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孙锡良:办大学,岂是开餐馆?

2020-10-01 10:01:3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孙锡良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办大学,岂是开餐馆?

  前些时候,中国科学院向世界摔了一句狠话:要把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之后的两三天,中国媒体“好消息”澎湃而出:世界害怕了,要求和了,外国人担心中科院要出大成就了。

  做部署,当然是对的,但如此高调的臆想绝对是错的,没这么容易的事。

  别的暂不提,大家总还记得“科技的春天到了”吧?中科院喊了几十年的口号。

  9月26日,《中国科学报》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讲到,中国的光刻机技术,其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0、1970年代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一致,今天的落后,一方面是后续投入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相关基础研究的滞后。

  这是该报纸多年来少见的一点实事精神,终于承认了毛主席时代的高精尖科研成就。不过,我并不赞成后面的那个结论,今天,中国被卡脖子,并不是因为投入不足,也不是因为不重视基础研究,清华拿了多少钱?交大拿了多少钱?中科院拿了多少钱?谁敢公布一下?说到基础学科,是真不重视?还是不知道怎么重视?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钱投再多,恐怕基础还是不行。

  开放了几十年,还被卡脖子,真实原因是什么?就一句话: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不管什么领域,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只要能快出来“成果”,哪怕是偷和抢都行,谁能突出一个“快”字,谁便是英雄好汉,跟是否潜心科研倒是无关。

  今天,还是想谈谈教育,在讨论教育之前,提醒大家关注几个问题:

  其一,如何反省“科技的春天来了!”?这不是民间语言,也不是工人和农民的口号,这是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口号,喊了四十多年,为何直到今天才承认春天之前的那个时代并不落后?为何还要继续讲新中前几十年不重视尖端科技?

  其二,科学家讲话要不要点良心?前不久,我看某电视台第十套节目,讲的是地质界某院士的人生历程,前半段,该院士重点强调自己如何在新中国成立时读大学和如何踏遍祖国河山做地质学研究,他一生的最重要成就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做出。遗憾的是,后半程,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他的话锋突然一转,说新中国前几十年完全不重视科学研究,完全是闭关锁国,直到他八十年代留学两年回国后才认识到开放的重要性。看到这里,我便换台了,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位把良心交给主持人的科学家,他不配“科学家”这个称号。

  其三,自2019年以来,任正非不停地就中国教育“发表重要讲话”,不停地带着队伍视察全国各高校,不停地给高校领导和高校学生灌输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他的思想,俨然成了中国教育的指南针,判断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就和高校办学质量,已经不需要其它指标,华为认可,任正非认可,那便是成功的大学,否则,就要被嘲笑,清北两校也未能幸免。

  华为和任正非的影响有多大呢?

  不妨以我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做个说明。今年高考分数出来以后,我去某省参加了多场交流咨询会,家长们和考生们一见我便问:“老师,我这个分能上你们的计算机专业吗?老师,我这个分数能上你们的电子专业吗?,老师,你们学校有集成电路专业吗?……..”

  真没办法跟他们做过多介绍,只能反过来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盯着这些专业?难道其它专业就不重要了?难道你能确定四到七年后,你选的专业还很吃香?”接着,我又给他们讲了一个实例,1990年,某县两位考生同时进同一大学,分数高的读计算机专业,分数低的读冶金专业,后分配工作,两人又回到本省的一家铜业公司,计算专业的学生坐控制室,舒服干净,冶金毕业生进车间,既脏又累,还要倒班,2013年的时候,冶金毕业生已是集团总经理,控制室的还在控制室。家长就问:“是能力因素吗?”我说不是,是专业因素,不管你多现代化的工业,计算机不都是为主业服务的吗?工程专业才是真正的事业型专业。

  即使这样,学生和家长们还是坚信:华为认可的专业才是决定国家命运的专业。

  特别有意思的是,很多学生告诉我:地选采冶是“劝退专业”,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没头脑的人才会去学,学了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也拿不到高薪。

  整个社会,弥漫着“热门专业”这个四个字,不热的专业是差专业,热门专业少的学校是烂学校,在众多人的眼里,冷门专业就应该被撤销。

  近十多年以来,我跟大量考生接触过,从来没有遇到今年这样的浮躁局面,从来没有看到中国社会这样的价值观畸形,从来没有感觉到教育和科研方向这样被国人误读。想来想去,最重要的刺激因素毫无疑问是华为事件的不断发酵。一只手被切断后,国人准备集体砍掉自己的一只手去救一个产业,然后,又让后人再砍一只手来救自己。

