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毛嘉陵:中医服务全人类是大势所趋

2012-03-28 12:52:53  来源: 作者博客   作者:毛嘉陵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以下为自序全文,由于字数太长,出版时有删节)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音译而来,这是一种以网络作为媒介,方便快捷地发表自己观点、且具有较强互动性的新兴多媒体传播平台。它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流程,也正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创作者、传播者和控制者,每个开了博客的人都有一种像自己拥有媒体一样的自豪感。

  以前任何人写文章、创作专着后要发表,都必须通过报刊出版社等媒体才能发布出去,即使在以转发其它报刊新闻信息为主要传播形式的早期互联网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在信息的发布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中间介质的加工和把关。然而,自从博客(blog)出现以后,这种状况被彻底改变了。任何人都可以以个人的名义开博客,开了博就可以直接发表文稿了。在博客中既可以自由地发表严肃的学术思想,也可以发表个人见解,还可以随便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博客被称之为最具大众性和亲和力的新潮传媒,深受知识界和年轻人的喜爱,君不见,每天新浪博客、搜狐博客都有极高的点击率,博客文章链接充斥在网络的各个页面。当然,缺乏编辑把关的博客,必然会鱼龙混杂,这就要求负责任的博客作者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文字细节的“自检”,更要学会对内容的“自律”。

  利用博客传播中医药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一个新的博客品种——中医博客。互联网的受众以中青年为主,因此我们应主动占领这个宣传阵地,特别是要善于利用中医博客这种新的媒介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在接受中医药文化熏陶中获得健康实惠,同时也激发出大众关注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热情。近些年来,不少中医药专家以及部分地方中医管理部门已开通博客,纷纷利用博客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反对中医的人士也在利用博客发布有损中医的言论,对中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多年的媒体工作经历,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中医问题不是一个行业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仅在行业报纸上宣传中医药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大众媒体去影响更多的人,否则就可能变成自己写给自己看的自娱自乐。由此,我于2006年在新浪网注册了个人博客,开启了我的博客文字生涯。

  2007年10月19日新浪网在其首页、新浪博客头条郑重地推介我写的《国宝中医大师比“熊猫”还少》,并以此为主在新浪博客网页顶端做了一个中医专题。该博客将中医高端人才紧缺的情况,形象地用濒危动物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来比较,发出了高水平的国宝中医师的数量“比同是国宝的大熊猫还要稀少”的强烈警示,以此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这组博客点击数高达30多万,也成为我最有影响的博客作品。

  2008年春节期间,新浪首页连续推出“毛嘉陵撞击中医尖锐问题”系列博客,对中医药的学术传承、思想观念、教育、学术评论、中医院发展方向、临床优势等焦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答,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量的赞扬声、反对声甚至谩骂声就像一场扑面而来的倾盆大雨,倾刻之间将我从头淋到脚,似乎湿身后更易被看个透,持不同观点的网友们不停地来评论、来指点,当然也有人指责我不务正业出风头。这使我有了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让我充分体验到了来自于虚拟网络世界,而又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巨大鼓舞和无形压力。其实,这种巨大反响也是对我多年来在中医药发展战略和中医药科学文化研究方面所有思考和努力的一次最佳检阅,至少使我的脸皮在挨骂声中逐渐变厚,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抗压能力。

  2008年3月,我作为特邀主持人,主持了两次由新浪网和《科学时报》社联合主办的“国宝中医集体做客新浪”的大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第一次主题为“有疗效就是硬道理——如何发挥中医的临床优势”,第二次主题为“力推中医药在新世纪腾飞——中医的科学文化问题”。国医大师路志正、朱良春、陆广莘、郭子光等着名中医专家、着名哲学作家黎鸣、新华社着名科技记者姜岩、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主持人洪涛等着名新闻文化人士参加了以上活动。这两次活动通过强势网络的传播,向社会发出了振兴中医药新的呼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几年的博客创作,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写好一篇博客文章,首先文章的观点要新颖独特、内容要客观真实、标题要精简醒目。有不少中医药专家写的博客文章,虽然学术观点正确,内容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就是没有注重写作技巧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让人阅读起来很累,以至网友读一、两段后就会放弃阅读。其次,值得注意的是标题的制作,仅有好的内容,但没有配好标题,甚至制作了一个很学术却很生涩的标题,同样不能吸引眼球。网友的鼠标每时每刻都在网页上“游荡”,只有精彩的标题才能立即吸引他的手指点击下去,所以标题的精彩与否是能不能吸引网友阅读的第一关卡。再次,还要适当增加图片,穿插视频,都可增加博客的生动性,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独特的创意主题,但要注意决不能写一些内容不真实客观的中医博客文章去误导受众,更不能为了追求点击数而制作怪异的标题去哗众取宠。

