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讲故事

陶冶:爷爷的故事

2017-11-10 11:05:2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陶冶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u=2270039428,3300893361&fm=72.jpg

前  言

 

  名人写回忆录,是有写的价值,有值得写的东西,而且别人也想知道。我不是名人,一生平淡无奇,写一点回忆性的东西,主要是供儿孙们看的。我远离家乡来到新疆,我们的祖籍是什么地方,那里是什么样子,我想如果他们感兴趣,我应当告知他们:作为祖父,我的某些故事,也许他们想知道,我也有责任告知他们。于是,有了这篇《爷爷的故事》。

  

第一篇    故乡

 

  一、  一个动人的传说

  我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这个村庄不大,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说的是早年间,有两个读书人结伴上京去赶考,路过这里。他们发现带的盘缠不多了,钱不够了,粮不够了,一切都只能维持一个人去京城的费用。两个人要是都去,就谁也到不了,怎么办呢?

  这两个人一个名叫羊角哀,另一个叫左伯桃。羊角哀说,你去吧,我留这里。左伯桃不同意,说:还是我留这里,你去吧。二人各执己见,都争着把去京城的机会让给对方。这个说,你的学识比我高,应当你去。那个说,各方面合起来看,你比我强的不是一点点,你去了得中的把握更大,你一定要去。这个说,无论如何我是不去的,总不能俩人都不去。那个说,我的决心已经定了,还是你去为好。

  二人来到了村子边的一个破庙里。左伯桃说,天快黑了,我们先不要争了,今个就住这里,好不好?羊角哀说,好。左接着说,那好,你把这里收拾一下,垒个炉灶。我去后面捡点柴火来。俩人这就分头行动起来。

  羊角哀把一切都准备停当,单等左伯桃捡柴回来,可是左等也不见,右等也不见,只好到庙后去寻找。他走到庙后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天哪,左伯桃已经用一条绳子悬梁自尽多时了!羊角哀赶快上前把左伯桃放下,抱持在怀中。左伯桃为什么寻短见?羊角哀十分明白,此时此景,他不禁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第二天,他到村子里找了几个人来,央求人家找个地方,并帮着把左伯桃掩埋了。然后他把两个人的行李归拢到一起,急匆匆地背着就上路了。

  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明代冯梦龙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中收集了这个传说,后来又收入《今古奇观》。故事的后半截说,羊角哀当官以后,又回到这个地方,左伯桃晚间托梦给他,言说此地有一人名叫荆轲,力大无穷,常常欺侮我,请你把我换个地方。第二天,羊角哀嘱咐从人:我死后把我也葬在这里。然后就自刎而死。于是,“二鬼战荆轲”,在一场暴风雨之后,荆轲的坟墓被掀开,尸骨被扬起。冯梦龙给这个故事起名叫《羊角哀舍命全交》。这个故事的后半截显失荒唐,估且不论。只说两点:第一,民间传说,为纪念这两位儒士的高尚品德,人们把这个村庄的名字称为“并粮村”,再后来,时间一长,不知从何时起,并粮被改成“百良”,就是现在的百良村。这一点,小说中没有提及。但小说提到故事的发生地在雍州梁山,雍州即陕西关中地区,而百良西面的大山至今仍叫梁山。这说明小说和民间传说大体上是一致的,故事的发生地就在我们的老家。第二,据小说所说,羊角哀是奔楚地的楚元王去求官的。据查,楚元王是刘邦的同父弟,分封在楚,是当时的一个诸侯国,都城在彭城。楚元王在位是公元前201年到179年。如果这个故事有点根据,那它就已流传了2000多年,我们百良村在两千多年前就是有人居住的村庄了。

  二 、 一片美丽的黄土

  唐人王之焕有一首很著名的诗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呢?诗人如果在玉门关附近,无论如何是望不见黄河的。极可能诗人只是想表达离开黄河已经十分遥远的意思。这且不说,我只说,这句诗倒适合我们家乡的景色。百良距黄河不过三公里,坐在村外田野的崖畔向东远眺,一条白练横在天际,那就是黄河。缕缕白云缭绕其上,分不清哪是黄河,哪是白云,“黄河远上白云间”在这里十分贴切。

  我们那里可不是“一片孤城万仞山”,相反,它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该热则热,宜冷则冷,据说最适合人类居住。它西邻梁山,东接黄河,是二者之间的一片坡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这里没有一丁点儿戈壁沙滩的影子,黄土层几十米厚,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它处于关中地区的东北边缘,经济上比不上渭河河谷发达,却比陕北好出许多。盛产小麦、棉花,居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较高。但是,它又是严重干旱地区,靠天吃饭,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受到很大制约,仍然有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从家乡不断传来佳音。从西安到侯马的铁路修通了,火车站离家只有几公里;公路通到了家门口,交通方便多了;从黄河引水的工程上马,部分土地可以灌溉;电也通了,村里还打了机井,吃上了自来水等等。我想,我们那里发展经济的潜力还远没有挖掘出来,铁路修通以后,与大城市的距离显著拉近了,这个优势可以大大利用。如果那样,经济一定会有更大的改善。

  三、  百良塔

  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从合阳中学回家。县城离家是20公里,快要到村大约还有一公里,我走累了,便坐下来在路边休息。一阵凉风吹来,好不惬意。

  从县城回来,翻过乔头河那座深沟,过了同家庄,往百良走是5公里路,一路下坡,道旁全是梯田。黄河在远处由北而南地流过,稍近一点便是村庄,正面是百良,南面一公里半是莘村,北面半公里处是安子村。这一带田野里没有树木,有树处便是村庄。这时夕阳西下,暮色葱胧,炊烟缭绕,飞鸟旋归,只有村北头那座塔高耸入云。

