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曹东义:破医学迷信,树中医正气

2013-07-07 11:26:55  来源: 人民尚武的博客   作者:中国必胜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转者注:中西医之争,表面上看是医学之争,本质上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及哲学之争,中国人注重整体和功能,既适用于死物(大自然),也适用于活物(人类),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哲学只适用于人造的死物,如科技和机械,根本不适用于人类(活物)。

   

  有人说,中医亡,中国亡,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医包含着中国人的哲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医灭亡了,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灭亡了,中国人的灵魂没有了,只能是躯壳了。
   作为西方人的马克思和列宁也不例外,所以,马列主义要在中华文化(主要是道家和法家)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才能运用于中国社会。或者说,西方文化或文明要在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指导下。
 
具体论述参看附文:

1、究竟是谁阉割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维方式?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57e69301018ene.html

2、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在道家-------阴阳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57e69301016zps.html
 

 
  来源:草根网   作者:曹东义

笔者拜读过潘德孚先生几部学术著作,受益良多,甚为感佩。他的力作《人体生命医学纲要》尤其恢弘博大,说理透彻,感人至深。

  一百年多以来,中西医学不期而遇,两大医学体系发生了碰撞与交流,然而,中医屡战屡败,逐渐衰落,被边缘化了。这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原因。

 

 

  笔者在《关注中医》一书里认为,“王清任《医林改错》改错了方向”,就是因为他用了一个错误的方法,以解剖为标准,为中医经典“改错”,不正确地评价中医学术,造成了中医界信心大失。此后,在中西医汇通的过程里,很多学者仍然是沿用王清任的方法,使中医逐渐失去自我,不得不走向自我改造的“科学化”道路,堕入了中医的“末法时期”(见《中医近现代史话》)。

  笔者认为,拯救中医的方法尽管有千万条,最根本的道路只有在科学观、技术观、价值观方面,为中医找到合理性和说理工具的时候,中医才能够走出“末法时期”,奔向伟大复兴(见《永远的大道国医》)。

 

 

  潘德孚先生破除医学迷信,其实就是从学术原理出发的。

  他认为西医用解剖学为立论依据,研究人体的方法是错误的。这种用结构决定功能的认识方法,只能找到人体的结构,初浅地推测人体生病和死亡的原因有可能是体内的病灶引起来的,这就忽略了很多细节,也忽略了人体内部各种物、能量、功能、信息方面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强大的自组织能力。西医的微生物致病论的“细菌学”,把各种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原因,归结为微生物对人体的进犯,严重地忽视人体强大的免疫监视作用,已经或者将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和超级耐药细菌的泛滥。

 

西医误把各种仪器检查出来的统计平均数值异常,说成是致病的原因,而不知道这都是人体患病的结果,其治疗措施极力降低、消除这些结果,而不能改变致病的真正原因。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还错误地把很多指标的统计结果,作为终身服药的依据,既人为制造了大量病人,也严重地背离了人体自组织的修复作用,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压制和干扰。

 

尤其是西医大力推崇手术治疗,并且不恰当地把它作为内科治疗学的主导,错误地夸大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微创性,并且极为霸道地排斥其他替代疗法,与制药企业联手推广过度医疗,既加重了人体内部的化学污染,也制造了一系列的垃圾医学理念,使人们看不到医学的长处与短处,放弃了自组织能力的提高与维持,造成社会与大众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

 

 

  笔者于2008年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中医重视生成论,西医依靠构成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比较中西医学理论的优劣,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我的研究结论与潘先生不谋而合。我希望借此机会,把我的观点奉献给广大读者,以促进有关探索不断深入,有利于人们破除医学迷信,推动中医学的伟大复兴。

 

 

  在如何看待物质世界上,有两大方法既截然不同,又互相联系,这就是生成论与构成论。比如,一棵植物,可以分成根、茎、叶、花、果不同部分。持构成论观点的人,在看这棵植物的时候,一定会说根就是根,茎就是茎,二者不容混淆;花与叶不同,各有各的构成,各有各的概念。因此,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判断为果;达到一定要求,才能算是根。然而,在生成论观点者的眼里,根茎叶的划分是相对的,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它们是整体派生浑然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离开根的花,也没有离开茎的叶。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生成论注重整体,注重动态发展,属于发生学“过程流”看问题的方法。构成论注重形态结构,重视相对静止的物质实体,属于还原分析的认识方法。

