众不能理解的“后语”来掩盖自己“前言”对党的建设的曲解。

  三是论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强调社会参与的政党”,把我们党的组织制度贬低为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参与制”。《解读》大讲中国共产党比西方国家政党有更好的政治参与形式,并批评后者的“参与制”存在弊病,但是,由于根本不讲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这就等于在宣扬,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同样是一种“社会参与”形式,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相比,只不过在方式上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辩证法认为,认识事物不应当停留在与事物本质内容没有必然联系的外在形式上,而应当重视与事物的本质内容相统一的内部形式。民主集中制就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本质的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形式;它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所谓“公民参加投票选举”、“政治精英(议员)参与国会立法”等的政治参与形式有本质的区别。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内部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组织原则,它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生活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它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参与”形式有本质区别。后者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党内成员之间必然缺乏共同目标,存在私人利益冲突;所鼓吹的政治民主、自由选举实际是由金钱主宰,是大资本利益集团中的代表成员才能享有的民主和自由,而普通成员则只能作为他们的陪衬,实质充满虚伪性。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与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等措施结合在一起,保证了全党形成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强了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使全党在组织上成为统一整体,从而保证了党组织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的伟大征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伟大胜利。《解读》离开政党的阶级本质来比较不同政党的组织制度;并用西方政党的假民主活动形式,来作为分析中国共产党组织制度的坐标,如此宣讲,有害无益。

  四是论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学习型政党”,却不讲最主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读》说,“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五四运动’的产物,是学习西方的产物。”前半句说得过于简单,不可忽视,“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它作为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⑲,正因为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联系,才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准备了思想和干部的条件。后半句说中国共产党“是学习西方的产物”,则属胡编乱造。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形态表现出许多比中国先进的因素,所以中国的旧民主主义者确实想通过学习“西方”,来复兴中华。但是,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因为到十九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列强已逐步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和深化,这些国家已经到了必须利用经济军事实力,向外扩张,把别国尤其是落后国家,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发展时期,因而绝不会让中国再来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和他们竞争的对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有出路,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苏联十月革命先进经验的成果,怎么会是“学习西方的产物”呢?如果中国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而是像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那样“学习西方”来治国,能够像今天这样强盛吗?《解读》又说,“其次,中国共产党处理好了传统性和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承继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努力实现传统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学习确实包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然而,这种学习是讲求科学态度的,即“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绝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⑳。可见,这与笼统地说“承继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有原则区别的。至于“努力实现传统的现代化”,显然有模糊学习方向之嫌。因为当代历史条件下,仍然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文化(包括帝国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对抗性,这是意识形态领域不可否认的阶级对抗性。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决不应当抽象地宣扬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把现代的反映不同经济和政治制度、反映不同阶级利益的文化混为一谈;更不应当把在当代对社会主义制度仍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化”到现代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文化的腐朽内容中去。尤其需要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固然包括以科学态度学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但是,这种学习决不能代替广大党员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力求弄懂弄通,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也只有弄懂弄通马克思发现的唯物史观,才能科学辨析中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当然,《解读》也提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只是一带而过,而大量宣讲的是“学习西方”、“传统的现代化”,这就在党的学习内容上,本末倒置了。试问,如果中共广大党员不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又如何能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呢?

  七、简短的结语和建议

  以上对《解读》的许多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但是,对其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等观点,没有评述。这些观点其实也很值得商榷,因为已超出了中共党史教育本身的范围,所以没有纳入本文。

  综上评述,《解读》报告人在中共党史教育的讲台上,该讲的内容基本不讲,不该讲的却大讲特讲。他用肤浅的、虚伪的、具有欺骗性的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理论的概念、原理,对中国共产党进行表面的、片面的、主观的、形式主义的分析,实际上起了淡化我们党的阶级性质、曲解党的初心和使命、模糊党的建设方向的负作用。正因为如此,笔者建议高校党委负责同志,有必要加深认识,中共党史教育活动如果不与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指导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就势必偏离中共党史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组织宣讲活动,必须杜绝邀请类似《解读》报告人这样的所谓学科“专家”,利用中共党史教育的讲坛,来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观念;一定要明确,只有认真遵照党中央关于抓好党史教育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包括组织宣讲教育在内的各个细节,才能保证这场教育活动健康发展,达到学史增信、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立行的要求。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