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资讯中心 > 时评

红旗文稿解读网络舆情:2016年如何看?2017年关注什么?

2017-01-26 20:36:06  来源: 红旗文稿   作者:李艳艳 吴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李艳艳:2016年度网络思想状况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互联网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社会最大的舆论场,成为了各种社会思想观念竞相呈现的广阔舞台。在当前国家互联网治理力度空前加大的背景下,2016年网络思想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虚妄滥言、围攻谩骂的不良状况,在总体上呈现出了安全有序、向上向善的明显趋向。同时,2016年度网络思想状况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现象,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十分值得我们给予重点关注。

  一、2016年度网络思想领域呈现的新特征

  1.网络思想论争趋于理性化。网络社交媒体受众广、传播快、交互性强的特点,使网络舆论异常活跃,也使广大网民在思想上深受浸染、在言语上乐于表达。而在这每日数以亿万计的网络信息中,环境保护、民生关切、灾害处置等社会热点事件往往是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受到众多网民的关注和跟帖,也成为各种谣言、滥言、话语暴力的高发地。然而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持续稳步地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实施“净网”专项行动,“阳光跟帖”已经成为网络舆论新时尚,得到多数网民的自觉支持和遵循。因此,与2015年及以前相比,2016年广大网民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公共讨论方面表现得更为理性,网络发帖、跟帖和评论更加注重事实、讲究说理,情绪极端化的话语暴力现象大为减少。但是,出于不同观点、不同价值倾向的思想差异甚至分歧依然存在,由“无理声也高”“有理说不出”等原因而导致的网络话语争端也时有发生,并且成为影响网民理性表达的主要因素。

  2.网络社会思潮走向多样化。网络社会思潮是对现实社会思潮的反映,一方面体现着当前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体现着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和思想认识格局的多样性。除此之外,由于网络具有特定的信息交流方式、社会交往结构及话语情感模式,网络舆论具有结构社群化、传播裂变化、内容碎片化的突出特点,因而网络社会思潮还具有自身的特殊表现,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民粹主义”等,都呈现出瞬息万变的状况。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往往是从小范围的讨论开始,逐渐被一定范围的社会群众所认可,继而不断扩大为能够左右社会发展方向的思想力量。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思潮产生发展规律与网络思想传播规律十分相似,网络舆论的传播扩散与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很容易形成共振效应,对于我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工作形成巨大挑战。

  上述错误思潮的传播和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近日,最高法院连发长文,批驳西方“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指出要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影响,强调坚决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司法制度的错误言行作斗争,决不能落入西方错误思想的“陷阱”,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文章很快在网络上形成热议,近些年来一直鼓噪在中国推行西方宪政的某知名网络大V当晚即发表微博长文,抛出“不可理喻”“祸国殃民”“开历史倒车”等奇谈怪论,误导普通网民,利用人民群众希望获得公平正义的心理,鼓吹“司法独立”,别有用心地将强调宪法实施与西方宪政联系起来,实质上是夹带政治私货的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的,也就是立法、司法和行政是彼此“独立”的,所以西方的“司法独立”其实指的是这种政治体制,而不是很多网民误以为的“法官判案不受干扰”。而我国现有的国情政体、法律体系、司法制度及审判模式,决定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才是适合我国的制度,这里的独立行使审判权绝不等于西方的“司法独立”。

  3.网络意识形态争端开始法律化。网上网下联动是网络思想论争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方面,其中,尤以意识形态争端而导致的法律纠纷表现得更加突出。2015年,诸多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应当以对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评价为典型案例,它引起的名誉权法律诉讼备受网民的关注。2016年,这一法律诉讼争端演变升级、走向深入,就案件审判结果来看,法律很好地执行了维护英雄人物名誉的功能。然而,网络安全法治化进程稳步推进,并不等于事事应该依靠法律裁决。2015至2016年期间,网络意识形态争端屡屡诉诸法律,这意味着网上社会价值观方面的矛盾冲突正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激化。这种情况无疑将对网上舆论“灰色地带”的转化工作和网络思想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4.“意见领袖”的不当言行日益被边缘化。“意见领袖”作为网络舆论漩涡的中心,具有主导甚至操纵公共话题讨论“一边倒”的无形权力,普通网民只能陷入“沉默的螺旋”之中而丧失话语权。然而,令人欣喜的是,2016年的网络空间中,这种“沉默的螺旋”现象被初步打破,个别“意见领袖”因不当言论遭到网民集体抵制而非盲目附和的现象屡屡出现。2016年1月,某知名相声演员因调侃毛主席的不当言论而遭到广大网民声讨。6月底7月初,某著名导演选用“台独”艺人担任影片主演的行为遭到广大网民谴责。广大网民自发谴责抵制个别“意见领袖”的现象表明,在全党上下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背景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已经成为多数网民的主动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得到显著加强。

