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司马平邦评刘德华《失孤》:失孤不独,有缘即份

2015-03-21 08:16:30  来源: 作者博客   作者:司马平邦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98年的某一天,安徽六安的农民雷泽宽和妻子在山上侍弄着自家承包的苹果园,雷的老母亲带着两岁的孙子雷达在家,老太太带着小雷达上街,就在一转身的功夫,雷达丢了--这一丢就是15年,从雷达丢失那一天起,父亲雷泽宽放下所有,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开始了长达15年的寻子之旅。

  已经50多岁的刘德华,饰演着40岁左右的安微农民雷泽宽,雷泽宽寻子15年以来,历经日晒雨淋,饥餐露宿,外形已经非常苍老,但同时,又因为这15年来他不间断、不信邪、不放弃,眼神和动作里,仍然有那么一股狠劲,他相信自己终究会找到儿子,尽管现在的雷达如果活着,早就是17岁的大人,即使擦肩而过也肯定不能相识,但雷的父爱在于寻找,以及在寻找中的累积。

 

  虽然《失孤》如《亲爱的》一样,也取材于寻找爱子的故事,但它的重心放在了“寻找”,而不是“找到”,更没有了后者“找到”之后还要面对一大堆罗乱,当然,作为故事第一主人公的雷泽宽,与《亲爱的》里的主人公们的使命也是一模一样的,但他最终甚至是要表达“寻找”的宗教意义和哲学意义,而非一味拘泥于最终是如何找到,以后找到以后如何处理日常?

 

  这或者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与众不同,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面,因为,在中国每年发生的“失孤”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最终无法找到的,而不是一定能找到。

 

  其实,刘德华已经不是第一次出演这种具有深重宗教与哲学色彩的角色,以前在比如《大块头有大智慧》和《新少林寺》这类电影里,他饰演的角色都有如此的色彩,所以,单从这角色上说,雷泽宽并不算一个合格的商业电影的男主角,当然他也不算是地道的文艺电影的男主角。

 

  为了解读这部电影和这个角色,我们还需进一步讲清《失孤》的剧情:

 

  安徽农民雷泽宽历15年时间,骑着摩托大江南北地寻子,直到2013年夏天的某日,他在福建省的一个小镇上遇到小时候即被拐卖而无从知道自己来自何家的曾帅(井柏然饰),曾帅也算对得起养父母给他起的这个名字,一副时尚雅痞的帅酷外形,在遇见雷泽宽,听说了这人世间尚还有如此执着寻找爱子的父亲后,便与他一同踏上漫漫的寻亲之路。

 

  中国长江以南的大好河山,在雷泽宽和曾帅临时组成的这个“寻亲二人组”的车轮下一处一处被浏览着,对曾帅来说,他之所以想找到亲生父母的动机已经淡化了与贩人罪犯做直接斗争的色彩,现在的养父母对他很好,看得出这些年来他在不愁吃喝中长大,但因为是被拐卖的,已经17岁的他至今还没有合法的身份,主要是不能办身份证,所以坐不了火车,也坐不了飞机,因之,他只能骑着麾托车带着连魔托车也报废了的雷泽宽一路前行,寻亲和寻找身份,是曾帅此行的两个初衷,寻亲,他是站在人贩子的反面,寻找身份,他其实站在中国身份证制度的反面。

 

  黑户人口,这在中国亦是一个牵涉幅面不小的现实问题,我曾在很久之前的新闻里看到,在黑龙江某地曾有数以千计的没有身份证的黑户人口,尤其是在铁路管理数字化之后,这些人完全失去了坐传统交通工具火车的权利,而刚刚的一期凤凰网视频节目里,亦请来了现实中仍然没有身份而不能坐火车、坐飞机和上大学的青年人,他们与曾帅一样,不仅是失亲者,也是失去社会身份的人。

 

  他们不仅被家庭离弃,也被社会离弃。

 

  至于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虽然在片中是寻亲最为执着的一个,但造化就是这么弄人,偏偏他就是那个永远找不到儿子的人,电影没有利用电影手段对雷泽宽的儿子雷达的现在状况做任何的描述,而是一直让他处于缺位状态,所以,因之,电影也没有对雷达可能处于的最险恶情况做出判断,比如死亡,比如这个被拐卖的孩子的死亡或还缘于险恶的目的和人性,等等;不过,电影还是同时强化了另一位刚刚被拐走的小女孩的悲惨经历,她先是被由吴君如饰演的女人贩抱着送到一户人家,开价25000元,但因是女孩,人家不要,最后低价到6000元仍然不要,小女孩最后是在吴君如抱着她走投无路(或在找下一个买家)的路上被警察解救的,但在此之前,她的母亲(倪景阳饰)已经不堪失女之痛投水而死,如果警察若再不找到小女孩,女人贩不知会对她做出何等恶事来的。

 

  当然,这个小女孩能够被找到,也缘于雷泽宽热心地将关于她的寻亲海报天天插在自己的身上,这是本片最不经心又最让人心中温暖的一笔。

 

  然而,被解救的这个小女孩从她被解救的时刻起,已是再次失去亲人,未来等待她的是什么,我们都无从知道。那位年轻母亲的脆弱,会让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会发出微微的叹息,雷泽宽那种15年来坚持不懈的寻找儿子的执着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调子,但在现实里,如这位软弱的投水母亲其实也不在少数。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听说一件事,在十几年前的非洲卢旺达,一个家庭里可以随便生孩子,但同时大多贫困的家庭也是养不起这么多孩子的,所以孩子丢失、死亡的事时有发生,然而当某个孩子丢失或者死去时,对他们的父母来说从来不是什么大事,有在卢工作的中国人问这些父母,你们那么穷,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一个刚刚失去一个儿子的卢旺达父亲回答:因为怕我们的孩子会死啊。

 

  这就是地球另一端的另一种关于孩子的生命的逻辑。

 

  其实,刘德华在《失孤》里也得出了关于孩子与生命的另一种逻辑,即他路遇的那位大和尚的话,得到即缘聚,失去即缘散,寻找即缘起,放弃即缘灭;所以,《失孤》其实只是在讲一个“缘”字,而不是它的聚、散、起、灭。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