 

  中医与西医对于人体的认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成论与构成论上。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人体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生成的,也是整体生成的,必须时刻依靠自然物质来充养,因此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而且要不停地升降出入,否则就会“气立孤危”不久于人世。西医看人体,从解剖切入,由器官而组织,由细胞到分子,分别按照结构求功能,因此能切除的就切除,能替代的就替代,可阻断的就阻断,需补充的就补充,不用考虑发生学的“过程流”派生理论。

 

 

  中医与西医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既是因为不同的技术支撑的结果,也是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差异。

  在西方的世界里,古代不许讨论世界万物的起源,因为那是神或上帝的安排。

 

  古希腊奥林匹斯圣山上的众神,由宙斯统治着,阿波罗神整天驾着太阳车,由东方到西方忙碌着;富有爱心的普罗米修斯,趁着天帝宙斯不注意,盗来了火种;圣山上爱神、战神、灾难之神应有尽有,人世间的一切都由他们统治,各种事物都由众神事前安排好了。人们得了病,自然就想到了神灵,就会到大庙里对神父诉说一番;或者在庙里睡上一觉,等一个神奇的托梦。人们被告知,疾病好了,是神的恩赐;需要报答的是,回家去做一个脏器、肢体的模型,拿回到庙里来,既敬神又示范,这就是很好的酬谢;患者的病不见好转,就属于不够虔诚,需要赎罪,需要摸顶,也需要等下一个好梦来临。

 

 

  古希腊、罗马灭亡之后,迎来的是神权统治的中世纪,《圣经》具有法律效力,谁怀疑《圣经》,就将被治罪,或者被烧死。在《圣经》的“创世纪”里,上帝安排好了一切,伊甸园里亚当、夏娃衍生了人类。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上帝为人类准备好了的,无需问为什么,更不能怀疑上帝为什么这样做。

 

  因此,西方世界无论是原子论,还是元素说,都是对于“现有”的万物,做“构成论”的猜想,而不是推寻万物所自出的“生成论”。

  东方、西方科学的分水岭出现了:东方的生成论与西方的构成论,由此分别派生一切学问。

  东方的生成论说,“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这“先天”而生的是什么?就是元气,是无极,是道。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元气的逐渐分化,产生了天地。天覆地载,万物化醇。“天地之大德曰生”。值得提出的是,天地生成之后,元气并没有消失,也没有远离,仍然聚聚散散,充满天地之间,因此才能“有无相生,高下相形。”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无极与“道生一”的“一”相似,而“道”只是“一切有”的“理论母核”,是应该有、应该生,却还没有“有”、没有“生”之前的一种状态。

  古人的这几种思想,以及所谓“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都是自然界自己自然产生、演变的过程,没有外力,没有神权,没有事先安排,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这种宇宙观、世界观,无疑是非常客观的,非常正确的,是西方所没有的。

 

 

  西方从来没有的,我们有,而且上古就产生了,在不同学派的表述里,它们的基本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关于自然界“整体自然生成”的论述,不是由什么神秘力量刻意安排的。这些不同的学说,可以互相通约,可以并行不悖,是一个多元并存,整体贯通的“生成之学”,而不是西方的“构成之学”。东方整体生成之学,与现在的“大爆炸”理论不谋而合。当然,生成的东西可以有结构,因此生成学可以包容构成学,而构成学难于模拟生成学。

 

  生成学便于从事物的外部研究事物,也便于从动态变化之中研究万物,取类比象是执简馭繁的好方法,“虚拟化”是其“技术路线”。五材变成五行之后,就虚拟了;脏腑与五行结合之后,也同样被虚拟化了。因此,中医的脾藏,西医无法手术切除;即使切除了肉体的脾脏,虚拟化的理论脾藏依然存在,而且可以证之于临床实践。