  二、对待网络思想状况新特征的科学态度

  当今互联网舆论场以社交媒体为主体,社交媒体的兴起是一个新事物,因此网络思想状况难免呈现出各种复杂情况。我们要善于采取科学的态度,对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积极探索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1.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思想状况。2016年网络思想领域呈现的上述新特征,既包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方面,又存在危险紧急的方面,对此,我们既不应盲目乐观,也不该唉声叹气。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而为促进这种趋势而积累积极因素。面对网络思想领域的复杂状况,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多策并举地展开和推进,并已见到显著成效,网络思想论争趋于理性化、“意见领袖”的不当言行日益被边缘化等新特征表明网络思想状况呈现总体向好的趋势。对此,我们应该树立充分的信心。

  2.以辩证分析的方法看待网络社会思潮。正如上文所述,网络社会思潮走向多样化的现象,对于我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是,对这一问题也不可一概而论。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网络社会思潮走向多样化的现象,我们既要正视它对于主流价值观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传统社会思潮传播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在现实社会无法获得传播权力的群众,不断运用自媒体发言,也能够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因此,对待网络社会思潮多样化的现象必须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对于该管该治的思潮要敢于亮剑,对于该疏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进行有效的引导。

  3.以科学研究的态度看待网络思想论争。上文说道,许多网民有理性上网的良好意愿,却缺乏理性发言的能力,因而要么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要么变成了唇枪舌剑的“愤青”。究其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学分析的能力,更进一步说是由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在他们的头脑中牢固树立。对于这一根源性原因,我们不能忽视,也不可操之过急,而应该以加强网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根本举措,切实给予他们科学认识问题的思想武装,鼓励他们以科学正确思想和态度为指导,认识各种网络思想问题的实质。

  三、积极作为,引导网络思想向上向善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包容、匿名共享的舆论平台,网络思想状况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网民的自觉参与,只有通过“群众在讨论中认识和掌握真理”的方式,锻炼和提高网民捍卫自己精神家园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促使网络思想摆脱怨气戾气、走向理性探讨的氛围,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基于此,增强网民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素养、帮助网民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成为引导网络思想状况的根本举措。

  1.建议网络社交媒体设置用户传播资格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准入制度。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报道工作是有十分严格的准入制度的。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编辑,每一个网络用户俨然可以随时发布信息、表达观点,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人人都可以做新闻采编报道的理由。为了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清除虚假信息,建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的考核作为自媒体账号注册的基本门槛,从而改变注册账号就可以传播信息的现有状况。而对于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来说,他们已经在事实上扮演了“主流媒体”的角色,因而更需要自省自律,建议对他们的账号设立信用积分制度和年检制度,对他们在网络舆论场中发挥作用好坏做出科学的评估,进而据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此外,对于网络上活跃的正能量人士,要积极帮助他们扩大社会影响力。建议结合网络舆论生态编写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教材,并举办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素养培训班,向网民传授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理论,以提高网民辨别剖析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

  2.充分调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参与网络思想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还是互联网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思想舆论场中都不能“失语”“失踪”“失声”。在我国,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队伍高达数十万人,他们的精神追求、个人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连,理应成为维护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中坚力量。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已经有很多先行者,主动参与到了弘扬网络舆论正能量的队伍中来。然而,目前的状况是,网络思想建设工作仍然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个人或者单位的自发参与阶段,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有组织的、成体系的参与网络思想引导工作的局面还未形成。因此,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鼓励更多学者参与网络大众传播。一是在学术评价方面,改革传统的同行评价方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二是在学风建设方面,改变“宣传文章没有学术,学术文章不必宣传”的传统思想,切实鼓励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风气;三是增强学者的网络身份识别度,对于他们的专业才能和自媒体内容进行形象包装并广泛推广,提高优秀思想理论成果在网络平台中入耳入眼的频率。

