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郭松民:曲协反三俗,为何越反越尴尬?

2021-05-21 09:29:0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郭松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01

  4月底,著名相声演员姜昆领衔的中国曲协发出了一份《关于加强相声界行风建设自觉践行崇德尚艺的倡议书》,在舆论、文化界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这份倡议书提出了“坚决抵制封建行帮陋习”、“坚决抵制恶俗粗劣表演”、“坚决抵制歪曲事实恶意炒作”三大倡议,可谓切中曲艺界时弊,舆论多认为是为郭德纲和德云社量身定制的。

  一时间,郭德纲将如何回应此事,也成了关注的焦点。

  但是,让许多一心想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感到失望的是,郭德纲选择了因势利导,低调应对的做法,似乎让曲协一拳打了个空。

  倡议书公开后,郭德纲不旋踵即在微博上表态积极响应,“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全体同仁一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新时代行业新风正气。”

  其后在德云社的一次演出中,郭德纲随口介绍了一下高峰上一个表演的节目《哭四出》,于谦紧跟着来了一句:“这个节目是个含着眼泪笑的传统节目。”

  “含着眼泪笑”这个梗就出自倡议书中“相声是一门雅俗共赏、深受人民喜爱的大众艺术,让人们在含着眼泪的笑声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决不能用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和方式取悦观众、迎合市场”这句话。

  显然,于谦意在调侃,心照不宣的现场观众也哄堂大笑,但郭德纲并没有接这个茬,而是直接岔开了话题。

  遥想当年,周立波用“吃大蒜的”和“喝咖啡的”不能同台,暗讽郭德纲低俗,郭德纲则在演出中用“高雅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回敬周立波,不得不感叹郭德纲似乎换了一个人。

  02

  郭德纲为何如此应对曲协和姜昆?

  细细想来,原因不外有三。

  第一,曲协发出这样的倡议,算得上名正言顺,可谓“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郭德纲对此心知肚明,反而是于谦有点心存不忿;

  第二,曲协倡议书的“三大抵制”尽管剑指德云社的态势十分明显,但并未点名,德云社何苦对号入座?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郭德纲羽翼已丰,德云社在相声市场其势已成,三分天下有其二,曲协一纸倡议书,徒添呱噪,并不足以撼动其地位。郭德纲虚与委蛇的背后,更大程度上是不屑。

  曲协的倡议书是4月29日发出的,之后就是五一长假,德云社时隔多年之后重返天津卫,盛况空前,郭德纲、于谦连续5天压轴登台,岳云鹏、张云雷、秦霄贤等德云社台柱子也悉数到场。不但剧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众多 “德云女孩”还从各地涌入天津,期望能在剧场门口见一眼偶像,长期略显平淡的天津旅游都因此跟着火了一把。

  德云社有如此人气,曲协一纸倡议书又能奈何?

  到了今天,曲协的倡议书发出才刚刚一月,还有几个人记得它?

  03

  郭德纲在相声界能有如此地位也不是偶然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郭德纲和德云社拯救了当代中国相声。

  郭德纲是在相声极其低迷的时候横空出世的,但他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他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另一方面,他把相声又重新带回了“三俗”状态,甚至带回到了五十年代相声改革之前的“旧相声”状态。

  讽刺的是,郭德纲在相声演出市场上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舆论视为其“对头”的姜昆预留给他的。

  八十年代之后,姜昆逐渐成了中国主流相声的领军人物,他不仅亲自登台说相声,还长期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和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主要领导职务。

  姜昆主导曲艺数十年的结果,是成功地把相声说到了没有人听的程度,就他本人而言,从1987年和唐杰忠合说《虎口遐想》之后,再也没有令人印象的作品。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成了对相声的一次酷刑,其贫困、寒伧、尴尬,都令人叹息。

  曲协和姜昆,都拿不出足以同德云社及郭德纲唱对台戏的作品,其发出的“倡议”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也就毫不意外了。事实上,姜昆在2007年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出了抵制三俗的倡议,其内容与曲协这次发出的倡议基本相同,14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三俗”抵制得如何?恐怕姜昆也难以回答了。

