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寒热虚实不分,学院派中医素质堪忧

2018-10-16 09:58:14  来源: 草根网   作者:沈文朋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timg (27).jpg

  几天前,给一十二岁小女孩看湿疹。她的湿疹不时急性发作。

  症状:过敏性鼻窦炎,皮损潮红,边界弥漫,剧烈瘙痒,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中医辩证:肝胆湿热。

  中医治法:清肝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辛夷散加减。辛夷、白芷、炒苍耳、黄芩、浙贝、桔梗、赤芍各10,龙胆草4,黄连3,丹皮、苦参各15,生地、白鲜皮、地肤子各20,丹参粉5(吞服)。中成药:桂枝茯苓丸,别买胶囊,按说明服用。月经期间停药。

  我辩证开方后,女孩说,在某市(号称中医药大省的省会城市,因顾忌,故将某市真名隐去)看过许多名中医,都说我寒,有的还说极寒。我笑了。我说怎么可能。我说,你性格如此开朗、喜喝冰镇水或饮料、和喜食肉胃口,就足以证明你是热底,不可能是寒底。他父亲赞同我的诊断,他说,她很好爱吹空调,怎么可能是寒底呢。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女孩服药半剂,有点不舒服,有点头晕。我说偏凉了。改方如下:

  辛夷、白芷、炒苍耳、浙贝、桔梗、赤芍、白术各10,干姜1,丹皮、苦参各15,生地、白鲜皮、地肤子各20,丹参粉5(吞服)。明天先抓一剂。中成药:桂枝茯苓丸,别买胶囊,按说明服用。月经期间停药。

  女孩父亲反馈,“她喝了新药方一次,没有头晕,目前为止皮肤红疹应该是在慢慢消退……鼻子还有一点不舒服,咳嗽还有一点。”

  如果女孩是寒,她喝这样的药,马上出问题,加重病情。难怪这么多名中医,治了几年,女孩的湿疹鼻窦炎毫无改善。

  那么多的名中医,怎么连寒热虚实都辩不清,辨别寒热虚实可是中医的入门标准啊。

  女孩的爷爷也是这段时间找我看病的,之前一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博士毕业的中医诊治,让他用黄芪、党参、当归、沙参、玉竹、陈皮煲汤,说是可以补气化痰。我把脉,老人家脉滑数,是痰热壅盛。应该是清热化痰利湿,而我们的中医学博士热的药增湿增痰的滋阴药,正好相反。老人家恍然大悟,难怪治了一个月,我的病越来越重了。其实化痰的中药或食物,也有寒热之分,要根据中医的“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原则用药,不能不辨寒热虚实,见化痰药就堆砌。

  前段时间,有个河北省患者过来看病,说她原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找一个80多岁的博士生导师看病,说你的头晕先找其他专家治愈了再过来找我治糖尿病,我专门治疗糖尿病。

  这么一个老中医专家,竟然如此之专。中医不是整体观念吗?

  寒热虚实不分,学院派中医素质堪忧。

  学院派中医是指由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中医,相对于民间中医而言。学院派中医与民间中医的区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育方式的不同

  院校培养的中医本科要经过5年的学习,前4年时全部学习理论知识,第五年是到医院实习和写论文。这样学习的弊病是学理论与实习操作割裂,前面学习的理论,到实习时都淡忘,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中医本科生毕业时,连自己家人的头痛脑热的病都看不了。

  民间中医一般是老师与徒弟每天吃住在一起,老师与徒弟一起看病人,老师看病人的经验马上可以告诉徒弟,没有病人时徒弟与老师一起研究中医理论,徒弟有疑惑时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这样的优点是学习中医理论可以与医疗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老师的经验徒弟能够很好地传承,徒弟出师时已经可以独立行医。

  2、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院派中医眼里更多的是病人的化验单,很多医生是根据病人的化验单来开中药,以病人化验单来判断治疗的效果。现代中医教育有一半的课时是西医的课时,西医教育的侵蚀已经严重干扰了现代中医按照中医古法四诊八纲的诊疗系统为患者诊病。

  民间中医是以遵循古法四诊八纲的诊疗系统为患者诊病,西医的化验最多只能当作辅助参考。传统中医眼里只有病人的阴阳、表里、寒热与虚实,只有病人经络于五脏六腑与致病因子的关系,传统中医考虑的是天气、季节、地理环境、病人的体质以及周围的人对病人的影响,传统中医注重的是将病人调理好,达到“正气存于内,邪不可干。”的效果。

  3、治疗手段不同

  学院派中医一般只用单一的手段为病人治疗,如开中药的不用针灸,扎针灸的不开汤药。

  民间中医必须掌握药、针灸、推拿和导引等综合的治疗手段,在根据病人的需要给予综合的治疗。

  学院派中医没上过临床的老师,自己都不会看病,自己都不知怎样思考,怎能指望教出会看病的学生。

  民间中医还有相当大的比例自学成才的中医,这是一条布满荆棘和血泪的艰难之路。他们靠自己艰难自学,靠顽强的毅力和冒着极大的风险,以自己和亲朋好友为小白鼠,不少人从中脱颖而出,从中杀出一条血路。

  温病即现在大部分传染病,临床所见,营血分证,尤其是血分证已轮不到中医来治了,虽然治病温病在清朝末年就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中医理论,而且疗效显著而确切。这样的病人,无一例外都送到急诊科挂瓶去了。温病学已失去温病急重症这块阵地,这是事实,但是其擅治的夹湿类疾病,却是西医之短、温病之长,而且如果湿热湿温治得好,是绝对可以出人头地的。因此,教学上应针对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安排,但没上过临床的人恐怕了解不深吧。

  只是一些随想,没有系统化思考我整理。

  本医案方药须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