  我为什么要讲上面这几个事?因为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出在教育,教育出问题了,表面现象就成了迷惑国人的毒药,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教授,甚至是科学家,都无法用自己的智慧来对自己负责,只要达到目标,只要符合主流共识,睁眼瞎无妨,闭眼吹无害,教育害了谁,谁就来害教育,最后就是教育害全民。

  办大学,在许多国人眼里,已经成了开餐馆,专业成了餐馆的菜谱,只有符合食客口味的菜才有存在的价值,食客不爱点的菜就得退出菜单,为了赶潮流,每所高校的大而全菜谱都接近一样。

  高招结束后,因专业问题,我跟很多朋友产生了分歧,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他们认为:老化专业,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工作很苦的专业,就要及时停办退出。

  我坚持认为:大学既需要分层次,也需要做好专业分工,特别要注意专业沉淀,只要社会有需求,只要专业建设自成体系,就不能随便停办,随大流,对学校无益,对国家也无益。

  现在,大家都承认“基础”的重要,言必称“强基”。

  然而,什么是基础?所谓基础,说得直接点,就是底层专业,就是传统专业,就是为后续热门专业做支撑的专业。数理化生是理论基础专业,而地选采冶材机电则属工业基础专业,两者缺一不可。一个小国家,可以不需要完备的理论和工业基础,但对一个人口大国或工业大国而言,基础完备是最低要求。

  中美贸易战之后,国人都高喊用稀土来反制美国。我就经常问一些人:你说地选采冶是劝退专业,没有地质工作者,稀土会自动从地下冒出来吗?没有采选工作者,挖出来的那一堆土是稀土吗?没有冶炼工作者,高纯度稀土和高纯稀土氧化物从哪里来?

  还有人讲:美国卖一架飞机的利润抵得上中国一家中型企业一年的利润,中国不干基础,可以从外国买回来。我只能回答:中国如果能象美国那样造出受世界欢迎的大飞机当然甚好,但这与中国办好工业基础专业并不矛盾,飞机是用什么造出来的?没有一流的材料,能造出顶好的飞机?能造出一流的发动机?

  当前,全国人民都说芯片之战是国家命运之战,只能赢,不能输,必须动用国家力量,必象毛主席时代一样攻关克难赶上并超越美国。

  听起来很激励人,也有必要性。

  但是,我很想问大家的是:“全国一窝疯”等同于“全国一盘棋”吗?“全国大撒钱”等同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吗?

  3000多所大学,几乎每所都有计算机专业,中国又为计算机这个产品贡献了哪个核心部件?举全国之力搞重大项目,并不是全国都搞同样的事,是指全国重点单位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大家以为国家没投巨资研制芯片吗?多少公司拿了国家巨额补贴?看看从什么时候已经开始部署?没有科学的规划,“全国搞”就等同于“全国搞不好”。芯片落后是心痛,但急不得,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成就是干出来的,现在的很多人希望靠举国立项立出大成果。

  我在文首《中国科学报》那篇文章后面的评论中看到一位网友讲:中国光刻机虽然起步早,但因为文革耽误了研究,所以后来落后于世界,不得不放弃,要怪也只能怪当时闭关锁国。我特别想说:这个人渣,不是眼瞎了,是心烂了。

  办大学,尖端专业要不要?当然要。热门专业要不要?当然也要。

  但是,一个大国,办大学,设专业,是不是可以喜新厌旧?是不是得让整个社会沉浸于追逐热门专业中?绝对不可以。真正的制造强国,绝不只有某一个产品称雄世界,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称雄于世界,至少不能整体落后于世界。荷兰,光刻机虽很强,真要面临生死存亡之战,它能坚持多久?

  美国,俄国,德国,日本,之所以能被世界认定为强国,都是因为它有很强大而完整的工业体系。英国为什么被认定处于衰落之中?因为它的产业体系正变得残缺不全。印度,为什么会被视为后起之秀?为什么它慢慢被接纳入大国俱乐部?因为它正在构建一个强国所必须的完整体系。

  任正非说基础学科重要,马云也说基础学科重要,全国人民跟着都说基础学科重要。

  那我就想问:他们是真心认为重要吗?

  别人都不问这个问题,都相信这些大神的话就是真理。我得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并不认为他们内心深处真的认为重要,他们也是被形势所逼才意识到这个问题重要,几乎是被逼到绝路才醒悟过来。

  我为什么要这样讲?

  如果他们真的有“基础重要”这个初心,为什么不早点出钱出力支持高校的基础理论教育?被逼到绝路才想起重要性的人不算有教育情怀,马云,财富排世界前几名,华为,前些年利润高得吓人,他们除了知道内部分钱,在哪所大学投巨资支持过基础理论研究?任总知道数学重要,华为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几所大学重点支持数学院?