  04

  中国的主流相声,如果要做到既能够超越“三俗”,又受观众欢迎,就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要贴近生活,敢于讽刺丑恶现象,并回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单纯的“为搞笑而搞笑”就必然会落入“三俗”的泥沼,变成捧哏和逗哏互相“问候”对方父母,以及“我骂你是小狗,你骂我是小狗” 的“伦理哏”和脏臭荤口。

  对曲协和姜昆来说,与其每隔几年就发出应着寥寥,甚至自取其辱的反“三俗”倡议,何如把功夫下在创作“新相声”,用更好的作品,更受欢迎的演出令德云社和郭德纲相形见绌?

  在这方面,姜昆和郭德纲共同的师爷侯宝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05

  侯宝林本来就是“旧相声”营垒中的一员,解放前,他白天在北京天桥三角市场和师父一起“撂地”卖艺,夜晚还要背着有残疾的师兄到八大胡同的妓院演出,那时候他说的相声会“俗”到什么程度,“荤”到什么境界,这是不难想见的。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获得了新生,侯宝林也获得了新生。他学习了新的思想和理论,遵循毛主席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在老舍等人的支持下,组织“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开始创演的新相声。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参加赴朝慰问团去朝鲜,在朝鲜战场自编相声《杜鲁门画像》《狗腿子李承晚》《如此美国》等,受到志愿军战士的欢迎。

  到了七十年代,他还去北京针织总厂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1974年8月,他被毛主席亲自提名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侯宝林非常重视相声的“评论性”,他的许多段子都针砭时弊,比如《不宜动土》就讽刺了封建迷信现象——一个老头,因为干什么事情都要先看黄历,结果不仅几个月不洗澡,甚至房子塌了,自己被压在下面,还不让人救他,就因为黄历上写着“不宜动土”。

  1960年,为配合金门炮战的的形势,侯宝林和郭启儒合说了相声《美蒋劳军记》,其中有一段,今天听来也毫不过时——

  ……

  (在金门前线)

  甲:俞大维(国民党“国防部长”)本来早就对窦恩(美国顾问)这场访问感到不耐烦,正好就此结束。“好吧!开演!”

  乙:那就演吧!

  甲:可是窦恩不同意:“不行!这个戏——不好!”

  乙:《武松打虎》是好戏啊!

  甲:(学窦恩)“什么好戏?打虎打虎,不行!以后凡是有虎字的戏统统不能演!”

  乙:那为什么?

  甲:(学窦腔)“共产党天天说我们是纸老虎,难道你们不知道?”

  乙:嚯,犯虎字!

  甲:京剧团团长说:“长官!武松打的是真老虎,不是纸老虎。”

  (学窦腔)“混蛋!真老虎都能打死,纸老虎还吃得住打?”

  乙:是吃不住!

  甲:“那怎么办?”京剧团团长问

  (学窦腔)“改一个名字就行。”

  乙:改个什么名字?

  甲:(学窦腔)“叫——武松打狗!”

  乙:啊?打狗?

  甲:俞大维一听,可不高兴啦:“不行!狗是不能打的!”

  乙:武松打狗跟他有什么关系?

  甲:是啊!窦恩也是这么说。俞大维火啦:“怎么没关系?

  共产党说我们是美帝国的走狗你们不知道?难道你们怕打,我们就不怕打?”

  乙:看起来,在台湾《打狗劝夫》也得禁演。

  ……

  近年来,国内反腐败斗争如火如荼,国际上特朗普的表演也远比当年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精彩,曲协和姜昆可曾创作出能够与《不宜动土》《美蒋劳军记》相媲美的相声?

  如果有的话?何愁“三俗“不去?

  如果没有的话,何不检讨自己何以高高在上,脱离时代和人民,把舞台与观众都拱手让给了郭德纲?

  如果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有什么面目高唱“反三俗”呢?

     【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