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传正气

《郭良评传》连载:乡间才子(一)

2020-05-27 09:15:5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赵云常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谨以此书献给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作者:赵云常

乡间才子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时,无意间认识了一位灵丘县的老革命,老人名叫郭良。也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人以群分,物以类居,由于革命志趣相投,我们很快就成了忘年交。那时,郭老早已离休,我认识他时,他已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如今这位慈祥的老人已经仙逝多年,而他的的善良博爱,他的温厚纯朴以及他的为人师表,为他人、为大众、为祖国、为人民的献身精神,他的音容笑貌,仍留在后代儿孙、亲戚朋友、同事学生及所有知道他、尊敬他的每一个人心中。他的许多事迹,不仅写在县志上,而且至今仍然流传在人们的口碑上。每当人们思他忆他之时,仍能从他那里获得力量,增加勇气,启迪心智、汲取智慧。他就是我们灵丘在县曾经的爱国热血青年、抗日地下情报组长、应县一中老校长、北跃渠灌区总指挥、农场场长、灵丘县文化部副部长的郭良同志。

  郭良,字心田。1917年6月26日出生在灵丘县(现为浑源县)白洋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白洋村坐落在灵丘、浑源两县交界的唐河北岸,过去这一带村子不属于山西省的浑源县,而属于山西省灵丘县,这就是为什么如今这里的人们的还保留着灵丘人的生活方式。就郭良的整个一生来看,他实际上是灵丘人,与灵丘县有着不可分割父与子一样的亲缘关系。

  还是从灵丘人的母亲河—唐河说起吧。

  唐河,发源于浑源县枪风岭东水沟,在白洋村出浑源县县境后,即入灵丘县蔡家峪村,自此,唐河横贯灵丘盆地,冲入门头大峪,在一条长长的大峡谷里咆哮、奔蹿,至下北泉村出境,奔向河北省的涞源,注入唐县大洋水库,汇归大清河,进入勃海。此河上游,下雨时,河水暴涨,混浊的河水,夹带着来自两岸的典型的黄土高坡的泥沙,在河谷间狂奔,咆哮;无雨时则变成清明亮丽的清流,河里小鱼小虾畅游的欢快。像许多北方的河流一样,唐河沿岸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一里二里一村,三里五里一庄,十里八里一镇,这些村庄就如一串明珠样被唐河串连起来,显示着河岸两边的富饶。那还是明朝时期的一个有着明丽阳光的日子,这个日子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就如发黄了的老照片一样,已经显得老旧了,枯黄而且暗淡无光了。然而在当时,从不知道污染为何物的灵丘县唐河的上空却比今天要明净的多,天是透明的蓝,云似秋天怒放的棉絮样洁白,当然,河水也是至清至纯的。白洋村郭姓人家的第一代祖宗走在唐河边上时,本来是心情灰暗的,心头有一团阴霾的。渐渐地,他的心情被这清纯的景色拔弄的明快起来,现在已经无从考察他从何处而来,但他肯定是想寻求一块福地扎根的,也许他原本不打算在这里落脚的,于是他向右一拐,挽起裤腿,淌水过了唐河,来到一个名叫西会的村子,并没有停下,擦着村子的东口,进了一个小土沟,顺着土沟里小蛇样弯曲的小路而上,当上到顶时,娘呀,老天爷,这里原来是一片硕大无比的黄土梁。梁上的土地一条一条的,没海海地向远处铺呈,地里的庄稼长的正旺。看到那旺旺的一片庄稼,他心想,这么多的地,能饿死人吗?于是他决定不再走了,留下来,在这里扎根立后,敷衍子孙。他停下来的地方,就是后来的白洋村。

  时间按照它的节拍走过一段好长的路程后,不紧不慢地来到了一九一七年的六月的盛夏。这个时候,那个古老的郭姓老人已经在白洋村发展了共五代子孙。他的第六代子孙郭良,在这月的26日诞生了。身体瘦弱的孩子在愤怒地哭着,反抗着……上边的天,下边的地,地上的山峰、黄土梁地,奔腾的唐河水,小草,蝴蝶等,被这孩子的哭声震撼了,它们的心紧紧地收缩着,高高地吊起来,急切地祷告着……

  原来那个希望在这里过上富足日子的白洋村第一代郭姓老人的心愿在这里并没有实现。他的子孙一代胜似一代地贫穷,到了清朝同治初年一个叫郭发的子孙虽然出现过繁荣迹象,但由于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其繁荣相当短暂,很又恢复了贫困状态。小郭良来的真不是时候,其时正是家里最贫穷的时候。家里不仅缺吃少穿,而且外债多,讨帐的人多,郭良的父亲这时有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已经成家生子,大女儿已经出嫁,已经降临的郭良是他父亲的第六个孩子。他的降生让贫困交加的父亲愁肠百结,听到儿子那一声向人世间报道的第一声啼哭,他似乎看到了儿子将要度过的贫穷、饥饿、痛苦的一生,而自己却无法让这个孩子摆脱贫困。长痛不如短痛,尤其让这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受罪受苦,不如趁早不要。于是他和家里人商量,做出了一个天下父母最痛心的决定——溺婴。

  溺婴是由接生婆来执行的。这活儿对于那时常为穷人接生的接生婆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难事。然而她把这个她刚刚接到世上的孩子放到尿盆的水中时,这孩子的一声惨烈的哭声让她的手颤抖了,她的手软了下来,第一次溺婴没有成功。

  再做第二次,孩子的哭声更巨,这时接生婆的手和心同时颤抖,第二次溺婴失败了。

  失败了的接生婆调整了一下情绪,这回她有些气急败坏了,咬了咬牙,又开始做起了所有接生婆都不愿做的溺婴这件事情。然而,孩子的哭喊又一次让她手软了。

  狠一狠心,再做第四次,孩子的哭喊还是让接生婆恶不起来。

  就在接生婆一次次溺婴失败的过程中,孩子的父亲,母亲以及家里的其他人早已经哭作了一团,哭成了泪人儿。已经出嫁的大女儿前来伺候母亲坐“月子”,这个时候,大女儿看不下去了,他跪在父亲的面前,为这个一生下来就得与死神斗争的弟弟求情,求父亲把弟弟留下来。天下父母谁愿把自己的孩子溺死?儿子的一声声啼哭早让做父亲的心软了,他决定留下这个孩子,自己就是逃荒要饭,就是当牛做马也要把这个孩子拉扯成人。

  求情成功的大女儿高兴地对还听不懂话的弟弟说:“弟弟,父亲决定留下你了。大难不死,你一定是个贵人,以后你必有后福。”全家人被大女儿这话逗得笑了,他们都有一丝儿幸福的感觉从心头掠过。

  郭家留下了这个在家里最困难时降生的孩子,给孩子取名郭良,字心田。良者,包含善良、良知、良能、良辰美景之意也。取名郭良当然是祈求孩子将来一切良;心田者,心地也,希求孩子将来心地善良,旺旺地生长仁、义、礼、智、信之树也。总之,像许多中国父母一样,他们希望孩子将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一天天,郭良成长了起来。这个穷人家的孩子,由于常期营养不良,矮矮的,瘦瘦的,似乎离一个虎虎有生气的后生相差甚远,然而,谁也不会想到,他竟是郭家以及整个白洋村最有出自己孩子。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