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孙锡良:广东的"车改方案"难获认同,全国"车改"必须以官民平等为依归!

2015-05-25 09:44:31  来源: 孙锡良博客   作者:孙锡良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简单谈谈广东省的“250车改方案”

 

 

  改革前沿广东省率先推出了自己的车改方案,厅官车补为每月1680元,最低车补为每月250元,领250元的人标明为“科员以下”,我想了很久没明白科员以下指哪些人,现估计是工人编制的那部分。按最低档补贴定案,我把广东方案称为“250车改方案”。

 

  不知道其他人看了方案以后有何感想,笔者我看了以后就有很多疑问,我看到的似乎不是车改方案,而是职级工资调整方案,符合“拉大级差”的改革开放式分配原则,体现了职位的价值原则。

 

  要判断车改方案是否合理,有一个最简单的切入点,那就是:为什么要车改?为什么要车改?

 

  前十多年,中国老百姓对公权部门最不满意的是“三公消费”支出太大,这其中就有公车消费,老百姓的本意是要求消除特权,官民平等,从来没有说允许以现金支付代替公车消费,更不赞成现金补贴直接与职级挂钩,这不就是把“小批量分利”变成“大批量分利”吗?庞大的经费不还是由财政支出吗?

 

  现在,广东省这么搞了,不妨听听民间的质疑声:

 

  其一、车改到底能不能减少财政支出?我不是官方人士,无法对具体单位进行审计调查,不知道改前与改后的支出对比情况,但是,去年底曾看到湖南某县试点车改的结论是,不但不省钱,而且还加重了财政负担。车补是人人拿钱,坐不坐车办不办事都领钱,坐多坐少都领钱,只要级别在,一年到头不出门,照样领取象固定薪水一样的车补,想减轻财政负担,估计是办不到的,领车补的基数太庞大。

 

  其二、车改与级别挂钩的补贴差额依据是什么?钱补的多少,从理论上讲,应该与外出用车的次数是基本成比率的,否则,为何还要分等级呢?但是,广东省的这种级差真能反映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吗?基本不会符合。车补一般是指本地用车补贴,并不包含长途出差补贴,因为长途出差补贴在各单位还保留有实报实销的制度。而本地办事用车,级别越低的具体干事者跑腿越多,很可能造成办事的人车补不够用,不跑腿的人车补基本不用。

 

  其三、特殊权力执行机构的车补如何推开?人事局领点车补可以不用,宣传部、组织部的干部领点车补或许可以直接存银行,但公、检、法等单位就不行,他们必须有执法车,他们必须乘执法车办事,这里问题又来了,办事必须用执法车,但车补还拿不拿呢?拿了,车改就公开变味,不拿,他们心里不平衡,那么多不用车的人都领车补,我们为何不能领?

 

  其四、车改之后的公车能全部退出机关吗?除了特殊机关的执法车之外,一般公务部门的公车都能在车改之后退出吗?中央曾经给各级领导干部定了一个配车规定,哪种级别标配哪种车都写得很详细,现在车改了,这些《规定》还管用吗?若管用,那镇长、局长、正副县长、正副市长、正副厅长的车补钱要不要退?按我的理解,广东在实施车补方案以后,一般性的公务部门应该没有一辆公车,谁出去办事,都应该象老百姓出门办事一样自己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再不应该打着“提高办事效率必须保留部分公车”的理由,老百姓为了提高办事效率,都得靠自己出钱,都得靠自己计算准时间地点,公务人员办事是否也要换换思想呢?说实在话,又有多少事需要急匆匆去办的呢?

 

  我现在很想提醒大家是的:不少已经搞过车改的单位继续保留着很多公务用车,出门仍然享受着专车服务。

 

  其五、谁来监督车改方案的执行?车改用钱都是财政经费,都是权力机关内部事务,按目前的政务公开模式,老百姓其实对方案落实和经费支出是很难监督的,对车辆的管理也很难监督。我个人认为:如果车改之后没有减轻财政负担,应反对如此畸形的车改政策继续推行,因为它让“改革”成为欺骗百姓的一种手段。

 

  其六、国外成功的公车制度能否借鉴?我们中国喊了三十几年的“与国际接轨”,接到今天,成功对接的不多,尤其是好的接不上,接得上的不好。按我自己的理解,谋求与国际接轨,应该是接上一种好轨,而不是接上魔鬼。据说欧美的公务人员绝大多数都不享受公车,甚至在很多政府部门根本就没有公车。不管欧美是好是坏,我建议中央政府把发达国家一些典型的公务人员用车制度公示一下,让老百姓评估一下好坏和可借鉴性,千万别说咱们对欧美国家一概不知。要让老百姓服气,必须有对比,靠推出发钱的改革方案解不开百姓心结。

 

  其七、所有改革都必须要循序渐进吗?有很多网友总是说:不管好坏,改了总比不改好,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我本人不赞成这种观点,有些改革可遵循渐进原则,有些改革要改就改到位,没有科学合理的成熟方案,还不如不改,改了,很可能往更坏的方向走,比如广东的“250方案”,对财政和对老百姓都没有正面意义,它只能体现权利的变种享受,并且很有可能在多年以后成为一种新的负担,你不能保证“250方案”不会变成“350方案”或者“550方案”,车补成为福利补贴的可能性完全不能排除。绝对不能说改比不改能省点钱就是成功,这种变种的成功埋下了更大的反弹空间,不可取。

 

  其八、“250车改方案”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就我的理解,凡属老百姓有意见的特权改革,最后都可能演变成货币补贴,最后都有可能演变成职级的待遇差别,最后都可能演变成形式改革,而不是实质改革,做形式,是为了堵住百姓的嘴,避实质,是为了保留公务人员的级别权。车改如此推行,其它公务消费会不会往这个方向走?公务出国和公务旅游等会不会也往这个方向走?

 

  结束语:在我看来,除了国家特殊需要,根本就不存“车改”这一说法,要说有“车改”一说,那就是取消职务性公务用车,保留执法性公务用车,100%的公务人员都不能拿车补,想要提搞公务人员薪水和福利,可以经人大立法构建合适的调薪制度,老百姓没有的公共待遇,公务人员就不能拥有,“货币车改”不是改革,是特权变种,“250方案”不是合适的车改方案,是等级福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