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孙锡良:“两会”民意(1)——警惕教育改革中的“富折腾”

2018-03-05 16:04:1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孙锡良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某些错误改革说成是“穷折腾”,现在,很多改革又变成了“富折腾”,教育领域尤其明显。有些人可能讲中国教育很缺钱,哪来的富折腾?不是教育缺钱,教育已经很有钱,教育现在缺的是公平,想要钱的地方得不到,能得到的地方花不完。教育经费失衡的现状正如同国民收入的两极分化。

  因为老百姓对教育改革极其不满,所以教育改革也就显得特别的多,改来改去,都是在形式上出大招,钱花了,政绩也有了,就是没办法改变面貌。中国近十四亿人口的教育问题实质上只掌握在少数几十个“教育改革家”的手上,他们想一出是一出,花样被他们玩尽了,钱花了无数,过程都是在折腾国人。该听点民意了!

u=962786214,274118700&fm=27&gp=0.jpg

  今天,我想重点就“新高考”再提意见。

  新高考,新在哪里?新在所谓的选课自由。

  为了这个“新”,他们讲出了很多理由,什么素质教育,什么规划人生,什么兴趣教育,什么提高创新能力等等。高考选择设计极其复杂,这种复杂不但体现在高中阶段,还延伸到大学阶段,制造了相当大的混乱。

  我曾经讲过,在中国,只要是考试,所有考生,你得先考虑自己最想进哪所大学,分数必须放第一位,任你怎么改革,“功利”必定占据考生和家长心中的绝对统治地位,其它的东西,等进了大学再说吧!

  外国不一样吗?应该也差不多,形式上有些差别而已,都喜欢分数。所谓兴趣、素质、特长,那都是附属物。哈佛、耶鲁、麻省招中国留学生,是招北大、清华、中科大的学生多?还是招三本、高职的学生多?北大、清华、中科大的学生是怎么进去的?不就是凭考分吗?考分可能不见得决定能力,但考分仍然是目前最合理的选材方式,盲目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或者采用其它非考试录取模式都对中底层人不利,不要被忽悠。

  从“新高考”的试点情况看,选物理和化学的学生明显大幅度减少,尤其是物理课的选课人数极少。这个情况一方面让高中教学很难安排,部分物理老师接近失业,只能改教副课。另一方面,这个情况也让大学很头痛,理化是自然基础学科,不能不学,如果高中生都不选,只能在大学先补高中基础理化课,然后再开大学理化课,实际上是把教育资源后移,高中阶段的时间浪费和资源浪费都相当可惜。

  有些名牌高校(北大、清华、复旦等),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急忙推出自己的补救措施,要求考生必须选择理、化、生中的两科,有些高校明确指出必须选理化。试点省份在发现选课严重偏差的问题后,也在急于打各种“选课补丁”,要求理化选课人数必须达到多少比例才合格,甚至在分数权重上又做改革,越改越麻烦。高校限,省级也限,那跟文理分科又有何区别呢?到处打补丁的“新高考”新在哪里?

  不过,大部分高校,不敢象名校一样强迫要求学生必选某课,因为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生怕自己在招生过程中失去先机,只能把明显看到的高考问题压着不管,随大流也就是了。

  本文不准备过多分析“新高考”所谓优势的虚假性,去年已经分析过了。今天,我想给出两条替代“新高考”的路径:一条路径是大学招生改革路径;另一条是高考科目综合化路径。这两条路径的最大好处是操作简单,优越性不少于现在的“新高考”。

  先说第一条路径:高中文理分科不变,扩大高校文理兼招专业面,逐步实现八成以上专业文理兼招

  这条路径到底行不行得通,我想讨论一下相关问题:

  1、有人认为,高校理工专业要求很高,文理兼招扩,文科生会适应理工专业?理科生会适应文科专业

  答:不用担心。如果不适应,那“新高考”方案同样行不通,在“新高考”模式下,只选了一门生物课或完全不选数理化的新高考生跟文科生有区别吗?没有。选了数理化的理科生学不好大学文科专业?不会。只要他有兴趣,不但能学好,甚至学得更好,如果他没有兴趣,他就不会选。如果“新高考”的文科生能适应大学各专业,那现行高考模式下的文科生同样能适应大部分专业,扩大文理兼招专业面不成问题。换句话讲:如果你反对扩大文理兼招覆盖面,你就不能赞成“新高考”选课自由,因为“新高考”同样允许选文科为主的考生录进理工专业。

  2、文理分科的“旧高考”限制了考生自由选择权吗?

  答:没有。教育,它不是选举,这里面不一定适用自由选择权,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高考是完全自由的。客观地讲,人都是有兴趣偏向的,文理分科本身就是给了这个偏向的自由选择权。再进一步看,高中基础知识的自由选择重要性远不如大学专业自由选择权那么重要,高中阶段的孩子认识能力还很弱,绝大多数都无法判断自己真实的长处在哪里,说选择,其实都是很随心所欲的行为。扩大文理专业选择面,这个“选择性”更利于青年人年长。

  3、“新高考”比旧高考更能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实现人生规划

  答:这个想法太过理想化。高中生能规划什么?选课自主了,你就能规划人生了?除非你具有绝对优势的水平,否则,你在大学招生中根本就无法确定自己会被什么专业录取,大学录取,考生是没有自由选择权的,你填的专业可能录取,很大可能不被录取,所以在高考填志愿时,老师会反复提醒你“一定要服从调剂”,不服从,你可能就无书可读了。这会告诉你:即使你高中规划再好,通知书一到手上,发现可能前功尽弃了。

  不要说高中,就是读了四年大学的大学生,多数人都还不具备给自己做人生规划的能力。大学,也就是一种经历,真正的人生规划还得一步步探索,这可以从“工作与专业对口率很低”这一事实得到验证,真正带着专业走完人生历程的人很少。

  4、“新高考”比旧高考更能实现兴趣教育和创新教育?

