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郭松民:《上海公报》成功的历史经验

2019-08-02 11:08:4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郭松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从毛主席、周总理那一代伟人那里汲取外交智慧,会大有益于今天的中美谈判。”

  01

  —

  7月30日,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上海拉开帷幕。

  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史称《上海公报》。

  《上海公报》是中美关系的奠基性文件,这份文件也经过毛主席的逐字推敲与修改,堪称当代中国外交文件的典范。

  中美谈判重返上海,又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47年前中美关系的大门被徐徐打开的那一刻,这是对的。从毛主席、周总理那一代伟人那里汲取外交智慧,会大有益于今天的中美谈判。

  

1.webp.jpg

  02

  —

  那么,《上海公报》时代的中国外交,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究竟是什么呢?

  也许可以用这样几个字加以概括:主体性、独立性、平等性。

  中美关系的改善,绝不允许以损害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代价,也绝不允许形成对美国或明或暗的依赖、依附关系。

  03

  —

  今天,在精英有偏向的叙述和刻意误导下,许多人稀里糊涂地认为,当年中国之所以要“小球推动大球”,改善中美关系,是因为珍宝岛之战后,中国无法承受苏联的军事压力。

  这是完全错误的解读。

  从心理的角度看,这种解读本质上是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状态而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历史所留下的心理阴影对现实国际关系的一种投射,即总想躲在什么人背后,总想依赖什么人拯救,总想让别人出头而自己不出头,等等。

  由于这样的心理影响,他们就不能理解当年毛主席推动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并不是出于对苏联的惧怕,而是完全独立的、出于对中国利益的长远考虑和战略安排。

  近代中国历史上,“总想依赖什么人拯救”心理体现在外交政策上就是“以夷制夷”,从李鸿章到蒋介石可谓一脉相承,而对此最为迷信、最愚而好自用的就是蒋介石。

  抗战后期,蒋介石一心搭想美国的便车,不肯积极开展对日反攻,结果导致中国在雅尔塔被美苏联手出卖,今天也无法改变的后果就是外蒙古与中国的分离。

  

2.webp.jpg

  04

  —

  毛主席是从中国的主体地位出发,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思考中美关系的。

  首先,在世界革命的前景暂时消失,即北美和西欧、日本等地暂时不可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情况下,新中国确实面临一个必须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打交道的问题,老死不相往来是不行的,用今天的术语说,就是“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事实上,在新中国的领导人中,毛主席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做了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1949年毛主席决策保留香港这个“面向西方世界的窗口”就证明了这一点,而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更是为改革开放创造了绝对必要的前提。

  当然,毛主席在和西方打交道时会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绝不允许中国的主权受到损害,绝不允许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损害,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通过改善中美关系为祖国统一创造条件。尼克松承诺的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等,在此后的几年间被美国的福特、卡特政府一一落实,祖国统一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了(当然,统一迟迟没有变成现实则是另外的问题);

  第三,形成“中美苏”这样相对稳定的“大三角”关系,以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

  05

  —

  在《上海公报》时代,表面上看,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军事力量都远比中国强大,似乎中国必须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庇护者,然后才能获得安全感。

  但毛主席是不世出的辩证法大师,他最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孤立地看,美苏的力量是要比中国强大,但实际上他们的处境却都比中国更困难,因为他们到处伸手,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争霸,战线拉得太长,都有些消耗不起了。他们能够用来对付中国的资源相当有限。

  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他们争夺的重点是欧洲和中东,那里才是石油和财富的主要来源。

  当时美国深陷越南战场,焦头烂额,国内反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美国要从想越南体面撤军,没有中国的合作是完全做不到的,因为如果中国愿意,就可以让美军在越南遭受一场奠边府式的惨败,这对美国几乎是不能承受之重。

  尼克松访华,是美国有求于中国,而不是相反。毛主席对这一点洞若观火。

  06

  —

  但美国毕竟是国际政治的资深玩家,手段老辣,中美关系刚一改善,基辛格就想给中国挖坑了。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73年11月12日,下午五点四十分,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的住处会见基辛格,周恩来、姬鹏飞在座。

