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阴阳五行实质与传统医学

2020-04-19 18:05:0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毕敦一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引言

  为医而不懂阴阳五行,自古有之,于今为烈。其尤甚者,视阴阳五行为鬼神迷信,与愚昧落后、反科学等。即使有些见解者,也多将阴阳理解为事物对立统一的双方,将五行看成是构成一物质之五种元素。总之,阴阳五行或被误解、或被歪曲,目前已达到相当混乱程度,在学术界及医疗实践中出现了淡薄、回避、甚至敌意趋势。

  那么,阴阳、五行真的有那么迷信反动吗?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传统医学为什么必要以阴阳五行为其根本?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

  一

  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说,既不是医家的发明,也不是医家经典《黄帝内经》的创造,它的根在于《易》,是《易》、《老》学说在传统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易以道阴阳”早已成为定论,乾坤为阴阳,八卦、六十四卦亦皆分阴阳,阴阳就是道,故易一开始就将阴阳概念表露出来:

  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阳在下也”。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阴始凝也”。

  乾是阳,坤是阴,乾坤是众卦之始。一部易经自始至终,无一不是表述阴阳道物状态、运行情形与过程,其中心就在于证明和阐释万物皆因阴阳道物而生灭变化这一根本道理。对此,坤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表达得最为形象生动:朋为有阴有阳之月,易以月象阐说易理,得朋即物生,丧朋即物灭,朋出为有阴阳故物有,朋入为无阴阳故物亡。

  易是专言宇宙万事万物生灭变化原因及其过程的,因此人也逃不出其理。

  《黄帝内经》是中华医学的奠基巨作,它最大功绩就在于将易理纳入医疗实践,并成为几千年来应用和发扬易的理论思想最成功典范之一。例如,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格,格斗,拼杀。内格即内部自乱,自相伤害。阴阳是万物主宰,对人身的成长壮大、衰老病死,具有决定性作用,故曰“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圣人行之者,圣人指得道者,行之谓顺应大道规律主动运用之;愚者指常人未得道者,佩之谓只能随大道的运化而动,被动地跟着走。

  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五运即五行,五运与阴阳二者是一非二,五行即阴阳,阴阳分五行,故并称之。

  天地即万物,万物亦天地,即谓阴阳五行是形质万物中的道物,是一切物生灭旺衰的决定者。

  天地动静,天地指万物及其道;五行迁复,阴阳道物的去来变化,亦言阴阳是万物动静变化的决定者。

  金木水火土,五行内容;更贵更贱,旺衰变化;死生、成败,五行运化状况;五行的状况,决定着脏腑以及病之有无、轻重、危及生命到何种程度等。

  从上述论述可见,《内经》与《易》完全一致,是对易的继承和发展,医理就是易理,不同的是易言普遍性而医则言其特殊性。

  后世医家亦皆不离《内经》指出的理路,医必遵循易理,如张景岳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这就是中华传统医学必要以阴阳五行说为其理论核心的根本原因,阴阳与五行源自于易,易是源、是体,医则是流、是用。

  二

  何为阴阳?其实质是什么?阴阳既不是神秘的幽灵,也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古哲所说的“道”,它是客观实在的、存在于万物人身中不见不闻的一种特殊物质。根据什么?

  易、老道家的有关论述,对此早已讲得清清楚楚:

  乾就是阳,坤就是阴,《系辞传》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乾坤阴阳都是物,是不见不闻、无形无质的“形而上”之道。形而上之道,能生形而下之器,器为有形质之万物,乾坤阴阳如为非物,如何能生出有形质之万物?因此易谓乾坤为“元”,元为原始祖物义。

  《老子》更是不厌其烦,反复交代:二十一章曰“道之为物”,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

  《黄帝内经》也将阴阳纳入物的范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百病皆生于气也”,“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疾”。“气”即指阴阳道物,言“气”可让人产生阴阳为“物”的实在感。这里的天地之气指的就是乾坤阴阳,以上论述讲得还不够清楚吗!

  所以,阴阳实质是物质,一种特殊之物。

  至此,不解者还会追问:难道他们(易、老、内经等作者)说是物,阴阳五行就是物了吗?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因为阴阳五行概念首先出于他们的文字中,我们解读的是他们的文字,他们说的不算数,难道非得不相干者来说才能算数吗?岂有此理!

  三

  阴阳之道为物有什么意义?是物能怎么样,不是物又能怎么样?

  意义极大,以阴阳为物与不以阴阳为物,二者差异如同天之与地。简要概括如下:

  为物才符合易、老本义,不为物则违背易、老本义,违背易老便永远读不懂易老,永远甭想获得易老博大精深的理论思想与智慧,《黄帝内经》也与易、老同;

  为物就可以生生化化,不为物则不能生生化化,不生生化化怎么演化出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以及万物?何来其“易”,难道万物从非物产生,毫无缘由的突然出现方为易吗?

  为物即能与其象联系,不为物则不能建立联系。易象以及医家所谓的虚实、寒热等象,都是阴阳道物的外在反映,如果不是物那些象从何处来?岂不是将阴阳五行与其外在表象相割裂,孤悬象外,完全变为一种游戏说词了么?

