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郭松民:《悬崖之上》中的暗杀

2021-05-09 09:22:0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郭松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01

  暗杀,是指乘人不备而杀害(通常是谋杀著名人物、重要人物等)。

  从道德的角度看,暗杀是以直接从肉体上消灭对方为目的,是一种不够光明正大的政治行为,负面效应很大,很容易被对手指为恐怖主义。

  暗杀,和在打仗时击毙敌人在政治上的效果迥然不同,所以在新中国前三十年反映地下工作的电影以及“反特”电影中,基本没有我党的工作人员暗杀什么人(哪怕是罪大恶极的敌酋、叛徒)的桥段。

1.jpg

  甫志高是当年最“闻名遐迩”的叛徒,以至于成了叛徒的代名词,由于他的出卖,导致许云峰、江姐等许多重要人物被捕牺牲,所以提起甫志高,人人切齿痛恨,但他也不是被地下党暗杀的。

  在小说《红岩》中,对甫志高的结局只是侧面提了一下,告诉读者他最终是被游击队抓获、枪毙了。

2.jpg

  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则安排了更富有寓意的画面:

  甫志高被华蓥山游击队从装满国民党士兵的卡车中揪了出来,面对满腔怒火的双枪老太婆,甫志高失魂落魄,撒腿就跑,当然,他没跑太远,就被双枪老太婆一枪击毙。

  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明显带有正义审判的性质:甫志高知道自己罪大恶极,他也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谁,最后,在临死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罪有应得。

3.jpg

  当年,中国和“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关系比较好,所以引进了很多阿尔巴尼亚电影,成为中国观众了解欧洲文化的一个窗口。

  阿尔巴尼亚电影,不少是反映地下斗争的,如《地下游击队》《海岸风雷》等,都有暗杀的情节。

  但阿尔巴尼亚电影也对暗杀的桥段进行了处理。

  比如,《地下游击队》中,游击队员们暗杀意大利法西斯派驻地拉那的警察局长,是在大街上向春风得意,正准备回罗马领奖的局长迎面走过去,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地下游击队”字样,局长狐疑地抬起头,游击队员旋即掏出手枪,宣布:“我代表人民,判处你死刑!”连开数枪,将他击毙。

  这样的行动,与其说是暗杀,不如说是公开处决罪犯了。

4.jpg

  当然,也不是说在地下工作中,所有的暗杀行动都不好。

  比如在《潜伏》中,有余则成和翠萍联手除掉“国防部”特派员陆桥山的桥段——余则成以谈事为由把陆桥山约到咖啡馆,翠萍在窗外的车里,一枪击中他的太阳穴。

  这次暗杀行动的背景,是陆桥山正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搜捕行动,有可能给各高校的进步学生造成巨大损失,只有除掉陆桥山,才能阻止这次行动。

  刺杀陆桥山,不是为了复仇,而有点像军事行动中摧毁敌人的指挥中心,当然也就不存在正当性问题了。

5.jpg

  总的来说,在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电影中,只有那些穷凶极恶的反面人物,才喜欢暗杀。

  比如在反特故事片《铁道卫士》中,美国远东情报局特务组长马小飞,准备派他的手下“密斯特李”潜回大陆搞破坏活动,但“密斯特李”担心一回大陆就会落网,所以借口有心脏病,推三阻四。

  马小飞在美军上校的暗示下,一边假惺惺地答应送他去疗养,一面毫不犹豫地从背后开枪将他击毙。美军上校狞笑道:“马组长真不愧是我们远东情报局的英雄。”

  仍然记得小时候看到这一幕时毛骨悚然的感觉。反动派就是这样极其冷血和残酷,哪怕对自己的同伙,稍不顺心也会祭出暗杀手段。

  02

  如果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那么地下工作同样也是政治的继续。

  根据相关的回忆,毛主席当年对我党地下工作的原则,曾经有明确的指示,即地下工作主要靠政治感召力,反对用金钱美女收买、以及暗杀这样手段。

  之所以制定这样的原则,是因为用卑劣的手段搞地下工作,在政治上是愚蠢的,会失掉人心,构成了手段反对目的效果,反而会使群众同情敌人。

6.jpg

  事实上,中共地下工作的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正是坚持了这一原则的结果,敌方营垒中愿意和地下党合作的人,很多都是有原则、有操守的人,是在黑暗中苦苦寻找光明的人。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认为,历史的演进是有其必然规律的,个人(哪怕是重要人物)从来都不是决定因素,革命的目的推翻不合理的旧制度,代之以合理的新制度,而不是从肉体上消灭某个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进行深入思想改造的基础上,赦免了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到国民党将军如杜聿明甚至军统特务头子沈醉等所有战争罪犯,也证明了这一点。

7.png

  反过来看,反动营垒的哲学基础是形而上学,他们从来夸大个人的作用,也迷信用暗杀解决问题。蒋介石本人就是暗杀辛亥元勋陶成章的凶手,军统主要也是靠暗杀起家,甚至就连闻一多、李公朴这样的学者,也逃不过他们毒手!

  但历史的发展却和反动派一厢情愿的算计完全不同,特务的暗杀激起了更多人的愤怒,反而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败亡!

  03

  《悬崖之上》的片尾彩蛋中,也出现了暗杀的场面。

  我认为,虽然是彩蛋,但却是全片的点题桥段——

  幸存的地下党周乙坐在小轿车后座,前座是叛徒谢子荣。

  周冷不防甩出一根绳子,勒住谢的脖子拼命向后拉,谢则拼命挣扎,连蹬带踹,把风挡玻璃都踹碎了,脚伸出车窗外,终于被勒死了。

8.jpg

  这个桥段完全拷贝好莱坞经典黑帮片《教父》中黑帮杀人的镜头。最后,谢子荣被连人带车沉进了水底。

  整个过程干净、残忍、冷血,但给观众的印象,却是地下党比叛徒更毒辣!

  叛徒,由于他惨烈的死,而被洗白了;地下党,由于进行了这次堪称凶残的谋杀,而被抹黑成了黑帮。

  也许,这样的效果正是导演所期望的?

9.jpg

      【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