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蒋高明:蒋家庄,这里的春天不再寂静

2016-02-10 18:50:3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蒋高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蒋家庄:这里的春天不再寂静

 蒋高明

66884_201310091149076Oib3.jpg

  沂蒙山区平邑县卞桥镇有个900多人的村庄,因大部分的村民都姓蒋,村名得名蒋家庄。这些年来,由于出了弘毅生态农场,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

  农场占地150亩,占全村土地的1/6,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理生态学过程创新研究组建立的试验农场。农场种地的方式与农民不同,即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激素、转基因(六不用),他们要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出比农民更多的粮食,且卖上更好的价钱。

  这种近“乌托邦”式的农业方式能够赚钱吗?农民会接受吗?

  久违的鸟声

  在蒋家庄西岭有一片25亩的大院子,这就是弘毅生态农场的总部。

  这里养着大小300多头肉牛,院子中间是一片2亩的攻关试验田,农田的周围用各种本地树种包围着,有乔木、灌木和药用草本植物,最宽的地方达10米。一年三季鲜花不断,各种鸟类在树上栖息,连久违的燕子也飞到会议室内搭起了窝。

  鸟类之所以喜欢这里,是因为他们“六不用”的种地方式,杜绝了化学污染,鸟类重新放开了美丽的歌喉。

  清早,绿绿的小麦田里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农田四周洋槐、朝鲜槐、海棠、石榴、山楂、紫荆等鲜花盛开。漫步在农田外面的小树丛里,能听到了一种小时候布谷鸟、喜鹊、燕子、麻雀的歌音,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鸟声。

  然而,10年之前,这里还是寂静的春天。

  那时,由于工业化农业的普及,大量化学物质进入农田,摧毁了自然生态系统,很多物种消失了,见不到成群飞着的蜻蜓;“燕子低飞蛇过道”,当时的燕子也越来越少,因为它们找不到搭窝的地方——过梁改用天花板了。

  喜鹊服“毒”(农药)自杀了,小黄雀的家被毁灭了,多样化的森林变成了杨树林;青蛙们的家变干了,河里的鱼虾因为污染而夭折;即使让人生畏的蛇,也因为误食了吃了耗子药的老鼠而命归西天;野兔被“天罗地网”包围了——农村没收了猎枪后,不法分子发明了用网打兔子!知了是被人捉去做下酒菜了;“最毒不过蝎子心”,那浑身有毒的蝎子也逃脱不了人们的嘴巴。

  乡村消失的不仅仅是知了、蜻蜓、燕子,喜鹊、小黄雀、青蛙、蛤蟆、斑麻蜥、蛇、野兔,消失的是我们的自然生态。幼时的乡村,充满了野性与童趣的乡村,那是儿童的天堂,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如今,这一切都成成了记忆。

  2015年,中央电视台前记者柴静针对雾霾问题制作的节目,在网络空间广为传播,一时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环保神经。

  54年之前,美国的雷彻尔卡尔逊,早就找到了资本主导的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灾难原因,只不过美国走过的弯路在中国重演而已。卡尔逊和柴静都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遗憾的是,她们没有找到从源头解决问题的办法。弘毅生态农场10年实践,破解了环保的困境,他们走通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农业路子。

  六不用艰难实验

  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当年承包的土地是村里最差的低产田,土层厚度只有薄薄的20多厘米,下面就是岩石(当地老百姓称麻骨石)。

  他们种地的秘诀被村民们认为“不是过日子的方法”,这就是他们坚决 他坚决的实施“六不用”,他们相信大自然的力量,相信物种的力量。

  弘毅农场的核心是“牛粪”,原则是“循环”:把被农民烧掉的秸秆加工成牛饲料,产生的大量牛粪一小部分用于产生沼气,大部分牛粪用来堆肥给农田提供优质有机肥;害虫则通过“物理+生物”方法防治,在林下养鸡,将害虫变成鸡的饲料;杂草通过“人工加生物”方法控制,收获的无农药杂草直接作为鹅、淡水鱼等经济动物的饲料。

  他们建立的四道防线控制害虫:第一道防线是诱虫灯,利用物理方法吸引夜行性的害虫,第二道防线是天敌益虫,停止农药后益虫大量出现,如瓢虫是蚜虫的天敌;第三道防线是天敌鸟类,农田周围的森林为鸟儿提供的栖息场所;第四道防线是植物本身的防御能力,通过促进地下生长,刺激地上叶量增大,即使少量被害虫啃食也不影响产量。

  上述生态防控措施,取得了重要进展。害虫捕获从2009年的4.5 kg/d下降到2015年的0.02kg/d;每盏灯年捕获量从33.8 kg下降到2.4 kg;同时根据害虫捕获情况确定了诱虫灯开灯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而化肥则完全停止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每亩施加了5亩的牛粪,牛粪来自有机肥料制造“工厂”的肉牛;农场用生态办法饲料的猪、鸡、鸭等补充了有机肥来源。

