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读经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书笔记

2021-12-11 15:46:3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翟海聪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一)

  革命的高潮可以到来,也可以迅速到来。但是党内有的同志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便不自信了。

  (二)

  想要让革命高潮迅速到来,则要一边打仗一边宣传一边建立红色政权。单纯的军事工作是不能够建立稳固的政权的。毛主席根据这一点提出以下几点:

  1、1930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有许多的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资源和政权,而且当时的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和走狗,所以他们帮助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又因为帝国主义国家有很多,他们之间也要相互抢夺和抗衡,因此就产生了混战(在大革命时期有军阀混战,在土地革命时期帝国主义也不放弃混战,还有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战争)。混战意味着分裂和不统一,也意味着政权的不统一,中国是由多股势力操控着的。

  2、由于地主阶级作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来剥削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农民。因此农民问题是严峻的,农民十分迫切地想把地主阶级推翻不受他们压迫,所以农村起义在全国范围的发展是大规模和迅速的。

  3、工农民主政权口号的正确。建立政权,首先考虑谁来领导这个政权,就是当时的被剥削者,因为被剥削者要翻身做主人。而当时的被剥削者是农民(第2点提到)和工人(外资打击),所以政权是工人和农民的政权。但是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到,农民属于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因此他们思想还有着浓厚的剥削思想,说白了就是自己想当地主。所以民主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儿,这个政权不是让你重走回头路的,而是民主的。

  4、因为帝国主义之间的抗衡,让红军和游击队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在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

  5、半殖民地的中国,就是形式上有独立的政府,但是经济政治文化上是外国操控的。也就是刚刚所说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农民为什么要斗争,就是要推翻地主阶级的压迫,但是为什么要无产阶级领导,是因为农民需要做思想教育工作,农民本身不能作为一个阶级领导革命(历史证明,农民阶级自己领导的农民起义在之后都是失败的,改朝换代而没有带来实质的发展),而工人阶级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来的,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所以农民斗争是需要工人阶级领导的。在半殖民地中国,农民占大多数,也受剥削压迫最苦,所以产生这种农民斗争是必然的。

  6、单纯流动游击,只是单纯的军事工作。单纯的军事工作,我可以说就像军阀一样,革命胜利了,自己的军队建立了政权,而没有了红色的人民武装的政权。

  (三)

  综上所述,单纯的军事工作,虽然争取了群众,但是没有深入群众。虽然赢得了战争,但是群众只会觉得你只不过是另外一支军队罢了,没有军民一家亲,没有信仰。所以红色政权的建立,树立了群众的信仰,沉痛打击了反动统治阶级,让红军和群众紧密联系。这样,也就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四)

  但是,革命高潮可以迅速到来,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小看敌人的力量。要把统治几千年的地主阶级,和发展了几百年的帝国主义连根拔起,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毛主席教导我们,不但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而不是一股脑的说,革命高潮可以迅速到来,然后硬刚敌人。不过,也不要过于悲观而妥协还不敢斗争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理由如下:

  1、阶级是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是根据经济基础来划分的。那么中国当时脆弱的经济基础,造就了这些反动阶级不可能十分强大,而是弱小的。毛主席还分析到,西欧革命派比中国革命派的力量强很多,但是他们的反动阶级比中国的反动阶级强更多倍,所以仍然不能马上爆发革命,革命以后他们还产生了封建帝制的复辟(证明了反动阶级的强大)。

  2、1927年被国民党反动派大屠杀之后,革命的力量大大削弱了,这样就让一些人感到悲观和不自信,不禁产生疑问:这样搞革命还能成功吗?还有胜利的希望吗?然后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上述毛主席提到的几点,就阐明了革命高潮可以迅速到来的必要性,因此不需要悲观失望,而是要抓住革命的实质,科学分析。

  3、对反革命的力量要看实质而不要看表象。湘赣割据初期,是反动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也就是反动政权之间相对平衡而不对抗,所以在这个时期是不可以轻举妄动的,因为他们可以有时间有精力打击红色政权,但是当时的湖南省委没有正确估量反革命的力量,把反动政权看轻了,于是冒进,造成了损失。当革命力量下降的时候,正是反动政权不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又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对自己不自信。所以毛主席指出,要根据敌人当前的力量做出决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看待革命高潮是否到来,应该要看革命高潮的矛盾是否发展,这也是毛主席重要理论之一-矛盾分析法。可以用以下的图来分析当时的矛盾主体和发展:

  因此当时的矛盾犹如干柴烈火一般,只要有零星的火碎就会爆发革命。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都是压迫和被压迫的矛盾,被压迫者要翻身争取利益而斗争,所以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等斗争形式都发展起来了,这些都是革命高潮到来的因素。

  (五)

  以上的矛盾分析在毛主席1930年4月5日给中央的信中就有了,因为当时中央对革命形势的判断过于悲观,而且当时红军的策略是根据中央对形势的判断调整的,并且红军行动策略是集中为主,而不进行分兵(把大队伍分成若干个小队伍)打游击,这在当时也是悲观的,当时红军回复毛主席以下几点:

  1、分兵的目的在于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但是这不切实际,并且1927年实施过,是失败的。

  2、主力红军不是本地人,地方红色游击队本地人较多。因此主力红军无法深入发动群众。

  3、分兵导致领导不健全,无法应对紧急情况,包括被敌人击破。

  4、在险恶环境,要团结为主,才可以应付敌人;在好的环境才可以采取分兵

  (六)

  毛主席认为以上关于不可以分兵的话都是消极的,因为在早期的时候说游击战术就说过分兵,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

  1、分兵发动群众,集中应对敌人。分兵是要把政权一点一点积累起来,集中是歼灭那些试图摧毁政权的敌人。

  2、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而且他说到这种战术要随时打开和收拢,就是要灵活运用。所谓打开就是近距离分兵,也就是主力队伍和小队伍比较近的时候可以采取的分兵。而远距离分兵要好一点的环境和健全的领导才可以进行。但是也不是说分兵一定好,如果分兵达不到发动群众,那还不如集中兵力打敌人。

  (七)

  二月的时候中央的来信是悲观的,导致对党内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之后经过正确估量,就没有了悲观的论调了,由于相信革命高潮可以迅速到来,便有了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

  (八)

  以上的分析体现了一个道理:一定要理性分析产生正确的估量,不要盲目也不要悲观。在分析的时候要对主客观条件罗列出来找他们的矛盾,一切分析好了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方向,悲观的情绪也不会那么浓烈了。

  【文/翟海聪,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