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讲故事

亲赴朝鲜发掘“向我开炮”的英雄!周立民讲述巴金与《英雄儿女》的故事

2021-12-29 15:48:03  来源: 一点资讯   作者:劳动报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劳动报2021-5-12

  每当谈起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很多上了年纪的读者会自然地想起一部曾经风靡全国的电影《英雄儿女》。无论是主人公王成的形象,还是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经典台词,抑或是广为传唱的电影插曲《英雄赞歌》,都给一代代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时代记忆,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也伴随着影像流传至今。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中篇小说《团圆》改编而来。从小说到电影,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巴金两次入朝,在他的心中又有着怎样的英雄情结?近日,巴金故居副馆长周立民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讲述了巴老和电影《英雄儿女》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地瓜地里学英雄,

  “向我开炮”喊出男儿豪情

  作为巴金故居的工作人员,周立民对巴老和他的作品可以说非常熟悉了。但是提及电影,周立民告诉记者,自己与《英雄儿女》的渊源其实远远早于小说。“小时候没有书看,可看的电影也不多,有些电影三天两头地重复放,其中就有《英雄儿女》。”

  只是彼时年幼,周立民对巴金尚不太了解。不过,“打打杀杀”乃是男孩的先天喜好,周立民回忆说,自己儿时也曾在“家房东头的地瓜地里,学着电影里王成的样子高喊过‘向我开炮!’”那句气壮山河的呼叫曾喊出了多少男儿的豪情壮志。也是因为这样,电影《英雄儿女》在周立民的成长记忆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后来长大了,爱好阅读的周立民开始学习巴金的作品,这才第一次完整地读了《团圆》这部小说。在周立民看来,巴老一生所写的作品很多,重要作品也是数不胜数,相比之下,《团圆》并不光芒万丈。但溯源从小说到电影的诞生历程,却有许多故事可说。

  幕后推手揭开面纱

  夫妻合力留下文坛佳话

  周立民告诉记者,小说《团圆》最初发表于1961年8月的《上海文学》。那一年,巴金到杭州休养并写作访日散文。其间应《上海文学》杂志社约稿,巴金决定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一段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动人故事。于是,那年夏天,巴金开始动笔。

  此前两次入朝的耳闻目睹涌上心头,一连串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也流向巴金的笔端。1961年7月20日,一部3万字的中篇小说《团圆》终于创作完成。小说中王成、王芳兄妹英勇战斗及与父亲王复标在朝鲜战场团圆的故事,迅速引起了茅盾、夏衍等文艺界领导的关注。

  许多人称赞《团圆》是巴金继“激流”“爱情”三部曲之后又一次心灵的闪光。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立民却透露了这样一个小秘密,原来,《团圆》诞生背后还有一位神秘的幕后推手,那就是巴金的妻子萧珊。

  “萧珊当时在《上海文学》杂志担任义务编辑,那段时间频频向老作家们约稿。”巴金在1961年7月3日致彼得罗夫信中曾提到“我因为要接待日本代表团,从杭州赶了回来。在上海大约还要住两个星期,打算到黄山去过暑假。这些天在写短篇。”这个短篇小说就是《团圆》。在周立民看来,这些通信告诉了我们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团圆》的催生者正是作者的妻子萧珊,“巴金是应她的约稿而写的,这也算是一段文坛佳话吧。”

  英雄儿女横空出世

  巴金称赞王芳形象很可爱

  如果说小说的成功只是震动了文学界,那么1964年底被搬上银幕的电影《英雄儿女》则实实在在轰动了全国。那一年,亿万观众被王成的英雄气概所感染,“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经典台词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就连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观摩了这部电影。

  据周立民回忆,电影上映不久的1965年元旦,萧珊就给在北京开会的巴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英雄儿女》已上演,王辛笛(著名诗人、作家)看过,据说很感动,不知道你看了没有?文艺会堂九日上演这个电影,如果你回来了,我们可以一起去看了。”

  于是,当月9日,回到上海的巴金第一次看了这部电影。在当天的日记中,巴金写道:“六点三刻动身去文艺会堂,看了长影故事片《英雄儿女》,想起十二年前在朝鲜战地的生活,改得不错。关于王成的一部分加得好。王芳的形象也很可爱。但是影片中王芳受伤送回国以后就没有戏了,对王复标的处理也不能令人满意,总之结尾不够理想。”周立民说,这是巴金先生对电影改编最为直接和重要的评价了。

  战场洗礼出动人篇章

  王成是众多英雄的集合体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的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巴金两次入朝的具体生活和采访见闻。据周立民介绍,巴金先生曾在1952年3月跟随“中国文联朝鲜战地访问团”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摸爬滚打了8个月。1953年8月,当听到朝鲜停战谈判在板门店签字时,为进一步补充素材,巴金又再一次主动要求入朝,单独在那里生活采访了5个多月。小说中许多关于战士、部队生活的细节描述,其实都带着巴金先生的经历、体验和观察。

  比如小说开头写到雪夜在山坡上行走差一点滑到的细节,在巴金3月刚入朝不久的日记中就有记录:“十一时半坐卓部长小吉普车回宿舍,卓部长和王部长陪我在黑暗中上山。通讯员在半山接我,我几乎跌下山去,幸而他把我扶住。”“卓部长并把手电借给我。雪尚未止,满山满地一片白色。我和白朗在山下叫赵国忠来接我们。山下积雪甚厚,胶鞋底很滑,全靠赵分段拉我们上山。”这些难忘的体验都自然融化到了小说创作的情节中。

  至于许多人关心的《英雄儿女》有无人物原型的问题,周立民坦言,巴金本人其实有过十分明确的答复:“没有什么生活原型。我这是小说,人物和情节都是创作的……我在朝鲜共生活了一年多,访问过许多战斗英雄,也访问过许多文工团员。没有听说过兄妹在朝鲜战场相见的事,更没有访问过兄妹俩。”

  的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英雄情结,巴金先生也是如此。恰如巴老所说,影片中王成、王芳兄妹俩并非特指哪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众多英雄的集合体。当然,《英雄儿女》也不只是一部影片,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人们对先烈的怀念。

  电影小档案:

  影片:《英雄儿女》

  上演时间:1964年

  导演:武兆堤

  编剧:毛烽、武兆堤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