  人工除草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耗时费力.尽管农民知道除草剂对人和土壤有不好的影响,还是愿意用它,因为既省事儿,又便宜,一亩地只需要2.4元的除草剂成本,但是除草剂对土壤生物的伤害很大,还污染食物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弘毅生态农场推行物理除草,以高工资聘请经验丰富的农民承包除草的工作,每亩除草费用降至240元(小麦玉米除草3遍)。这对当地农民很有吸引力,而经验丰富的农民能够掌握除草的最佳时机,锄1亩草只需要1天,且这种方法锄草,杂草越来越少,因为种源减少了。

  除了要拔掉田间自生的杂草,还要围堵从外面飞进来的草籽,科学家们用隔离带防护,灌木一层,乔木一层,再加上一片多年生的草,外来的草籽就很难吹进来了。

  农膜是防控的难点,因为农膜可以增加地表温度,能够控制杂草,然后下降高温下的农膜环境对于植物也是灾难,经常发现覆盖农膜的花生、大蒜出现徒长或烂秧现象,农膜低于850度焚烧释放严重的致癌物——二噁英。农场的技术人员采取秸秆覆盖、或起笼栽培等方式替代农膜,坚决不使用各类农膜,包括所谓可降解农膜,他们要把污染控制在源头。

  环境污染不见了

  建农场要向村里租地,而最初农民租给科学家们的地都是自己不愿意种的薄地。即使在农民正在耕种的“好地”里,他们也嗅到了一片杀机,充满了农药的味道。调查发现,这里所有作物都打药。打药期间农民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要等药味稀释了才出门。在使用化学灭虫的过程中,害虫也得到了进化,对农药的抗性越来越强,同时还把有益和有害的生物无以区别地全部杀死了,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生物链的平衡。

  农场对害虫的治理也十分成功,利用害虫的驱光性,用一种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生物灯吸引并捕获害虫。因害虫一般晚上活动,益虫大多在白天活动,所以灯光诱杀的95%都是害虫。“天天抓,尤其是春天抓一对,相当于秋天几百上千个虫子,所以越抓越少。害虫越来越少,天敌就越来越多了。还有鸟类也能吃虫子。这样害虫的问题就解决了。”曾有一个晚上,抓获了5公斤金龟甲,都成了农场鸡的盘中餐。而这一晚的战果相当于20万个后代被“计划生育”掉了。

  在目前的农业模式下,农民把田间地头的树砍得精光,唯恐树木和田里的作物争阳光、争养分。可是树木争的那一部分损失粮食不到5公斤,他们就恢复种树,鸟就回来了,鸟帮保护的粮食可能不止5公斤,所以,他们又为鸟类造了一片湿地。

  湿地里的芦苇长起来了,青蜓、鸟都回来了。科学家们的做法其实就是给自然界留了一席之地,它的经济效益不大,但美观。农民干活累了可以到树底下乘凉。将来如果有了更多的地,他们还是希望拿出十分之一进行绿化,让农场有花,有灌木,有乔木,有湿地,可以吸引人们旅游观光。

  秸秆变牛肉

  弘毅农场里有一个独立的科研实验室,常年有十几名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轮流在此工作,研究有机模式下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利用有机饲料进行肉牛育肥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以及耕地对温室气体的固持技术。

  在离实验室不远的牛舍里,以秸杆饲料为食的200多头肉牛在牛舍里悠哉游哉,还有十几头存栏时间超过一年的生猪正在美滋滋地吃着有机饲料,而它们的饲料主要是经过科学加工的废弃秸杆(牛的饲料中,秸秆饲料占80%;猪也可消耗30%的粗饲料)。将农作物的秸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本来是一种增加土地肥力的好方法,但因人工成本过高,目前在中国的采用率只有40%,而大部分秸杆依然经过焚烧处理,因而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有效利用秸杆,变废为宝。中科院植物所的科研团队在农场建设了一个能容纳500吨秸杆的青贮池,将新鲜的玉米秸秆粉碎后,泼洒生物菌种,堆积在里面腐熟,作为农场里牛和猪的饲料。这种被称为“面包草”的饲料,再配合1千克由玉米、麸破、黄豆组成的精料,能使每头肉牛在10个月内体重增加300千克,每7千克秸秆可以转化1千克牛肉。

  牛和猪的粪便由农场职工用铲车进行堆肥,再用拖拉机运到毗邻的种粮区施入土壤。经过多年有机肥滋养的土壤异常肥沃,在占地80%的产粮区,主产的玉米和小麦单季亩产可达到600多千克,而用化肥种植的相同品种亩产只有三四百千克。土壤中营养元素主要来源于牛粪养殖中的精料,其中大部分未被动物吸收的部分贮存在牛粪中了。