  当基辛格说目前中东问题是防止苏联取得统治地位时,毛主席说:“统治不了,野心很大,能力不够。我们现在跟你们有一点不同,我们什么问题都挡回去。你们是打中国式的太极拳,我们是打少林拳。你们总是说,我们自己也这么说,你们跟我们的观点差不多一样,就是苏联要打中国,有这个可能。”

  基辛格说:“我们认为现在有更大的现实可能性,他们特别要摧毁你们的核能力。”

  毛泽东说:“我们的核能力只不过只有苍蝇那么一点,一个国家要兴起来,短时间是不可能的。”

  基辛格说:“我们认为,如果出现这种事情,将会对我们大家都产生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决心加以反对,我们已经决定不允许中国的安全遭到破坏。”

  对于美国这番“好意”,毛主席并不领情,反而说:“苏联那个野心跟它的能力是矛盾的,它要对付这么多方面,从太平洋讲起,有美国、有日本、有中国,有南亚,往西有中东,有欧洲,总共只有一百多万兵,守也不够,何况进攻?要进攻,除非你们放它进来,把欧洲、中东让给它,它才放心。这样才能把兵力往东调。”

  毛主席和基辛格的这段谈话,看似随意,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其实是高手过招,刀光剑影,不经意间毛主席已经把年少气盛,风头正劲的基辛格斩落马下。

  

3.webp.jpg

  什么意思呢?

  基辛格谈话的主旨,是强调苏联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暗示中国向美国寻求庇护,并且对提供庇护表现得十分慷慨、主动。但毛主席随手就挡回去了,少来这一套,这不可能,欧洲和中东才是美苏争夺的重点。毛主席还不动声色地严厉警告了美国,不要搞祸水东引,“除非你们放它进来”,但代价很大,美国必须把“把欧洲、中东让给它(指苏联)”,美国愿意吗?

  如果毛主席在和基辛格谈话时稍微表现出示弱,对美国的“慷慨”表示感谢与接受,基辛格下次来访的时候,就会俨然以中国的保护者自居,提出许多具体的要求与条件了,毛主席是绝对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与基辛格这次会见5天之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召集周恩来、乔冠华、王海容、章含之、沈若云、唐闻生等谈对这次中美会谈的看法。由于都是自己人,毛主席的话就讲得非常明白了。

  他说:“美国说苏联要打我们,才不要信他们的话呢。我那篇讲话,意思是把他的球踢回去,当心,北极熊要咬你们,要向西,到欧洲、中东和美国,对付他的“当心!北极熊要整中国”。对美国要注意,搞斗争时候容易‘左’,搞联合时容易右。”

  一个多月后,毛主席在同参加中央军委会议人员谈话时,讲得更加明白:“我向基辛格讲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其中只有一句话:当心!北极熊要整你美国!一整太平洋的舰队,第七舰队,二整欧洲,三整中东。”

  概括来说,就是美国有求于中国,你基辛格不要忽悠得好像中国有求美国似的,中国没那么危险,也不接受你的保护。现在你即然想从越南体面撤军,就说说你的条件吧?

  

4.webp.jpg

  07

  —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状态而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历史所留下的心理阴影”在今天仍然是严重存在的。在苏联已经消失,中国单独面对美国的情况下,其具体表现已经从“总想躲在什么人背后,总想依赖什么人拯救”变成了“千万不能得罪美国”。这种心理,甚至影响到了影视剧的拍摄与播放。

  主体性、独立性、平等性,说说容易,做到又何其难也?但《上海公报》时代的中国做到了。

  透过美国强大的外表看到它虚弱的本质,原则问题决不让步,不急于和美国达成协议——这这是毛主席留给后人重要的外交经验与遗产,认真体会这些宝贵的外交经验,并用来指导中美贸易谈判,就不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就能够最大限度维护中国的利益的。

  

5.webp.jpg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