  3.通过网络传播的各种方式,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关系着网络思想状况的未来。针对这一群体的年龄特点,我们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贯穿于网络游戏、流行音乐、影视产品之中,寓教于乐。在思想舆论的市场竞争中,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者、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性,还要具有传播理论内容通俗化的能力及亲和力。特别是要坚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创作原则,学会抓典型、讲故事、摆道理的传播方式,积极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近年来,《马克思靠谱》等网络书籍,《马克思是九零后》《马哲有点甜》等流行歌曲,《开卷有理》等娱乐性电视节目都是针对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教育的积极尝试,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等〉[项目编号:2016M600170]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000020124G04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

  吴剑 :2017年网络舆论的八个关注点

  (摘自:指尖阳光微信号)

  这一年,互联网舆情发展所呈现出的新业态、新形势、新挑战,总体上看平稳有序。新的一年,互联网舆情发展的态势只会更迅猛、更复杂、更具风险、更不可控 。

  2016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和网络强国战略大力推进实施,整个中国似乎都弥漫着浓厚的“互联网”气息。

  从微信和支付宝的红包大战到各大网络直播平台野蛮生长,互联网同领域之间的相互竞争日趋白热化,网络规则和网络秩序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从微博平台强势回归呈复苏之势到知乎问答、各类公众号平台及视频类网站APP的迅速崛起,互联网舆论阵地成熟化、多元化和可视化特征日渐凸显,百花齐放的互联网产业形态逐渐形成;

  从雷洋案、魏则西事件、罗一笑事件到台湾香港问题、南海仲裁案、美国总统大选,网络舆论热点层出不穷并呈现国际化趋势,国内外舆情的网络互灌现象日益严重,网民关心并参与互联网舆情讨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这一年,互联网舆情发展所呈现出的新业态、新形势、新挑战,总体上看平稳有序。新的一年,互联网舆情发展的态势只会更迅猛、更复杂、更具风险、更不可控,特别是五年一次的“十九大”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正值中国走上国际政治舞台并参与国际经济秩序建设的历史关键期,国内国际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必将出现无比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各面的不可控因素,笔者试着从以下7个方面,对201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的走向,作一个分析和研判,供参考。

  1、在全球化趋势之下,中国在国际社会亮相的频率会越来越高,扮演的角色分量会越来越重,什么样的互联网舆论有助于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稳定发挥,需要在战略上布局施策

  2016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最成功的一次出彩,无疑是G20峰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让世界各国羡慕不已,在G20杭州峰会上,全世界领导人都在思考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如何为我所用,如何让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巨大影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既表现在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上,也表现在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领导力等方面,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授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说,只有中国能团结意见最不相同的国家坐到谈判桌前,向世界各国提出振兴经济的具体建议。

  确实如此,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桥梁纽带,中国以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在国际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政治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亚投行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等重大举措上,我们始终坚持互惠共赢的联动发展理念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演讲,明确表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和支持全球化发展的态度没有变,欢迎世界各国来搭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我们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带动更多国家和人民,一起携手建设人类共同的家园,中国有这个能力,也肯定会承担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当中国重新走回世界舞台中央,在互联网舆论层面,有两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首先要树立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在外交内政上的战略施策令人眼前一亮,也让全世界为之侧目,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模式等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上频频提及,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国家影响力在日益彰显,而且与日俱增。

  中国开一个大会,举办一个大活动,启动一个大项目,国家领导人一到某个国家出访,都会引起世界各国媒体报道和舆论关注,中国俨然已成为当今世界争相关注的“明星人物”,这对于我们民族自信重塑和国家形象展示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信号。

  然而,在西方普世价值对中国社会的长期渗透影响下,互联网舆论场上关于中国的论调往往是负面的居多,即便近几年有所改善,但从根源上看,仍然未摆脱一些错误思潮多年来形成的影响。

  一些群体对中国发展道路和体制制度诸多质疑,对民族强大国家崛起似乎不愿相信,导致互联网上“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观点很受欢迎,“中国必成最大输家”的舆论基调误导着许多人。

  因此,我们必须把中国这些年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华夏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好故事、好变化、好形势,通过“上乘的宣传”理直气壮地讲出来,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人民不但站起来了,而且强起来了。

  像《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这样感染人心的宣传片可以多拍拍,像《湄公河行动》这样正能量导向的文艺作品要给予更大支持,逐渐引导网民正确看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成果,理性对待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广大网民心中树立起对国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应有的民族自信。