  由于牛和猪产生的有机肥用于耕种还使用不完,有一部分又用于生产沼气,为村民生活提供清洁能源;还一部分用于培殖蚯蚓和黄粉虫,它们可以用于饲养柴鸡,为市场提供鸡肉和鸡蛋。农场里有5亩苹果园里有近百只散养鸡欢快地奔跑。

  低产田变吨粮田

  2014年10月13日,博生生刘海涛,刚完成玉米测产后,就兴奋地给在北京的导师发来下面的电子邮件:

  “蒋老师,您好!  好消息!今天已经完成院里有机玉米的测产工作,今年有机玉米产量为1364.7斤/亩,行距71厘米,株距30厘米,亩穗数3130株/亩,连续取4个15穗风干称重(风干后含水量13%左右),平均每穗0.22kg。加上今年有机小麦1126.98斤,今年周年产量为2491.68斤/亩”。

  刚刚收到博士生刘海涛在科研一线发来的信息——他们连续8年的有机作物种植试验田玉米产量突破1364斤/亩,加上小麦,达到2491斤,逼近1.25吨/亩。这个消息令人兴奋,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尽管期间走了不少弯路。他们还将继续努力,朝周年亩产1,5-2吨有机粮食努力。农业产量要“藏粮于地”,如何藏粮于地呢?改良土壤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比改良种子的做法来讲,在当前形势下可能还要有效。

  他们的产量是在低产田基础上获得的,他们种地的办法是“六不用”,即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激素、转基因,其原理是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民的劳动,精耕细作,让一亩地获得5亩乃至10亩的产量,让一亩地产出满足8-10口人以上的年粮食需求,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农业之路。这样获得的粮食品质优于欧美有机认证标准,市场前景看好,对农二代有吸引力。

  实现了耕地固碳

  农场淘汰了化肥和地膜这些土壤的污染源,还用有机种植的模式将二氧化碳通过有机肥固定在土壤中。尽管部分碳还会释放出来被作物吸收,但如果年年增加有机肥用量,就可以有效地增加耕地的固碳功能。目前,弘毅生态农场围绕该领域已安排科研力量进行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进展,前景十分诱人。

  弘毅生态农场的研究表明: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减少温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以秸秆循环利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主要特征的有机耕作模式可将农田碳排放逆转为碳吸收。相关论文在著名刊物《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

  他们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2006年的方法, 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显著减少了温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施用有机肥还增加了土壤肥力,进而提高了小麦和玉米产量。

  研究发现,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后,农田变为典型的碳库,而全部施用化肥的农田则为典型碳源,固碳潜力高达11.5吨CO2当量/公顷/年。这项研究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美国科学促进会旗下的的EurexAlert杂志对上述成果十分重视,专门进行了采访报道。

  产品走向全国

  如果弘毅生态农场仅仅实现了环境保护、增加产量的目的,这还是成功的一半,该技术的核心问题是,他们的产品必须经得起市场检验,即以高价位出售到城市中高端消费人群,实现优质优价,否则,农民们不会向土地多投入哪怕一点劳动力。

  农场出产的面粉售价是普通面粉的5倍以上,然而,价格高在于多付出了劳动力。但一个成年人一天只需要5元,比两包方便面还便宜,中等收入的人都吃得起。

  弘毅生态农场走出的路子,实际上实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零排放”的良性循环。

  因为投入成本中,80%的投入是劳动力,在机械和燃油方面还有20%投入。人力也是生物力量,是环保的,友好的。

  对农民来讲,增加了就业。对城里人来讲,吃上了优质的农产品,通过消费的作用带动环境保护。

  2003年底,农场以“六不用”为品牌建立了一个淘宝店,经销主粮、杂粮、肉、蛋,菜只有姜和毛芋头,产品的口感、形状、健康程度都与超市的大为不同。尽管苹果27.9元/公斤,小米38元/公斤,面粉20元/公斤,货品还常常供不应求。现在,淘宝店已经有1500个会员,除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客户。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会员越多,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浙江、深圳等发达省份的会员占64%。科研的力量最终形成了品牌,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先富带后富”。

  农产品的商业化,最受益的还是农民。他们在更环保的环境里耕种和饲养,能够享用最新鲜的有机食品,还有了更多的收入。据统计,在现代农业模式下,山东农民种植三季小麦或大蒜、西瓜、玉米,纯收入不足1000元/亩,而弘毅生态农场的有机农田亩净收入5000元/亩。

 

  延伸阅读:蒋高明:一位科学家的生态农业试验

  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4/316116.shtm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