  有人可能认为我对这些知名企业家要求太高,人家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谁也管不着。这一点我是承认的,我尊重他们的选择权,但我也可以认为他们的段位并不高。美国的名校为什么成果丰硕?不只是政府出钱,还与基金会或企业家持续不断的巨额捐助密不可分,比如说哈佛大学,办学经费中基本上有40%来源于捐助,高达近二百亿人民币,而中国最好大学清华大学每年获捐助额连哈佛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有情怀的企业家,不应整天满世界指手划脚地演讲,也不应对大学评头品足,应该默默地持续地给教育界输送资金,让自己心中的理想在大学里得到无声无息地生根发芽。华为到处高薪挖人,却没有情怀培养人,它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招不到理想的人才,中国很多企业的行为都是渴望建空中楼阁,地基的事,自己不想出钱建,楼上的美事却想独自拥有。

  说到重视基础,我又要再次说说“强基”这件事。教育部为什么要搞强基?其实就与华为有关,华为整天喊缺基础人才,教育部便顺应呼声推出强基。然而,结果并不理想,除了清华北大勉强完成任务,其它所有学校都没有招满计划,部分学校甚至连一半指标都没用完。

  为什么?

  除制度设计不合理之外,还有三个原因:一是学生投机心理重,把强基看成是自主招生的新玩法,以为能获得优惠,结果分数更高,很多人反悔了;二是情怀抵不过现实,基础专业,就业肯定会差太多,国家又不能解除后顾之忧,好汉不能吃眼前亏,放弃也算理性;三是没有人能给强基学生一丁点甜头,没有一个有情怀的企业家出钱作为强基奖学金,没有任何高校承诺强基学生可以直接保研,强基实质上变成了底基。

  三十年前,很多高校都设有集成电路专业,后来,因为太冷,只能纷纷停办。现在,我们发现,教育部,科技部,又不停地往这个专业砸钱,都希望能尽快砸出点奇迹来。

  从紧迫性上讲,本人并不反对专业倾向性。但是,非常反对简单粗暴地决定大学专业的去留。艰苦专业,冷门专业,基础专业,动不动就面临黄牌警告,高校生怕传统专业被摘牌,又怕不跟随热门专业而在拨款上吃亏,还怕不办流行专业而影响学校排名,稍有点名气的大学,都得挤破脑袋实现专业同质化,抢食客抢到不顾体面。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人类竞争到极致时刻争的是什么?

  不就是基础吗?如果核武器打完了,人类还没有灭亡,还要接着打,不还是回到枪炮甚至是刺刀吗?不还是保证不饿死吗?没有钢铁,你连枪炮都造不好,飞机,航母,智能驾驶,5G手机,持久吗?如果美国只重视核武器,不重视基础工业,总有一天也会吃亏,高科技不是永远都能高下去的。

  中科院立志解决卡脖子问题,全国人民都想解决卡脖子问题,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原来不卡脖子的问题,今天为何倒是卡脖子了?原来卡脖子的问题,为何今天还继续卡脖子?四十多年的春天,我们到底是怎么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是钱投少了?还是事做错了?解决卡脖子问题,归根结底不得靠大学教育吗?吃了四十多年的快餐专业模式还能持续下去吗?

  实际上,中国紧迫要解决的卡脖子问题绝对不是芯片问题,更不是光刻机问题,是卡脑子问题,脑子卡死了,十四亿人的智慧都会被梗塞,砸钱买药吃就通一下,停止砸钱,又会堵起来。

  大学设置专业的菜谱化,责任不在高校,而在教育管理者和设计者,或者说在浮躁的全体国人。浮躁的国人最后又要反击到时代的路径上面,“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在当前背景下仍然是主流精神,并不因为中国高科技受阻有任何根本性转变,它之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直接毒害是“排名高于一切”,只要有利于排名,钱就砸向哪里,只要排名提高,又可以拿到更多的钱,非常有特色的内循环。

  中国所有的大学都象餐馆,生意的好坏,一取决于位置,二取决于菜谱,没有别的新意。

  附言:

  1,网友问:美国疫情严重,欧洲疫情重燃,中国会不会一枝独秀?答:不会,基建支撑不了一枝独秀,疯狂造富支撑不了市场,要想到后面有更多的困难。

  2,网友问:会立即攻打台湾实现统一吗?答:不敢妄下结论,但本人认为,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做在前头。

  写于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

      转自孙锡良公众号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