  另一方面,比树立自信更重要的,是警惕捧杀。随着互联网上舆论环境日益净化,负面思潮得到抑制,国家强大的信号也越来越明显,人民群众对民族复兴的渴望愈发强烈,特别是在香港、台湾问题上,不少网民认为中国既然已经拥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实力,完全可以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这种舆论倾向并不利于国家层面在战略上的通盘考量。

  更何况,外媒经常性地把中国捧上天,说我们的海军几年内将成世界第一,军舰数量要超过美国,把我们说成是“世界经济一哥”,要我们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开放更多的资源,接收更多的难民,等等此类信息在国际国内互联网上反复传播,容易在国际舆论场形成“中国威胁论”的不利影响,对中国团结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会造成阻碍。

  对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要保持宣扬中国日渐强大的积极声音,继续加强爱国主义的氛围渲染,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民族强大的自豪感。

  但同时也要把握好时、度、效,比如像“看到中国那么流氓我们就放心了”等类似网络语言的广为流传,尽管能对部分国人起到提振信心打鸡血的显性作用,但如果说多了、泛滥了,就难免引发很多人的不屑和不满,引起其他人的厌恶、恐慌甚至反对,形成负面反作用。

  2、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向深入,深层次矛盾和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会不断出现,一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舆情事件可能发生,在应对、处置和引导上更要讲究策略和艺术

  任何网络舆情的发生发酵,基本上都与现实社会中的利益冲突相关联,正因如此,越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时期和地区,社会矛盾往往多发频发,互联网舆情也是如此。

  去年以来,非常明显的一点是,在全面依法治国道路上,关于法治类舆情的数量较多,影响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舆情应对压力明显增加。

  如聂树斌案重审事件、作业本辱先烈被告一案、雷洋案等等,司法部门在严格依法履行法律程序的同时,还要谨慎应对互联网舆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舆论攻击的“靶子”,公众对依法治国的关注度无比空前,司法部门经常会遇到“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情况,非常尴尬。

  究其根源,是因为释法权的争夺——对于法律的释法权理论上讲,理应在司法部门,然而由于司法部门在释法说明上,或回应很慢,或无回应,使得一些法律从业者在司法部门权威发布之前,提前将一些解读抛出,给公众先入为主的印象,无形中释法权由司法部门过度到了法律从业者手中,使得这种尴尬比比皆是。

  这种趋势,在今年会更加明显,司法部门如果不能及时把相关信息准确并且通俗易懂地传递给网民,就有可能遭受网络舆论的各种质疑和无端指责。

  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有“杨改兰事件”这样引发网民质疑扶贫工作的舆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就更多了,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各方面涉及的利益何止千万,形成的网络舆情更是无法计算,在全面从严治党上相对好一些,毕竟老百姓对这个还是很支持的,但是涉及到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时也容易引起舆情,比如在对“任志强事件”的处理上,就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新的一年,诸如此类的网络舆情会更多,成因会更加复杂,处理起来会更加棘手。比如在涉警舆情上,一方面公安部将面临全国公安机构改革引发的内部矛盾,需要不断去化解情绪、团结人心和凝聚共识,另一方面在负面舆情发生时要及时切割处置,依法依规办事,但这就难免会打击基层民警的积极性,这一点,在警察执法规范化问题上显得尤为突出,雷洋案等多起重要舆情事件,在警察内部和社会舆论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也埋下了许多潜在的舆情危机,随时可能被引爆。

  作为涉事部门,如何在依法依规处置应对和合情合理维护执法权威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何把自己占理的事情在互联网上说清楚并令人信服,考验的是部门领导在处置引导此类舆情时的战略智慧和魄力担当。

  与此同时,在这个关键年份,特别是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对于中央领导层的负面舆情会暗流涌动,通过境内外勾连的方式在互联网舆论各个阵地冒头,较多地出现在微博跟评、微信朋友圈、贴吧QQ群等几个领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的持续加深,将触动更多的利益集团和政治力量,引发的反弹反扑也必将凶险无比。

  对于决心要建立“绿水青山”般政治生态的中央领导而言,绝不可能因为一点阻力而做任何让步,因此与一些势力的较量也会剑拔弩张,反映在互联网舆论上的刀光剑影也必不可少,在处置此类舆情时,必须把任何可能性扼杀在萌芽状态,要快、准、狠,不做任何缠斗,同时配合公安落地,寻根究底,顺藤摸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通过互联网查清源头,揪出元凶,斩断利益链,切断传播渠道。

