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温铁军:不要怕空心村现象,因为劳动力回流是趋势

2021-02-04 09:44:37  来源: 看史记乐事   作者:林伯南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曾经的中国,是以村庄为单位的集合体,大多数人都在村庄长大、学习、生活,中国人着“父母在不远游”“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原则甘当农民。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当人们了解到除了贴近土地还有其他的生活时,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回到故乡,现在的村庄已经衰落了。

  面对村庄的老人、小孩、妇女和空空的房子,很多人感慨村庄的盛世不再,人们更愿意过那种拥挤而奢侈的城市生活。

  村庄的未来何去何从?有人认为村庄在不久之后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必要为空心村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中国的空心村问题。

  谁在担心空心村?

  中国始终讲“人气”,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否有潜力,主要看人气旺不旺。

  北上广和省会城市之所以经济跨步发展,原因之一是全国各地的人都往大城市涌动,一到过年北京就空城了,与其他大城市一起出现了用工荒。

  中国农村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空心村,和大城市过年期间短暂的空心不同,农村的空心是较长时间的空心,如同已经失去了心脏供血的动力。

  中国空心村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空心:

  一是村落房屋的空闲,大多数新建房屋设置在村落周边,破败不堪的老房子早已无人居住,村庄变成了半新半旧的物理空心空间;

  二是村民的流失,随着失地农民的增多和年轻人对大城市的强烈向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数输送到城市,留守在农村的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妇幼。

  很多人都开始担心空心村现象,农业专家为农业发展担心,村干部为村落管理和发展担心,留守在村里的青年人担心找不到对象。

  国家也相应地提出乡村振兴,去哪找“人”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甚至有人提出疑问:“现在50-60年代的人老了,70-80年代的人出去打工了,90-00年代的根本不懂农业,未来的农业怎么办?”

  有上了岁数的农民说:“明年我也要搬走了,原来在这种了一辈子地,现在我们都老了干不动了,我们刚从医院输液回来。女儿不放心我们单独在家,让我们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

  空心村现象的出现更多是村民的主动选择,很多村落地理位置偏僻,孩童上学、看病住院、出门购物以及日常沟通都不方便。

  当然主动选择中也有被动的无奈,消费社会逼迫着每个人赚更多的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即使不愿离家也要背上行囊。

  在基础设施落后的村庄,有人担心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并提出了自己的另一个疑问:村庄会在以后逐渐消失吗?

  为何温铁军不担心?

  面对中国三农甚至四农的问题,有些专家并不担心,比如中国著名教授之一温铁军,当年三农问题这个概念就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在中国农民工已经超过3亿人、撂荒的耕地超过五分之一的背景下,温铁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完全不需要担心空心村问题,社会变迁会自动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温铁军教授在东南会客厅这档栏目上,对与谈人的空心村问题的回应,当时福建农村工作研究员黄跃东提到乡建学院和社区营造,希望温教授给出中国农村建设和振兴的建议。

  温铁军教授用资本驱动力来解释农村人口外流现象——哪里有资本,人口就流向哪里,过分的亲资本促使城乡人口不均衡,空心村现象的确需要政策调整。

  不过温铁军同时提及政策调整的难点:工业化时代的利益聚集很难一时发生改变,需要落实生态时代新的价值观,重点要解决国家大政方针调整的问题,期间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西方经验。

  温铁军教授认为,生态多样性和思想多样化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随着经济L型下滑即经济危机的出现,空心村现象有望得以缓解。

  大多数农民工都在沿海省份打工,而近几年沿海企业并不兴旺,很多企业倒闭,引发大批闲置劳工现象,从5年前开始,劳动力外流现象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力的回流,劳动力回流将引发空心村的“去空心化”。

  原来劳动力外流是因为资本吸引,而劳动力回流是因为老板和资本的跑路,温铁军教授用“劳动力外流是上个世纪的事情”来总结他的观点。

  劳动力回流的趋势分析

  温铁军教授在提及劳动力回流时,语气斩钉截铁而且自信满满,他认为劳动力回流的趋势势不可挡。

  除了他提出的劳动力自动回流趋势之外,温教授还提到了“市民下乡”趋势,即市民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

  一方面是市民对自然主义的回归,另一方面包含市民对乡村古建筑和乡村环境的保护,市民和回流趋势也是“去空心化”的解决办法之一,其与劳动力回流一起有望填满空心村。

  温铁军教授重点分析了市民下乡,他认为这是城乡融合现象引起的中国乡土社会的新改变,城市中的中产阶级怀抱着机会资本。

  随着泡沫经济很难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立足,一些思想先进的人率先到农村,用自己的资本置换农村的产权,当然这也会让农村的管理制度发生改变,未来中国农村也许会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人是市民下乡的融合人。

  农村劳动力回流有很多现实吸引力,比如子女读书问题、老年人赡养问题、农村生态发展前景、回乡扶持政策力度大等等。

  当然有很多研究表明,劳动力回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些农民在城市变为新市民以后,经历了回到农村后再次务工的过程。

  劳动力回流是反反复复的过程,需要农村形成真正坐实的吸引力,让农民看到回乡的实惠。

  受最近两年的疫情影响,也出现了一批劳动力回流现象,大城市的钱也没有那么好赚,而且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有些人认为和家人团聚才是幸福,已经转变了亲资本的价值观。

  5年前,我们农民工人数是2.82亿人,外出务工人数不到2亿人,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原因包括被动回流,也包括主动再回流。

  回到农村的青年多数开始创业,而不是成为父辈一样的农民,他们主要经营农产品的深加工、乡村旅游、乡村再造等事业,同时也将积累的资本带回农村。

  农村回流的劳动力其实有很多事业可做,问题是政府和相关企业怎么应对、怎么组织,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为例。

  市民下乡一般是退休的老年人,他们在城市和乡村都有房子,在乡村期间,下乡的市民也需要基本的医疗、消费、休闲、养老服务。

  而这正是目前乡村短缺之处,劳动力回流的同时要思考配套服务如何下沉的问题。用中国老话解释劳动力回流,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社会的天平一直在动态转动。

  严重失衡的城乡配比促使社会重新回归平衡,未来三十年将是中国农民劳动力回流期,中国空心村问题将被劳动力回流遮蔽。

  乡村振兴:从空心村到实心村

  温铁军教授总体认为空心村是暂时的,而且是过去时,现在的劳动力回流趋势和市民下乡可以为新农村造血,他认为不需要害怕,需要做的是做好迎接实心村的准备。

  实心村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谓乡村振兴就是以人为基础的振兴,多方面的人气汇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空心村问题。

  然而温铁军教授在讲座中没有提及实心村将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劳动力冗余和城市空心问题。

  劳动力冗余即乡村重新出现剩余劳动力,毕竟农业机械化已经不需要太多农民,现在中国农村也没有太多岗位,人工智能会加剧劳动力冗余的现象。

  所谓“多余的村民”干什么是最大的问题。另外空心问题并不会完全“去空心化”,世界上的资源都在流动,一个地方的实心代表其他地方的空心,城市空心问题将不可避免。

  城市用工荒和市民下乡是共振的过程,因而未来城乡发展都将出现巨变,乡村从空心重新走向实心,并不是乡村生活的再现,而是乡村生活的再造。

  事实上,劳动力回流到底能不能让农村重新实心,最主要的是考察回乡农民的心在何处,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代表空心村真正回归实心村。

  实心村需要更多农民在此扎根生长,并且让一代又一代人都立志建设农村。当温铁军教授告诉我们不要害怕的时候,我们需要坚定自信,同时做好各方面准备。

  文/林伯南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