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郭松民:期待主旋律电影的新浪潮——在一个电影剧本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8-10-29 16:40:05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郭松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webp (2).jpg

  “用革命的初心、新中国建国的初心来疗救当下的种种弊病,应该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最重要主题。”

  01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部片子,无疑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观点还算正确,也符合官方的要求,但没有票房,观众不买账;

  另一种是靠“全明星阵容”、“小鲜肉”、“戏说”等噱头,获得一定的票房,但无论是在艺术品质还是价值观方面,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1.webp (3).jpg

  02

  主旋律电影的这种困境,和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有关

  大环境是什么?就是搞了四十年的市场经济,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高度世俗化的市民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真正落地的主流价值观是拜金主义

  主旋律电影所提倡的价值观——在这里我们用“初心”来表达——和这个市民社会实际的主流价值观之间存在巨大张力。

  那么,是不是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就应该向这样的世俗化价值观妥协呢?

  在现实当中,妥协是普遍存在的,像我前面说的靠噱头赢得票房的“主旋律电影”,就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价值观方面的投降。

  但我认为不应该妥协。恰恰相反,这种张力反而彰显了主旋律电影存在的价值。

  一个社会,如果长期把拜金主义做为主流价值观,最后一定是土崩瓦解拜金主义价值观横行无忌,说明这个社会病了,而主旋律电影所提倡的“初心”,恰恰医治这种膏肓之疾的一种良药

  03

  这里有必要对初心做一番辩证。什么是初心?

  如果说初心就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那些仁人志士所秉持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革命救国”!也就是毛主席说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救国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阶级革命,建设一个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饭吃、有工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主义社会;另一个方面是民族解放,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这两个方面是递进关系的。只有阶级解放,才有民族解放。

  没有阶级革命,就不能凝聚起亿万工农大众的力量,推翻帝国主义这座最沉重的大山,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自由。

  用毛主席言简意赅的话说,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现在我一看到“精英包揽救国”的电影电视,就会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恶心,这叫贪天之功为己有救国的功劳和荣耀,都属于人民,而且主要是工农大众

  无论是革命还是救国,都是有风险的,牺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新中国成立时,有名有姓的党员烈士总数,就已经超过了当时活着的党员总数,这简直等于每个党员都牺牲了一次以上。

  这种状况,要求革命者要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乃至生命之上,简单点说就是要有情怀、有献身精神、有牺牲精神,秉持“为公”的价值观。

1.webp (4).jpg

  04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部电影,主人公是一个当代人物,如果他一出场就是一副“一心为公”的样子,观众是不买账的,会觉得假大空,这也是主旋律电影不卖座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呢?时代变了。现在不是毛泽东时代了。

  毛泽东时代是一个英雄时代,是一个在革命队伍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英雄的时代

  比如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一出场就是智勇双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高占武、孔淑珍一开始就是一心要把家乡建设好的优秀青年等,观众并不觉得假,也不觉突兀,反而觉得很亲切。

1.webp (5).jpg

  但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俗人社会、甚至是《手机》社会、金瓶梅社会,是一个官员有大面积腐败的社会,是一个严守一、西门庆、潘金莲等大行其道的社会,是一个老人倒地要不要扶都大费踌躇的社会。

  观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极少遇到过一心为公的人,如果他突然出现在银幕上,观众就会觉得很假,因为这和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迎面相撞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社会中就绝对不存在秉持“为公”价值观的人。这样的人是有的,我们今天讨论的这部电影就是有原型的,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珍贵财富,也是这个社会的“珍稀动物”,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占人口、党员的比例,都不能算高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影视作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给英雄人物增加缺点,让他贪生怕死、骂骂咧咧,甚至塑造反英雄,如《集结号》,这种办法带来了严重后果,是对英雄的解构而不是对英雄的树立。

1.webp (6).jpg

  05

  我们的这部电影,目前这个剧本是不行的。我认为,如果要塑造一个可信的英雄人物,他最好一开始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俗人,但是经历了某些重要的契机,使他寻回了失落的“初心”,继而在初心的支配下产生一系列英雄行为,这样观众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举一个例子。

  黑泽明的电影《生之欲》,主人公就是一个政府机关的小课长,名叫渡边。他勤勤恳恳三十年,上班从来不迟到,也从不请假,但却什么有意义的事也不做,对市民的要求一律推诿不办。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发现自己得了胃癌,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渡边才意识到自己的一生都白白虚度了。

  这个打击非同小可。一开始渡边试图通过纵欲来获得弥补,但仍然感到空虚。终于他在年轻同事的启发下,决定用自己最后几个月的生命为市民做点有意义的事——把一个垃圾场改建成一个小公园。影片的结尾是他在新建成的小公园里欣慰地死去。

  这部电影里,渡边虽然做出了非同寻常高尚行为,但观众并不觉得突兀。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转折是可信的,生命到了最后的关头,他必须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

  所以,我们的这部影片,要表现初心,也应该是一个失落、寻回、擦亮、依靠初心的支持战胜腐败、官僚主义和拜金主义,最后继续传承初心的过程,只有表现了失落和寻回,观众才可以接受这样的英雄人物,因为这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是相吻合的。

  当然,故事框架定下来了,还需要有丰富的、可信的细节做支撑才行,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认为,应该先为主人公建立一个人物档案,或者写一个人物小传,然后再拉出故事大纲,以此为枝干,丰富细节。人物立住了,故事也就立住了。

1.webp (7).jpg

  06

  总之,主旋律电影不应该仅仅是正面宣传,仅仅是塑造官员的“正面形象”,或“正说历史”(当然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的影片由于和当下的社会现实存在矛盾,也回避了现实问题,往往不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而用革命的初心、建国的初心来疗救当下的种种弊病,用革命初心来战胜诸如腐败、官僚主义等,我认为这才应该成为当下主旋律电影的最重要主题,应该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新浪潮!

  这样的主弦律电影,我深信一定会受到欢迎。

1.webp (8).jpg

  07

  最后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新右派已经抢了先。

  现在,老百姓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王朔为代表的那种用世俗理性解构崇高、情怀、利他主义精神的那套做法已经受够了。

  我们的精神世界已经是一片废墟,没有什么可解构的了

  打个比方说,你可以嘲笑一尊英雄塑像的造型太夸张,但对一堆垃圾,你真的没什么可嘲笑的。

  老百姓需要表现美好、歌颂崇高的文艺作品

  今年上半年上映的《无问西东》,票房、“口碑”都不错,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影片表现了情怀、利他主义、献身精神、牺牲精神等等美好、崇高的价值观。

  但《无问西东》的阴险、可恶之处在于,他们把这些美好价值观的源头,归功于受到美国的影响,把美式自由主义,说成是现代中国得到拯救的“初心”,而革命只是带来了混乱和残暴。

  《无问西东》完全歪曲了历史,颠倒了黑白。

  近代以来,恰恰是革命的“初心”战胜了美式自由主义的“初心”,中国才得以完成革命、建国、工业化等一系例极其伟大的宏伟工程,这一点,只要读一读毛主席在新中国解放前夕评美国白皮书的系列文章就明白了。

  今后,中华民族还要靠革命初心的支持,渡过激流险滩,走向伟大的光明未来

  所以,通过主旋律电影表现革命初心,鼓舞当代人通过寻回革命初心来战胜现实的各种邪恶,和新右派争夺对初心的解释权,是每一个爱国的电影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把初心解释成美式自由主义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对中国未来的命运是决定性的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webp (9).jpg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