  3、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中国社会将出现各种新常态,特别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由于其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联,必然成为长期关注的焦点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我们却要考虑两者如何兼得的问题,既不能因为环境保护而让经济发展停滞倒退,也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置环境于不顾,作为老百姓,既想要享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物质福利,也开始追求生态与健康等精神层面的愉悦感,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至少大多数人在吃饱穿暖上基本不愁了,才有心思去想这些。

  其实,早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执政期间,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他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如何兼得的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其实就是要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的“经济”,发挥利用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红利,让生态经济和互联网经济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两翼双轮。

  这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环境污染的“增量”问题,就是尽最大努力不再增加污染,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上下足功夫,让GDP绿起来,环境污染就会少一些。

  另一方面,就是要解决环境污染的“存量”问题,比如治理雾霾。但是,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想要彻底把雾霾治理好,恐怕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而且将伴随种种阵痛。

  前不久,新任北京市长蔡奇就雾霾治理问题特意邀请媒体记者、市民代表走进市政府,听取大家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建议。他直言,来北京后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空气质量指数,对这次持续雾霾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他“深感不安”,面对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的焦虑及网络上的一些吐槽,他表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

  这说明,雾霾已经到了政府部门“零容忍”的界点,治理雾霾刻不容缓,不把雾霾问题解决好,就对不起“为人民服务”这句话。

  但是,转型升级也好,治理雾霾也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不可控因素,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经济下滑、雾霾治理不成功等尴尬局面,在互联网舆论上,肯定会有人出来质疑环境治理力度不够大、效果不明显,也会出现环境治理阻碍经济发展影响GDP增长等类似观点,既会出现中国互联网经济是泡沫现象等论调,也会出现中国互联网经济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中流砥柱这样的“捧杀”言论,毕竟众口难调,互联网上与此相关的争论会愈演愈烈,“雾霾”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广泛热议的网络热词。

  当然,随着中国政府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治理态度逐渐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任何矛盾和问题都会随着时间和事实迎刃而解,互联网上的争论也会因此烟消云散,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共同努力去解决。

  除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还有其他新常态下的新舆情,都需要我们像蔡奇市长一样敢于直面问题,不断与民沟通,及时应对舆情,有效引导和化解网民的不满情绪,全社会形成合力,问题才能又快又好地解决。

  同时,必要的舆论监督是能够为我所用的一把利剑,在转型升级和治理雾霾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许多领域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但是这必然会牵涉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如何营造一个于我有利的舆论环境,把导向建立在帮助推动政府工作的角度上,就能让网络舆论成为政府解决问题的“尚方宝剑”,事半功倍,因为顺“舆论”而为肯定比逆“舆论”而行要容易得多。

  4、随着网络社交平台逐渐规范管理,网络空间秩序慢慢建立完善,互联网舆情与社会舆情的同质性会增强,“网络失真现象”将得到改善

  互联网就是一个情绪场,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在电脑的另一端用键盘打出低俗谩骂的攻击性语句,说出平时生活中我们不敢说的的话,所以网络舆论始终会带有一定的情绪属性,任何网络社交平台都免不了一些情绪化的言论出现。

  但是,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加入网民群体,拉升了整个群体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每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在慢慢提升,因此,网民理性化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在实名制逐步落实的情况下,应该说效果是有的。

  2016年,网民在各类网络舆情事件中的表达都比以往更为成熟理性。例如“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中,一位网民发帖称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被“第一顿饭”吓得逃离。此事在城乡差异、贫富差距甚至是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上引发了诸多争议,造成了不小的社会负面影响。

  可喜的是,在舆论炒作初期,便有网友抽丝剥茧对事件细致分析,发现其中漏洞,认定为虚构事件,最终还原真相。还有像东北农村“礼崩乐坏”报道、“抹香香”事件、“肾没了”事件等许多网络舆情不实事件中,许多网民自发参与辟谣扒皮,令许多网络谣言瞬间被击破,从这方面来看,网络自净能力确实在增强。

  总的来看,可能和整个网络舆论环境的改善有密切关联,网上情绪性发泄的东西少了,在看到违背常理的网络舆情时,“等等真相”、“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谨慎态度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但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情绪化属性依然没有根本转变,在遇到一些自己本能反感的网络舆情或者重大事件时,往往容易情绪先行,不管事实如何,先发泄一顿再说。

