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讲故事

军旅心路十三年(5)

2022-03-21 16:49:5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彭雪太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第五篇:北京时间

  1969年底,我们连队从戈壁滩20基地班师回秦,驻扎在宝鸡市一所农业中学。

  我完成1970年度接兵任务回到连队,没有参加新兵训练,因而没有深切的记忆。

  在农中完成冬季军事训练任务后,三连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单独执行任务。

  1970年3月,连队开赴陕西省蒲城县,执行“326”工程的收尾任务。

  蒲城建县有三千年历史,“326工程”位于蒲城五龙山山脉的龙头上。当年,我在蒲城,仅知道“326”工程旁边的山上有几座“唐陵墓”。后来慢慢知道,唐朝关中十八陵建在蒲城的有五座,史称“唐五陵”,堪称“露天博物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军部驻地也在蒲城县。

  陕西蒲城国家授时中心取自网络

  当年,“326”工程是一个保密单位。我们连队在蒲城施工不足一年,严格执行保密纪律,不知道的不问,知道的不说。所以,我们只管施工,谁也不知道、谁也不问“326”工程是干什么用的。从进驻到撤离“326”工程,我都根本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保密工程意义重大。

  若干年后我才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嘟~嘟~嘟,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8点整”,这个熟悉而亲切的报时声音,源自于当年我们亲身参与建设的“326”工程。现在这个单位不保密了,公开的名称是“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就是闻名于世的“北京时间”授时台 。蒲城也称得上“报时城”。

  我们进驻工程时,洞穴已经掘进完毕;洞内被覆已经大部分完成,工程机房(毛坯)已经落成。前面不知道是哪个部队施工,忽然调走了,我们是去完成工程收尾任务的。

  1970年,我任三连三排12班班长。施工开始,我们班是风钻班,要完成洞内一段危险的掘进任务,时有蹋方。有一天我抱着风钻咕咚咕咚只顾钻吼,钻机声响震耳欲聋,忽然一块约一吨重的大石头蹋下来,就蹋在我的面前,离我的脑袋不过半米距离。说实在话,当时毫无害怕的感觉。我这一辈子也只在“326”工程体验过打风钻的味道。

  风钻班的任务很快完成,然后转为抹灰班。我的抹灰技术就是在抹灰班学到手的,现在还很受用。抹灰班的任务是给机房外墙勾缝,室内用水泥沙浆抹墙面和房顶。当时,水泥沙浆的配比非常严格,只能用水泥和沙石搅拌,不能掺石灰和纸筋。用水泥沙浆抹墙面和房顶,最不容易粘结住,经常是一抹上去就蹋了,就这样抹了蹋,蹋了抹,反复多次才能成功。当时机房抹灰是副连长(忘记姓名)指挥,为完成任务,我还和副连长起过争执。争执的结果,最终还是听副连长指挥,按副连长的意见办。

  在施工过程中,我的左手大姆指受过伤。洞内的“防弹门”是30厘米厚,十分笨重,在一次关门的时候,我的左手大姆指指押盖全部被挤掉,整个指甲盖与姆指分离了。俗话说“十指连心”,当时我真的痛晕过去了。幸运的是我的大姆指指甲全部生长出来,恢复原样,没有落下残疾或败像。

  我们连队在蒲城“326”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过一次重大卫生事件:全连感染上菌痢。连队100多名指战员全都屙痢疾,无一幸免。我自己以为身体健康,不会感染。结果只是迟一天,还是感染了。当时,感觉到屙痢疾就象泉水流淌,从裤子里面往下流到胶鞋里面,来不及上厕所,屙痢疾的痛苦是特别难受的。当时部队的卫生技术条件是较好的,拉痢疾时间不到一周就结束了,没有影响连队战斗力。

  1970年代,军爱民,民援军,军民团结如一人,军民关系十分融洽。八一建军节举行一次军民联欢会,连队是郭志学指导员坐镇指挥,连首长为培养我登台的素质,特地让我担任“报幕员”。我从来没有在台上报过幕,发过言,更没有表演过节目,我只好硬着头皮照着节目单念,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非常别扭。这也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报幕员经历。

  在这次军民联欢节目中,有一位蒲城中学的女生,苗条的身材,飘逸的黑发,清澈明亮的一双眸子,标示着她就是未来的歌唱家,几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她是否走上歌坛。她当时演唱的一首歌曲是《看见你们格外亲》,她清脆明亮的歌声伴着她亲切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联欢会的所有军民;当她唱完“想亲人望亲人,盼来了老八路的接班人,你们是咱们的亲骨肉,你们是咱们的贴心人,党的恩情说不尽,见了你们总觉得格外亲”的歌声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连队在蒲城完成“326”工程施工任务后,于1970年9月份步行拉练回到太白县“红川基地”。我们12班没有随同连队一起拉练,而是留下来处理一些善后事宜(至今记不起干什么事)。我们班完成任务后也是拉练回连队的。我们拉练时,也安排过白天休息晚上走路。有一天晚上走的是铁路,铁路上的枕木间距小,走一步距离短了,跨一根枕木距离又大了,只能走小步或者走在铁轨外面;特别是困了时就闭着眼睛走,但到了有桥梁的地方,再困也要把眼睛睁开走,因为怕跌落到桥下去。这一次拉练,是我在军营十三年,参加拉练时间和距离最长的一次,所以,记忆犹新。

  1970年,我带领12班努力工作,成绩突出。全班拉练回到连队后,正赶上年终总结,评“四好连队”、“五好战士”,连首长曾经吹过风:给我请功(三等功)。但我自己并不在乎,最终不了了之。

  在蒲城县,我第一次见证了“支部建在连上”,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连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是支部书记(指导员)负责,在蒲城时连队指导员是郭志学。在戈壁滩两年,没有家属到部队探亲。到蒲城县施工后,有几位老战友的爱人来部队探亲。郭指导员从迎接家属、安排住宿、调济生活、拉拉家常,促膝谈心,调解矛盾,面面俱到,事事细心,把思想工作做到干部战士和家属的心坎儿里去了。有一位河南籍家属(忘记姓名)来到连队,住在老乡家里,两口子闹矛盾,还打架,夫妻关系很紧张,是郭指导员三番五次上门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让夫妻关系重归于好,休完探亲假,又高高兴兴的回家乡了。

  由此,我第一次体会到连队首长不仅平时关心战士的思想进步和家庭困难,更关心指战员的婚姻、家庭、夫妻生活、计划生育等一条龙服务。

  郭指导员1971年离开三连任一营教导员,后升任团政治处主任。他是我入伍分配到老连队的第一任指导员,是我在部队这所大学校的启蒙老师,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离不开指导员的教诲,我的思想意识的升华,离不开指导员的引导;分别50多年,非常想念他。2021年6月,我经过南阳火车站,专程下车去拜访郭指导员。看到指导员80岁高龄,身体健康,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健步如飞,不减当年军人风采。我为指导员感到高兴,恭祝指导员家庭美满,晚年幸福!(见图片)

  在南阳与郭指导员和夫人合影作者自拍)

  下一篇:冀中煤海

  2021年3月21日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