  这座塔在我的心里永远是磨不掉的故土情结。

  塔,砖砌实心,高30多公尺,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能望见,所以在当地有点名气。据塔上碑文,它建于唐贞观年间,一千多年了,这要在美国,可能就不得了,在新疆,也了不得。可在我们那儿,到处是古迹,就显不出它了。但当地老百姓仍称它为“宝塔”。

  塔属于佛教建筑,一般都建于寺庙内。这座塔的所在地也是一座庙,从我记事起,庙就改为学校了,只留下一座带圆窗户的门房和它的高高的台阶,给人以庙的印象。

  暑期里,我偶而躺在教室外面背阴面的台阶上,仰望近在咫尺的宝塔,白云在高空飘过,塔角的铜铃在微风中叮咚作响,在塔上筑窝的马燕成群结队地穿梭飞翔,这一切,留下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我在外面学习或工作,每次回家的时候,离家还有五、六公里,老远看见塔,就知道了方向,知道不远了,心里有了底,疲劳也减轻了。塔呀,塔!你就是家,就是游子在外魂牵梦绕的归宿。

  四 、 去外婆家

  我们那里叫外婆,不叫姥姥。

  外婆家在韩城县昝村镇南潘庄村,距百良37公里。按步行速度每小时5公里计,这需要8个小时才能到达,当时交通不发达,去一次外婆家是不容易的。

  有一年去外婆家,母亲、大哥和我共三人,还借了一头驴,天不亮动身。出门不到一公里,开始翻越太枣村沟。这条沟坡陡沟深,先下后上共5公里。翻过沟上面就是太枣村。走过村庄,道边立一大石碑,上书四个隶书大字:合阳县界。过了界碑,我们就走出本县,进入韩城县境。

  进入韩城东北行十公里到了第二条大沟――芝川沟。站在芝川沟的原上,往东望去,黄河在沟的东口滚滚流过,水面被上午的骄阳照得金灿灿的。沟底下是开阔的谷地平原,村庄和农田交错其间,一条溪流由西而来,汇入黄河口处便是芝川镇。

  我们开始下坡。在坡底不远处循另一条石径而上,来到一座庙宇。门窗早已不见,大殿里有没有神像不记得了,有很多石碑,东倒西歪的,妈妈和大哥无暇阅读碑文,我则很小,随着他们转。转到庙后,一座砖砌镶边的大土堆,直径约5公尺,上面鼎立长着三棵硕壮的柏树。母亲说,这是司马迁的坟。长大后,我曾独自去瞻仰过一次,比上次更加破败不堪。听家中人讲,解放后已经修葺一新了,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去了。

  司马迁是伟大的,除了汉武帝,两千年来,几乎没有人批评过他。作为历史人物,不被后人非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读《史记》,也很敬佩他。我们虽然不同县,但距离不远。家乡附近的古迹不少,这一处是特别值得一提的。

  母亲读书不多,但她知道司马迁。去外婆家另有一条近路,这次估计是专门带我们去认识司马翁的。

  芝川距韩城县城十公里,一路上全是水浇地,农业兴旺。韩城县城的西边紧挨着一溜大山,蕴藏着丰富的煤层,解放后工矿业很发达,现在已经改成了市。过了韩城,才上一个大坡,第二条沟才算翻过。这是这一带最富饶的一条沟。再前行几公里,是第三条大沟,叫解家村沟。然后是第四条沟,叫昝村沟。一翻过昝村沟,就到了外婆家南潘庄村。37公里路要经过四条深沟,可见这一带黄土高原千百年来水土流失的大概情形了。

  五 、 有趣的春节

  20世纪40年代,农村是不过元旦的。农历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在农民心目中这才是真正的过年。

  农历的每个月都有一个代号,按顺序是:正端、二花、三桐、四梅、五蒲、六伏、七瓜、八桂、九菊、十阳、十一冬、十二腊。现在除正、腊月外,其他月份的代号很少用了。

  从腊月五日开始,就有了过年的气氛。五日要吃五豆粥,就是用五种豆子煮的粥。八日是腊八,吃八样食品煮的粥,不能都是豆子。这以后是打扫卫生,住房院落要彻底清扫。二十三是祭灶,农家的炉灶旁边的墙上,有一个神龛,那是供奉灶王爷的地方。这时要从集市上买来,农民的用语是“请”来灶王爷的神像,献上香火蜡烛和用米熬制的糖。这种糖特别粘,说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巴,让他上天宫时不能张嘴乱说。还要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以后,过年的准备工作更忙了。传统的习惯是,过年以后15天内不能劳动干活,否则一年之间都要吃苦,因此,清扫和年后吃食的准备工作都要在年前完成。

  节日的布置各家大同小异,厅房里布置着祖宗牌位,大门口张贴对联、门神或斗方。斗方是一方红纸写上字贴在门神的位置上。大门内迎门墙壁上有个小神龛,那是土地爷的位置,也要供神像、点腊烛、压黄表纸、贴对联,牲口棚圈、场院等地大体同样。有的人家还准备了柏树枝,燃烧起来辟哩啪啦,与鞭炮有同样的效果。

    注:谨以转发集体经济网的创办人——88岁的赵子祥老师给后人写的这篇没写完的故事,表达对这位坚定的共产党员,忠于毛主席的好学生的怀念!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