  比如城管类网络舆情,总是呈现一边倒的舆论态势,大多是调侃、讽刺、谩骂等情绪类评论,从来不会就事论事,而是针对人,针对一个群体,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一个城管被一个违章小贩杀了的时候,网上依然是一片“杀得好”的极端评论,令人发指,笔者认为这就是极端情绪化的表现,也是城管群体被网络舆论长期妖魔化以后的无奈。

  我把这称之为“网络失真现象”,就是网络上反应的舆论情况,与社会当中原本应有的真实舆论反应是完全相反的。比如像城管被杀这样的暴力事件,作为普通人,再偏激也会认为“杀人是不对的”,去谴责这类暴力犯罪行为,更不会说出“杀得好”这样的话。

  但是在情绪化的网络平台上,就会出现“网络失真现象”,即不能真实反映社会舆情的一种逆反现象。“网络失真现象”出现的前提,往往是网民对一个群体或者一个事件具有先入为主的错误判断,就像网民总是以为“城管是打人的流氓”一样,都是多年来互联网舆论对城管群体的抹黑,从而给普通网民造成的一种误导。

  所以,舆论的引导和网上的宣传,是很重要的,是走网络群众路线的一种实践形式,想要改善“网络失真现象”,就要增强互联网舆情和社会舆情的同质性,想要增强同质性,就要把社会真实的一面搬到网上让更多的人看。

  比如要积极把社会当中城管群体真实的一面更多地展示到网上,不能让1%的社会负面事件成为网络舆论上的主流,要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和精确度,逐渐让网民有一个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和判断,自然就会减少一些情绪极化的不良现象。

  5、“小粉红”现象的出现是互联网舆论发展进程中的一笔亮色,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也是新时代年轻网民在互联网舆论场上的一种表现

  2016年度,以爱国为主要标志的“小粉红”群体成为网络舆论一大主力。去年初,百度帝吧的爱国青年由于轰动一时的“帝吧出征fb”而名扬海外,同时被冠以“小粉红”的称号,自此,就有人开始将热血爱国的年轻90后和00后称为“小粉红”。

  实际上,随着共青团中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亮剑发声,带动了很大一批优秀青年在网上敢于批驳负面不良思潮,敢于和歪曲党史国史抹黑英雄人物的公知大V作斗争,这是“小粉红”横空出世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90后00后在接受中国良好教育的同时,感受着国家在进入21世纪以后的各种飞速变化,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早就深深地扎根于这一代青年心中,与一些网上整天仰视西方的公知大V不同,这些年轻人具备了平视西方的心理优势,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民族的自信心,比前几代人要更为强烈,他们在百度贴吧、知乎、哔哩哔哩等社交平台的兴盛迅速崛起,为互联网自净注入一股青春血液,也必将成为未来互联网舆论场上的主流人群。

  其实,“帝吧出征fb”事件本身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一开始只是由于台湾网民在Facebook上大肆发布台独言论,“三立新闻”、“蔡英文”、“台灣_蔡其昌”等官方色彩的fb账号,以及许多台湾网民的个人账号均参与其中,引发大陆年轻网友的极度不满,而帝吧网友则以不骂人、不攻击、不制造矛盾为前提,用“八荣八耻”、余光中的《乡愁》、各类表情包等年轻人独有的表达方式,好好地教育了那帮不懂事的台湾小青年,更重要的是,在污言秽语连篇的台湾青年面前,淡定自若的表情包和强大的大国国民心态彰显出一个国家青年的强大自信,这是一件挺鼓舞人心的事情。

  但是,由于互联网舆论长期以来被负面思潮影响太深,导致只要关于爱国的言论,总能引发阴阳怪气的质疑,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也因此,这些与政治毫不相关的年轻人被贴上了“小粉红”、“极端民族主义”等标签,把这些青年群体对民族文化和国家认同的朴素情感与政治挂上了钩,这是对爱国青年网民的一种误读,也是一种政治抹黑,我们决不能任由他们肆意妄为,抹黑青年爱国群体,就是抹黑互联网舆论的未来,要让“小粉红”去标签化,回归原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去激发更多的人来热爱这个国家和民族。