  答:不可能。在中国,咱们先别谈兴趣教育,除了功利,还是功利,我不敢说百分百考生都功利,99%考生功利的结论是没有问题的。“新高考”不但实现不了兴趣教育,还会加重功利主义倾向,每所高中,每个学生,都在精心计算怎么选学科对自己有利,最终达到比以前更有效的分数至上主义。

  提到创新,大家都很兴奋,因为都对中国的创新能力不足感到失望。然而,我想劝大家要冷静点,创新这个东西,真不是培养出来的,一是靠个人天性,二是靠国家环境,没有创新能力的人,你怎么培养,都只能出机械式成绩,而不能出创新力。有些人,在国内就是不能创新,一出去,他就创新了,这是环境使然。把创新不足归罪于高考,恐怕是中国现在的整体性认识误区。

  5、“新高考”可以考两次英语,比考一次对考生有利?

  答:不一定。一个考生,高考成绩怎么样与他的平时成绩是具有一致性的,不能讲百分百一致,但从统计规律看有高比例一致性,某科成绩一般的人,即使让他考十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两次考试的设计主要适用于“个别发挥失常”的考生。然而,失常者几何?从组织考试的成本看,有必要为“个别”考两次吗?

  考两次,只会增加考生的负担,无论你英语成绩有多好,只要在第一次没考满分,第二次肯定会继续参考,因为他会担心第二次题目比第一次更容易,不考就吃亏,一分就可能决定录取学校好坏,谁会放弃一次机会呢?从精力消耗上讲,对多数考生并不利。

  6、“新高考”比旧高考更易让中学生与高校实现对接吗?

  答:不可能。高中学生虽然拼得很苦很累,做了海量的题目,但高中那点知识真的根本做不到与大学专业对接。可以这样讲:高中生练的是考试能力,做的只是题目,并没有学习到多少知识,甚至可以认为,高中那点知识在专业中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大学专业面非常广,专业分类也非常复杂,中学生仅凭几门基础课哪能对接如此广泛的大学专业呢?

  

  再说说第二条路径:高中不分文理,高考直接考9门课(简称“全科考”)。

  1、“全科考”会不会大量增加考生负担?

  答:不会。

  我们不妨先看看现在的高中生负担重不重?答案肯定是非常重。

  凡有点进取心的高中生,没有不是早出晚归的,晚十一点之前睡觉的高中生很少很少,军事化管理的高中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不少考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吃饭都在看书。

  考9门了,负担还怎么变重?难道每天只睡4小时?不会。负担重不重,跟科目多少无关,只与做题量有关,科目多了,在可承受的时间内,做题总量基本不会变,变的是单科题量会变少。

  只考一科,会不会就能让高中生更轻松?也不会。科举考试只考八股文,儒子们轻松吗?还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啊!只要大学有“好、中、差”的区别,即使高考只考一门课,考生也是很累的,因为大家都在拼这一门,总会分出高低,为了往高处走,就得死拼。

  学生的负担轻重与考试内容多少无关,只与整个社会的竞争性有关。如果10个考生有8个注定要进清华、北大,你怎么考试都不会累到哪里去。

  2、“全科考”会不会约束考生兴趣?

  答:不会。我前面讲过,高中教育根本就不是兴趣教育,是应试教育,只要应试,兴趣就得靠边站,现在的“新高考”也保证不了兴趣。

  3、“全科考”与“新高考”哪个更象素质教育?

  答:“全科考”更具有素质教育功能。高中阶段的义务本就不是做专业学习和研究,它的定位就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必须重视全面性,考得越少,功利性越强,考得越多,素质性越强。

  4、“全科考”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

  答:不会。我们现在评价高中阶段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高考分数”,其实它本不代表质量。“新高考”仍然在走这条路,除了分数,没有任何标准更科学。教育部推出的“自主招生”化解了分数标准吗?招到了天才怪才吗?我敢肯定地讲,没有,完全没有。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重点大学的考生肯定不如凭高考裸分入校的考生。

  考9科,也许单科做题不如以前那么多,但仅仅也只限于做题。6科能学好的考生,9科也会优秀,9科给予了考生更多取长补短的机会。

  5、“全科考”有利于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对接吗?

  答:肯定是。如果全国都采用“全科考”,大学招生可以不再有什么专业设限了,全校范围的各专业都对所有高中生适用,大学招生也简单,高中生选择又自由,大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再需要再考虑各地区差异性和文理差异性。“全科考”更有利于学生做专业规划,也增加了大学阶段学生对专业做二次选择的空间。

  “新高考”为什么不好?归纳起来讲是三点:一是人造了荒唐的复杂性;二是虚设了改革的理想性;三是增加了改革的高成本性。

  一项改革,如果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并且到处打补丁,那可以非常确定地讲:成效会很差,结果会失败。“新高考”除了让“改革家们”获得政绩,对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不会有任何正面推动作用。“高招路径”和“全科路径”在优越性上不输“新高考”,且操作容易,各种改革成本都很低。

  各界代表,请你们一定要警惕改革“富折腾”,教育经费的浪费本就巨大,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大就大在很多经费都花在“改革形式”上,不是花在追求“改革实效”上面。

  我呼吁:“两会代表”尽快推动调整或叫停“新高考”!

  偏向的改革,越早纠正,代价越小,不要硬着头皮打补丁前行了!

  写于2018年3月3日星期六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