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汶川地震12年后的回顾:中医小夹板救治骨折的奇效

2020-05-13 11:00:53  来源: 人民健康论坛   作者:壬岷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导读

  和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一样,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也派出了中医医疗队。回顾12年前汶川地震中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中医小夹板传统技术在治疗骨折上的效果,让人对传统中医学的神奇心生感叹。如果说新冠肺炎展示了中医药在突发性传染病方面的独特效果,那么汶川地震展示的是中医药在骨折、外伤救治方面的极佳效果。让人垂泪的是,由于小夹板技术不能为医院创收,简、便、验、廉的它在大医院已难觅踪影。

  一、中医医疗队在地震灾区建奇功

  5.12地震造成了7万人遇难,37万余人受伤,因伤住院者10万人,经救治伤员400万人次。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的首批中医医疗队。据队员张兴平副主任的介绍,中医救援队的医生们广泛使用了小夹板和中医复位技术。利用小夹板对骨折肢体经行固定,方便了伤员转运,防止了骨折端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同时,灾区条件、医护人员有限,别说无菌手术室,有时候连水都没有。因为医疗物资严重短缺,牵引装置全部用尽,小夹板外固定在避免二次损伤、减轻伤者疼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伤员,采用中医正骨复位法、小夹板进行治疗,对设备、器材、无菌条件等均无特殊要求。一名有经验的中医骨科医生,在10-2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例骨折伤员的治疗。如果采用西医的手术治疗,通常需要3名以上的医务人员2-3小时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对设备、器材、无菌条件等都有严格要求。中医正骨手法及小夹板技术,在西医治疗短时间内很难实施的情况下,使大量四肢骨折的伤员得到了有效、及时治疗。

  对开放性骨折、感染性骨折、软组织挫灭严重等不适合西医手术切开治疗的骨折,中医的外固定器治疗能对骨折进行有效固定,同时又便于观察伤口和及时换药,对设备、条件等没有严格要求,因陋就简、使用方便、手术时间短,可在短期内批量救治伤员。对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伤员,采用中医五点支撑练功及腰后垫枕的方法保守治疗,避免了脊柱手术时间长、手术支持条件要求高的问题,大大节约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对大量骨折伤员,不管是西医手术治疗的还是中医小夹板正骨治疗的,服用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的中药制剂,有利于康复;对大量的地震伤员的挤压综合症,用中药活血化瘀、补气排毒的药物。地震灾害初期由于条件限制,不少开放性伤口引发感染,采用扶正驱邪中药内服,同时按照中医“去腐生肌”的原则,以解毒消肿、化腐生肌的中药外用,对感染伤口换药,使伤口内的肉芽组织长得更好、更快。

  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卫生工作中,中医药系统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在伤员救治、卫生防疫、接收转运、系统宣传等各方面都建立功勋。”

  二、小小夹板,神奇在哪里?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骨折都遵循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必要的用药这些基本原则,但在具体实践上,因为西医对整体与局部、运动与静止、内因与外因关系,采取了机械主义的理解,致使它对骨折的治疗效果、速度、成本优势都远远不如中医。

  西医用石膏固定,骨折处的远近、上下两关节也都要固定起来。这种做法增加了对骨折的剪力,使骨折在石膏内容易发生变位,长期固定,势必造成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自然就缓慢了。西医的骨折部位固定过死、过宽,其结果,是束缚了肢体和整体的功能活动,破坏了肢体本身的内在固定力,损害了骨折部位的自然修复能力,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精神负担,制约了病人在治疗中的主观能动性。

  骨折虽然由外力导致,但骨折后会引起整体一些列的内在变化。中医治疗骨折,不只是从局部着手,也从整体出发,充分注意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是必要的,但采用西医的固定方法后,肢体无法活动,不活动导致机体活力丧失、血液循环被阻、物质代谢困难,又反过来影响了固定的效果。

  中医小夹板治骨折也固定,但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在骨折未愈合时,运动是难免的、绝对的,人不可能纹丝不动。当肢体活动时,小夹板和肢体一起动,大部分剪力都被关节活动所吸收,大大减轻了骨折处的负担。所剩余的一点活动,在骨折两端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使骨折端紧密相连,这是一种生理刺激,对骨折愈合不但无害,反而有利。

  中医小夹板治疗骨折是全面的。既注意到局部,又照顾到了整体,既做到了骨折早期愈合,又要保证关节一定的活动性。小小的夹板,采取局部外包扎的办法,无创口,巧妙的把固定和运动的矛盾统一起来,有机的把整体、固定和功能恢复三个阶段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不仅如此,中医药千百年实践中摸索的内服外敷药(接骨丹、接骨散等,多种多样。西医则除了消炎,没什么好药),早期以去淤消肿、止痛止痒为主,后期以壮骨接骨为主,充分发挥了人体自我修复能力。当初期肿痛基本消失后,中医的治疗会侧重到断面修复。中医认为骨折愈合类药物归肝肾二经,因此也注意调集肝肾力量增援骨折断面修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体现在这个层面。

  三、因为不赚钱,小夹板技术不受待见

  显而易见,在许多闭合性骨折的治疗中,中医骨伤科的小夹板固定技术有着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不会造成二次损伤,也不需要二次手术,通常仅需要数百元的费用。而西医的钢板固定技术不仅需要将患者原本完好的局部肌肉用手术刀划开一个巨大的创口,有时深达骨头,而且需要在人体内植入一块或几块钢板,骨头内钉入多枚钢钉,给人体的肌肉和骨骼等造成严重的二次损伤,花费多达万元以上甚至数万、数十万元人民币。二者相比较孰优孰劣,难道不是清清楚楚吗?

  可悲的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原本利用小夹板固定技术就可治愈的骨伤疾病,现在几乎全部运用西医的钢板固定技术,这不仅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医疗费用也大大增加了。现在,即使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京、津等中医骨伤科诊疗中心,创伤大、恢复慢、费用昂贵的西医钢板固定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而简、便、验、廉的中医骨伤科小夹板固定技术已难觅踪影了。

  中医小夹板的遭遇,和70年代风靡世界的针刺麻醉技术如出一辙——因为不赚钱,所以靠边站。联系到中医药在慢性病等现代医学难题方面的作用,利润对真正可使患者受益的中医医疗技术的排挤,难道不发人深省吗?难道不触目惊心吗?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