  当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都是有利有弊的,也是跟着时势不同而不断演变的,在每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帝吧fb出征”一事开始的初衷肯定是好的,爱国青年的一腔热血都是赤诚而单纯的,但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变化,每个人都会遭到各种利益诱惑和不同程度的误导,不少人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比如一些小青年在参与意识形态斗争过程中,走入了情绪化和极端化的困境而无法自拔,在网上参与谩骂、约架、造谣等不当行为,一些人开始走向政治狂热甚至走上街头,这就有些走偏了,也会让死盯“小粉红”不放的那批人有机可乘,贴标签,扣帽子,上纲上线,无中生有,搞事情。

  所以,现在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是,青年爱国热情已被点燃,如何把他们正确引导到理性的爱国主义道路上来,而不是走向狂热,考验的是高层的意识形态定力,也需要深入研究一些战略举措。

  6、左右互搏进入新阶段,右翼隐蔽蓄力和左派人士表面上渐占上风给人以左翼崛起的感觉,实际上可以影响国家决策的左翼并没有多少,左翼往往在基层或者体制外,并无什么决策影响力。而此时,更需警惕右翼欲擒故纵之计——以舆论上的退让示弱,以现实中的影响决策来占领阵地。当然,于此同时,既要防止极左思潮复辟,又需要防止极左变成大棒,被挥向爱国者

  几十年来,左和右之间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毛与邓、社与资等问题上关于理论、思想、观点、立场等方面的争论并没有随着时间慢慢淡化,这种思潮交锋往往在国家发展关键期表现得尤为激烈。

  在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梦想的艰难道路上,两股思潮的暗流涌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去年以来关于意识形态之争的热度始终不减,在互联网上的言语交锋和阵地争夺也很频繁,泛意识形态和泛政治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厚,这不是一个好的舆论导向。

  笔者认为,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要敢于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斗争,不能明哲保身,要敢于亮剑,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决不能动不动就往意识形态方面套扯,否则,国家层面对于这两股思潮的引导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曾经有高校教授撰文称,国内新左派中的极左思潮,在社会群众中,甚至在一部分党内干部中有所抬头。“左”的思潮的复苏,表面看来是帮中央维持政治稳定,实际上是从“左”的方面反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正确方针。担心他们“成为社会上与网络空间中的强势话语,甚至有可能取得舆论场上的话语霸权与优势,成为中国政治不稳定的新的动乱之源。”

  对此,我认为文中提到的问题显然有夸大事实之处,但也不得不让我们对此绷紧一根弦。据笔者观察,互联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加复杂,话语权争夺之势异常激烈,网络舆论阵地上腥风血雨,你来我往的尖锐交锋此起彼伏,去年,很多自由派人士的微博账号不见了,左派意见领袖的声音似乎日渐占据上风,让人感觉上好像力量博弈在发生变化,也正因此,一些政治投机分子和极左人士纷纷加入混战当中,搅乱了原本左右互博的意识形态力量对比,似乎给人以左派与极左并肩作战打击右翼的错觉。

  笔者认为,右翼人士的微博账号消失并不代表这一股势力就此被消灭,他们只是更加暂时隐蔽,蓄力待机,其实在许多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当中,他们依然能够集中火力在网上抢得话语权,更何况目前国内媒体、高校、司法等领域相对来说依然是自由派较多掌控的领域,他们的力量绝不能因为微博销号而被错误估计。

  但是,这种隐蔽力量欲擒故纵的手段已经让左派阵营成了众矢之的,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艰难局面,仍然和极左人士牵扯不清或者混流一起,那么极左思潮的复苏可能真会因此出现萌芽,这对于一个面临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和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绝佳机遇期的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当然肯定不是好事,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否则,一旦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决策转变等大政方针上出现一些阶段性受挫或困境,“左”的思潮可能会与社会上反对改革开放路线的民粹左派里应外合,形成群体性的思想势力影响政府,对执政党施加压力,后果难以想象。

  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个极具情绪性和煽动性的舆论场上,由于其受众多为年轻网民,未经历过大风大浪和社会摸爬滚打,对于很多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还停留在书本上或者理论层面,容易被一些错误思潮影响而形成不十分客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任由错误思潮在互联网上传经绶道,就极有可能养虎为患,使很多年轻一代被错误思潮毒害侵蚀,在关键时间关键问题上就容易被煽动成群体情绪,一发而不可收拾。同时,正常的爱国网友言论往往又会被套上极左的帽子,被舆论所攻击——度的把握其实很简单:爱国如果被定义为极左,那右是什么?

