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时评

周详:“情感导师”走红暴露的缺失

2018-06-13 08:34:24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周详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追求人生伴侣的情感需求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迎合这种需求的“情感导师”“情感课程”也应运而生。但总有一些“导师”“课程”就像小沈阳的裙子“跑偏了”,挑战社会伦理道德,甚至教唆学员违反法律规定。在笔者看来,这些“歪瓜裂枣”之所以有市场,反映出当前正规情感教育和性别教育的缺失。

  情感和亲密关系本是人类经验的核心所在。各种积极的亲密关系(亲子、兄弟、配偶、好友、同事等)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归属和爱的基本需求,还有助于帮助人们避免各种精神和身体上的疾病与危险。历史上,无数诗人、作家和哲学家对情感与亲密关系做过讴歌盛赞和理性思考。但直到最近30年,随着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深入探索,人们才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理解、沟通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严谨和深刻的系统解释。

  不过,这些科学事实与原理并未及时进行广泛和有效的大众普及与传播。人性需求和知识产品供给出现失衡,一些非专业人士(如某些“情感导师”)利用人们对情感和亲密关系的需求,迎合一些人急于求成的功利愿望,歪曲发展出某种婚恋求偶“速成工具”。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当其面临性意识觉醒和发展,渴望爱与被爱,且苦于心智成熟滞后却求师无门的现实困境,极易在辨别和防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受到不良或错误信息传播者的影响。

  事实上,速成交际工具是脆弱、短效的,甚至是片面和错误的。正如情绪智力(俗称情商)决不是速成技能,而是爱人的能力,是一个生命体在自我充分感觉安全的前提下去理解他人,而这份安全感与理解的背后是充沛的爱。如果想让孩子未来拥有高情商,父母唯一能做的最有用的事情就是营造出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如果不以爱作为背后源泉,情商只会沦为一个脆弱的交际工具。

  人类情感和社会性等重要心理能力的发展始于婴幼儿期,家庭、各级学校对其发展可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方面,现实中很多父母情感表达较为含蓄、知识与应对方法有限,而与之相关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今后在扩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情感与亲密关系教育内容的同时,应积极促进情感与亲密关系教育走进广大家庭与社区。只有当广大青少年养成健康成熟的情感和亲密关系,才能影响下一代,形成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

  此外,基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优质心理服务机构极其短缺的现状,可考虑在加强情感教育评估与监管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社会资源的积极力量,构建专业人士参与指导下的协同工作模式(与现有情感导师共同商讨、联合开展工作),制定标准和规范,以便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协作组,使其在听取多方利益相关人的意见下,创作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情感与亲密关系教育课程、阅读材料、产品或App,以便形成更广泛的积极影响。总之,需要在政府支持下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探索实现优质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社区、学校全覆盖的创造性解决方案。(作者是南开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教授)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