 

  西方构成论的研究万物,必须深入事物的内部,打开来研究,必须具体分析,不能虚拟化处理。因此,解剖了脏腑,就出来了组织、细胞、分子、原子、粒子,都是实指,毫不含糊。

  然而,天地自然无比复杂,简单、静止是难得一见的偶然状态,或者是人为的设定,是一种因为研究而作的抽象。世界纷繁复杂,动态而模糊,许多知识都是可以意会,而难于言传的。

 

 

  因此,东方的山水画,是写意、传神的山水;西方的山水、人物,就像照相一样必须写形、写真。东方的菜肴讲求混合、共处,几种菜肉佐料一起烹制;西方的食物,讲求彰显个性,一样是一样的,各自界限分明。东方的建筑,南北经纬分明,一定要分正邪,讲上下。西方的建筑,可以由中央公园放散出去,无所谓邪正,建筑物相互之间各自争奇斗艳,高低错落自成风格,也不一定看重大小、上下和谐。东方的运动、戏曲、歌舞,讲求怡情乐性,养生健魄;西方的运动追求极限,比赛第一就是成功。东方的月亮一定要十五圆,西方的月亮随便圆。

 

  东方医学述说的人体,是一个自己演化的有机整体,需要医学帮助,而恢复健康的主体仍是患者自己。中医学认为,六气与六淫可以互相转化,毒可以化为药,邪可以转为正。因此,活血化瘀就是要把瘀血,转化成运行的“活血”;利湿化痰就是要把痰湿,转化成可以利用的津液;化积消食就是要把积滞的饮食,重新转化为可以利用的物质。诊治疾病,也是注重疾病的暂时性、可转化性,因此就有气滞、血瘀、积聚、痹证、正虚、邪实,都是可转化的暂时现象。

 

 

  西方医学认为,人工假体替代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出现基因修饰、转基因人,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手术由“大创”到“微创”,由有创到无创,长足进步;各个内科领域,也由大外科主导,且逐渐以器械介入治疗,正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方兴未艾。

  中医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决不能以现有的水平来衡量;西医的进步也日新月异,不能以现在的时尚为限定,模式转化已经开始。

 

  潘德孚先生倡导说是生命生病,而不是身体生病。他说生命是信息运行的过程,又说生命有控制意识的调控系统。这些观点都发人深思。其实,信息并不神秘,也不是不可捉摸。人体感官所能感知的各种东西,无论是各种具体物质,还是被古人抽象出来的五色、五味、五声、各种语言、表情、文字,都是信息,都可以被人体接受、加工、处理,作出反应。古代中医认为,人体是形神一体的整体,只要有皮肉筋骨脉的地方,都有五神藏的领导,即使是小脚趾头上也有神明的存在。人体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精神的统领,而绝不是大脑管理一切。

 

心主神明关系到五藏的多元共存,共同参与,和谐有序,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喜怒哀乐、社会的和谐与安宁。《中庸》把人体情志的“致中和”,称为天下的大本、至道,是非常有道理的。中医主张的动态的健康观,动态的疾病观,和谐有序的治疗观,重视人体状态精气神充足的养生追求,各种丰富多彩的保健措施,都是取之不尽中华大智慧的原创学术体系,蕴藏着“一箩筐诺贝尔奖”等待着大家去争取。

 

  相信潘先生《人体生命医学纲要》的出版和传播,必将有力地促进人们破除医学迷信,为中医学的伟大复兴发出一声高亢的呐喊。

  2011.3.18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教授,是中医学界的新秀,他是《热病新论》、《中医群英战SARS》的作者,对中医治发热有很独到的见解,为破除对西医治发热的迷信立了不朽之功。他的 “生成论”是古代语言的现代解释。笔者十分感谢曹先生在百忙之暇,抽空为笔者写了他的《读后感》。)

 

附文:

1、究竟是谁阉割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维方式?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57e69301018ene.html

2、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在道家-------阴阳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57e69301016zps.html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