  在创作中医博客的高峰时期,我正在媒体从事编辑工作。其时,我的思想、生活、工作、事业方向等正处于特殊时期,犹如瓶颈状态,此处狭窄通道中的压力、阻力,要么使人坠入瓶底而窒息,要么使人从瓶颈中喷射而出。喷出瓶口虽然有可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但也有着被悬空的风险。然而,正是多年来对中医药文化事业的不懈追求,以及报社舞台的锻炼和磨练,才使我有了跳到更宽广的网络平台去为中医药呐喊的勇气和底气,也才有了以上在新浪网的博客活动经历,成为新浪网名博。到2008年上半年,我的博客访问量超过300万,一度成为新浪中医博客的领先者,在新浪健康博客的总排名中也曾位居第6名。

  2010年11月初的一天,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完我写博客的情况后刚离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朋友来访,顺着博客的话题就聊开了,随即就聊出了一个与中医博客有关的图书选题,就是您现在正翻阅的“中医博客丛书”。此时,我已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工作,正在为学校中医药文化天使团筛选适合的中医药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有了这套丛书的构想后,使我眼前一亮,感觉到这是给同学们找到的一个再合适不过的课外活动项目。由于网络资源是无限的,而该丛书的编辑操作流程成熟后就可以相对固定下来,可以不断地复制下去,所以只要经营得好,这套丛书就可以无限期地出版下去,同学们在出版社编辑老师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

  由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厚爱,邀请我担任“中医博客丛书”主编,而且该丛书的第一本就集结我博客中有关中医药发展问题研究的文稿,编辑汇编成本书——《中医大趋势》。《中医大趋势》汇集了我撰写的已发表和部分尚未发表的中医博客文稿,主要对中医药文化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进行探索式的解析;对百年来中国名流发表的中医观点进行点评;提出了有疗效就是硬道理的观点,强调患者的切身利益高于一切空洞的所谓的理论说辞;指出仅仅从文化入手发展中医药还不够,还必须从经济入手,对中医药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展望了中医药的美好未来,描绘了未来中医医疗的新形态,并大胆地预测未来中医必将成为世界的主流医学。

  《中医大趋势》作为中医博客丛书的第一分册出版,让我既感到惊喜,也诚惶诚恐,深感“抛砖引玉”的压力。这并非在此玩弄谦虚,的确,我写的文稿多以观念性的、战略探讨性的居多,相对那些养生科普类的文稿来说,受众面就很窄,所以时时担心我这块砖头抛出去后,引不到真正的“宝玉”回来,这就辜负了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们的期望。

  不过,在此我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除了丛书的第一分册可能有些远离非专业读者的兴趣外,以后的每一本书都将分别以中医专业人士和非中医专业人士的需求为编辑方向,力求紧密结合中医药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和临床上的实战操作,有针对性地提供最新最可靠的中医药学术和养生康复知识,形成专题性很强的分册,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在此,也欢迎撰写中医博客的专家和作家与我们联系,洽谈编辑合作事宜。

  在此,我要感谢原新浪网分管博客工作的副总编、现为盛大文学网CEO的侯小强,新浪网资深编辑张蕾,新浪网博客主编张学军,新浪网编辑李琳,科学时报社社长刘洪海,科学时报社《科学与健康》主编包晓凤,新华社欧洲总社副社长姜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张敬德,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柏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贾海忠,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朱琬华,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秘书长郑东海,中国中医药报社副总编胡京京,中医中医药报社文化事业部主任王敬,中国中医药报社摄影部主任巨峰,中国中医科学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刘智利、中国贸易报社副社长刘德辉、中国贸易报副总编孟燕星等朋友,对我创作中医博客的理解和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晨为本书的出版做了不少基础工作,特此致谢!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参与我主持“国宝中医集体做客新浪”大型网络视频节目的德高望重的国医大师路志正、朱良春、陆广莘、郭子光等着名中医专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