  为物才符合客观实际,不为物则违背客观实际,正确与否以实践为标准,易、医的理论都经过了数千年实践检验,阴阳五行的物质属性也已不断为现代科学所证实。

  总之,阴阳五行本就是物,易老作者以其为物,历代明家以其为物,实践与现代科学也证明实有其物,是物而偏谓不是物,不是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只有以其为物,才能真正懂得易医之理,解读万事万物,从而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事实表明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者,不管哪个领域,都必深知易理(此深知而非言必熟读易经)。如不以其为物,即不明事物内部运动变化之理,而能取得重大成就,那是不可想象的。

  四

  五行实质也是阴阳道物,是阴阳的五种状态,因为阴阳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而其状态大致上均可划分为五,故谓“五行”,行即动变,指动变中的阴阳。五行非是通常理解的五种元素物质,那样理解不但错误,而且十分有害。

  五行的提出与阐释,《内经》有重大建树,《灵枢•通天第七十二》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人应之五者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这就是五行,万事万物内部阴阳状态,只有这五种,不会多也不会少。

  例如八卦五行:乾为纯阳,坤为纯阴,震艮少阳,巽兑少阴,坎离为中平,故坎离分别纳戊己。六十四卦五行:除乾坤纯阴纯阳、泰否坎离济未济中平等八个卦外,其余皆为少阳或少阴。泰否皆乾坤在一卦,无分胜负,相抵为中;坎离济未济皆纳戊己,故亦中。

  易在两仪、四象时只分阴阳,不分五行,因为还不具有五种状态。

  所以说五行也是阴阳,八卦时的阴阳五种状态为先天五行,六十四卦时的阴阳五种状态为后天五行,即分别是生数五、成数五。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五行是细化了的阴阳,阴阳则是统言了的五行。

  何来五种元素物质?元素说是套用西人之说,靠西说立足本意虽好,其实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大自信,总像觉着自己祖宗的玩艺靠不住似的!

  张介宾《类经图翼》曰:“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天地者,阴阳对待之定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者,阴阳流行之次序。对待非流行不能变化,流行非对待不能自行,此五行以流行于天地中而为用也。”

  五行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如五星、五方、五色、五气、五味、五季、五声、五官、五脏、五德、五常、五事等等,其本质都是一个,即阴阳存在的大致五种状态。

  以上为阴阳五行的实质,它们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

  五

  阴阳五行与传统医学的关系,如同灵魂与肉体,有之为人,无之即为僵尸。

  《内经》第一篇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曰:“上古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又借岐伯之口,详细论说了身中之气,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全过程,人至于老则精枯气衰,其身不保。但有道者,虽老其道不竭,故“能却老而全形”,犹强健有寿。全篇中心说明一个道理,即阴阳道物是人的生死盛衰、身心状态及寿夭的根本原因和决定者。

  《黄帝内经》一书,以阴阳五行说阐发生人之理,寿夭之理,疾病发生变化之理,脏腑相化相克之理,经络之理,行针用药之理等,开创了将易理应用于医学的先河。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等篇中更将别阴阳、辨五行提升为“治病求本”,其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并强调:“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而后“察诸阴阳所在而调之”,如此才能“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医学理论核心,所以为医过程最关键的就是抓住这个核心,只有掌握了对方的阴阳五行运行状况,才能确定病状、病因,也才能对症下药,所谓“治病求本”就是言此。如果丢掉了“阴阳”这个核心,那便只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找不着病患根本所在,胡医乱治了。

  这就是中华传统医学之伟大与高明处,正因为此,历史上才会成就许多像岐伯、华佗、扁鹊、孙思邈等那样极其高超的医家及其医道。医必不离阴阳五行,若离开阴阳五行则不能谓之医,中华传统医学的灵魂阴阳五行说,是立业之本,行世之本,也是成功之本!

  结语:

  综上所述,阴阳五行、乾坤道物等,实质是物,一种特殊之物,是客观实有的,而非是什么神秘、难以琢磨的虚无概念,这一点在古先哲那里是早就明确了的,而至今仍有人就是视而不见,并进而曲解之,甚是可悲!这样的状况不应再继续下去了!

  阴阳五行是物说明什么?说明易、老、中华医学等古文化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探索客观世界的学问,显然与胡说八道、迷信挂不上,划等号尤其荒谬!

  中华医学讲究“治病求本”,依据阴阳五行状态诊断、治疗,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从根本处下手,所以往往能治人所不治,疗效奇佳而无副作用,这一优势与长处,是几千年来长盛不衰的根本保障。

  阴阳五行道物,是万物灵魂,人体灵魂,更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灵魂,万物无之则不成为万物,人身无之则不成为人,中华医学如若没有了阴阳五行说便只能变为一具僵死的躯壳。有幻想干脆不要阴阳五行者,那是饮鸩止渴,是医药学术领域的大倒退!

  中华医学要害在于阴阳五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有这个理论核心而优秀,也因为有它而困扰,原因是达到自如操作的程度实在太难,看不见摸不着,故此庸医遍地而良医鲜矣!出路何在?必寻求出准确而简易之法,这无疑是个极大的难题,可谓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一场革命。目前这场革命已经悄悄开始,可以肯定迟早也必会以胜利告终!

  注:此文2007年发表于 《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今只改动其中的顺序号码,正文不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