  去年以来,国际国内民粹主义四处涌动,国内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势头强劲,在医患纠纷、警民关系、警记矛盾、外交冲突等方面都有所表现。因此,在根源上对错误思潮给予及早纠正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把毒害青少年的可能性扼杀在萌芽之中。

  当然,笔者并不认同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展开“左”右意识形态争论,意识形态斗争应该内紧外松,有张有弛,尽量减少公开场合的争论,否则会让更多的年轻网民卷入其中不知所措,也容易出现泛政治化和影响大局的不利舆情。

  我们应该以正确、理性、辩证、唯物的价值观去引领年轻人为主的网络舆论场,共同传递文明有礼的精神风貌,维护一个积极向上、绿色健康、风气清朗的互联网舆论环境,才能为中华民族这艘即将驶入大海的巨轮保驾护航。

  7、意识形态分化之势已然出现,大国崛起的中国梦如要实现需要全民族上下同心戮力,当前最需要的是凝聚人心,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长期以来,互联网上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论、极端动保和生态主义等等极具煽动性和诱惑性的错误思潮生命力十分旺盛,多年来互联网舆论阵地被它们占领并清洗,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爱国主义被无端嘲讽甚至恶意谩骂,就连温兆伦、刘嘉玲、赵雅芝等明星在网上表达一下对毛主席的敬意和爱国主义情怀都能被骂的狗血淋头,网上众多大V和其脑残粉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雷锋邱少云等英雄烈士冷嘲热讽和无尽嘲弄,甚至不惜编段子造谣言抹黑英雄歪曲历史,这是什么样的网络世界,这样的网络空间对年轻一代成长会造成怎样的消极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重塑互联网舆论格局势在必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注定不可能和风细雨。

  从这两年,在柴静《穹顶之下》、加多宝事件、山东文登事件等一些大舆情演化规律中,不难发现,意识形态之争已经引发更多群体的讨论关注,其中,参与意识形态斗争的人们特别是网民积极性越来越高,结合网民群体金字塔低端的“低龄化、低收入、低学历”结构特点,对意识形态的理性和深度讨论会逐渐被浅性表达和口水仗取代,这样的形势也将会使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更加严重,各种极端思潮滋生的可能性较大,公众理性讨论的共识会越来越少,慢慢的,意识形态会渐渐分化、对立,互相之间的基本共识可能也会被蚕食。

  当然,在制度改革大势之下,意识形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趋势,在改革开放之前,党内在是否实行改革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那个时期也发生过严重的意识形态分歧,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告一段落。同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既定方针引领下,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之势已然出现,这个趋势,笔者认为是历史之必然,无法改变,却也无须担心。

  8、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的重塑将成为重中之重

  其实对于上述种种,习总书记早有布局,这几年对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在多个场合的重要讲话中频频提到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要对互联网上的错误思潮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批判打击,这些都足以说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已经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正因如此,当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内,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必然从暗地交锋向兵戎相见的局面转变,意识形态的分化不可避免,只能面对。

  既然有分化,当然也就可以重塑,而且也必须重塑,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地设置议题,凝聚人心,汇聚共识。比如抗战胜利日的宣传,长征胜利80周年的解读等都是很好的契机,在涉及到国家主权领土和民族大义问题上,我们总能够找到万众一心、共仇敌忾的感觉。

  在今年菲律宾单方面发起的南海仲裁案中,全中国网民都发出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民族最强音,掀起了一股全民爱国的舆论浪潮,微话题#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在一周内阅读量达到惊人的62.5亿,参与讨论人数800多万,绝对史无前例,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凝聚了民族的精气神,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和决心。

  实践证明,越是在爬陡坡、过大坎的艰难时刻,越是在蹚深水、涉险滩的艰辛时分,越需要凝聚更加广泛的共识,汇聚越发强大的合力。

  在十九大召开和“四个全面”深入实施的关键年份,要在意识形态上加紧重构符合中国时代特征的精神符号,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和基本立场的前提下,包容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减少负面舆情事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和连锁效应,以“爱国主义”为粘合剂不断弥合意识形态裂缝,以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积极姿态引导互联网舆论各方领袖,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不争事实面前,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有效引导网民把眼光转移到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上来,把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汇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中来,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撸起袖子一起干!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